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认知功能--学习、做计划、使用工具等--可以用比我们大脑小几个数量级的"脑子"来实现,我们决不应该因动物个头小而小看它们.因为,对群居昆虫的研究已经引起计算机科学家的注意,他们需借助此类研究以推进人工分布式问题解决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我们最近在皇家学院拟订了一项海洋矿物资源计划。我们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我们打算对海洋矿物资源的性质、发生及发展过程作一个基本研究;第二,我们要设法发展一些寻找和开采海底矿床的新方法。这项计划涉及面广,它涉及到地质学、矿物资源工程学和土木工程学等学科,预计在工作进展中还会涉及到其他学科。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石油和天然气越来越多地与我们相伴,做饭、洗澡、开车…那它们是怎样被寻找和开采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的能源主要是矿物燃料,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等。这些矿物燃料是地球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可是人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世纪就将把它们彻底消耗殆尽。因为这种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开采一点就少一点。当它们被全部开采完后,人类将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5.
可再生能源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的能源主要是矿物燃料,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等。这些矿物燃料是地球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可是人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世纪就将把它们彻底消耗殆尽。因为这种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开采一点就少一点。当它们被全部开采完后,人类将怎么办呢?与这些矿物燃料能源不同的是,太阳光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会不断地产生,不会越用越少,因此人们把它们称作可再生能源。这些可再生能源不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使用它们不会产生大量废弃污染和温室效应,对我们的生态环境不会形成负面影响,所以…  相似文献   

6.
<正>在太阳系内,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约70万颗小行星,它们在宇宙中就这么飘来飘去,时而"攻击"地球,时而制造恐慌,时而穿越星体间。但如今,它们对于人类来说似乎还多了一个其他用处……让我们把时间调回到2012年1月23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宇航局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想法,他们计划捕捉一个500吨重的小行星,调整它的位置,把它"变"成一个供人类使用的宇宙空间站。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如今,一些"活"材料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聪明绝顶"的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婴儿通过母乳获得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消化酶、激素和抗体.母乳能增强婴儿的免疫力,促进婴儿的身体发育.除此之外,它还能有哪些实际功效呢? 2012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通过了"人体微生物"国际合作5年计划,其意义在于拯救存在于人体器官内的所有微生物.该计划指出,我们人体器官的每一个细胞都存在着10个细菌细胞——或有益的,或相对有害的,这些细菌分布在人体的皮肤、口腔、鼻咽、胃肠和其他器官.它们不是单纯地陪伴着我们,而是积极地参与人体物质的交换.研究证实,对于新生儿来说,维护菌群平衡的主要物质就是母乳.  相似文献   

9.
正当我观看的海洋纪录片中出现海洋生物被渔网缠住、被塑料袋填满肚子的画面时,我很震惊,不敢相信海洋生物正在遭受如此劫难。我开始担心我的海龟宝宝们,不知它们怎样了?2015年7月中旬,我来到马来西亚最东部的兰卡央岛,并有幸参与了"兰卡央海龟繁殖计划"。每年的7、8月是海龟繁殖的高峰期,它们夜晚来到沙滩上下蛋,然后返回大海,这个计划的工作人员会收集这些蛋宝宝,并把它们放到专门的沙台上。当它们变成海  相似文献   

10.
从现在起,迟至2002年,920颗通信卫星将出现在地球低轨道上。这些卫星分别属于不同的系统。比如铱卫星通信系统、Teledesic—空中互联网络系统、Spaceway—"空间之路"的全球宽带系统、Cyberstar—网络之星系统。但是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实现全球卫星通信。蜂窝电话巨头克雷格·麦考和最年轻的全球首富、电脑业霸主比尔·盖茨提出的"空中网络"卫星计划,看来确实富有冒险精神。计划之庞大,一共要发射840颗卫星上天。人们预计,Teledesic 要把所有的卫星发射升空并使它们投入商业运行至少  相似文献   

11.
童民 《科学之友》2007,(23):26-27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如今,一些"活"材料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聪明绝顶"的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12.
<正>"海燕"、"海鸥"、"凤凰"等名称除了代表鸟类,你知道它们还是台风的名字吗?是的,"台风"对于我们来说应该算是熟悉的字眼,通过各类媒体我们常常能听到台风的相关天气预报,从"狂风"、"暴雨"、"洪涝"等这些与之关联的词语,就能对它们"暴躁的脾气"了解一二了。殊不知台风带来自然灾害的同时,也有"可爱"的一面,它们常常不走寻常路,有的移向陆地,有的消散在海洋上,爱跟科学家预报员们调皮地捉迷藏。台风在海洋上走过的轨迹就像一场盛装舞蹈,它们穿着蕾丝花边裙迈着优雅的舞步出场,又拖着长长的白纱绝美谢幕。  相似文献   

13.
钢筋、混凝土、塑料、木材等材料,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中大多是没有知觉没有反应的"死"材料.它们只能被人所感知,自己无从感知外界情况:在出现"危机问题"时,它们不能告诉人们,也没法修理自己,只能"坐以待毙".如今,一些"活"材料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并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聪明绝顶的智能材料.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人类感知外界事物主要靠视觉,也就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去了解和观察世界。那动物通过什么感觉器官去感知世界呢?研究证明,和人类一样,许多动物也主要凭借视觉来观察世界,但同时,它们还拥有某些比我们人类更敏锐、或者我们人类不具备的感知世界的器官,因此它们"看"到的世界比我们人类看到的更复杂、更丰富多彩。而这一切都是它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在地球表面见到的岩石和化石这些东西的年龄,常常是以"亿年"为单位的,那它们的"岁数"到底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呢?其实测量方法并不难,我们只需要用一把合适的"尺子"来测量就可以了。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自然界中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它们自身变化  相似文献   

16.
它们曾经鲜衣怒马,却"生活"在地下世界,被黑暗吞噬了2200多年,直到1974年的"一束光"将它们照亮,它们就是秦始皇兵马俑.2000多年来,黄土虽然将它们掩埋,时光却未将它们遗忘.如今,通过考古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可以为我们重现那段遥远的过往.  相似文献   

17.
<正>一项初始计划仅为四年的"旅行者"空间探测任务成就了迄今仍在运行、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之久的星际之旅。就"旅行者"1号而言,到2025年左右可能因动力耗竭而停止工作,再也无法向地球传送数据。然而在运行期间,它们向人类呈现的结果既前所未有,又令人兴奋。当1977年"旅行者"1号、2号空间探测器相继发射之时,国际上围绕深空探测计划开展已近20年了:1957年10月,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环绕地球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每天都能见到环卫工人劳作的身影而在我们的体内,也存在着这样一群"看不见"的"环卫工人"从大脑到血液到骨骼,在我们身体的各个角落,都有"专职"的巨噬细胞为我们清除垃圾。巨噬细胞是人体中的垃圾吞噬细胞,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吃掉的是我们血液中的病原体,肌肉和骨骼中坏死的细胞,以及肺部的尘埃。巨噬细胞的形状像个小小的荷包蛋,它们其实是一组复杂而多样化的细胞。小小的巨噬细胞能够延伸  相似文献   

19.
带上责任和使命,守护"春节"2006年,"春节"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类。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更是唯一将五千年文明持续传承的国家。这种独一无二的传承就体现在我们的文化遗产中。我们伟大的祖先在岁月的长河中创造并延续了辉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它们体现着炎黄子孙特有的精神价值,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历史的血脉、文化的基因,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相似文献   

20.
动态点击     
《科学24小时》2012,(5):40-41
人体"噬菌"病毒酷似外星生物这张图片看起来可能像外星人登月或科幻电影里的外星世界,但其实它显示了被称为"噬菌体"的病毒正在攻击细菌,这是经常发生在我们体内的事情。这些只是寄居在我们人体内或身体部位的100万亿左右的非人类有机体,它们对我们没有伤害,甚至还帮助我们生存下去。从普通感冒到艾滋病毒到天花,都是病毒惹的祸。然而,有些病毒可能是天然的医务人员,它们就是噬菌体。不像那些破坏人体细胞的讨厌病毒,噬菌体看起来像小型月球着陆器,攻击细菌。它们把自己的DNA注入细菌,把它作为一个宿主产生更多的病毒,在这过程中摧毁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