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红伟 《科技信息》2011,(9):410-410,413
以粉红色星光芙蓉石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室常规设备测定其常规宝石学参数,并配合红外光谱仪对其宝石学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杨云 《山西科技》2011,26(1):92-93
红色尖晶石在外观上与红宝石较为相似,在珠宝批发市场上常见到将红色尖晶石称为小红宝石来销售。对红色尖晶石的宝石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常规宝石学仪器即可鉴定这种红色尖晶石。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和常规化学实验提取公丁香中的挥发油.实验结果表明,本微型化学实验中药材公丁香的用量是常规化学实验的1/20—1/30,在蒸馏时间上也缩短了1h,同时通过红外光谱图可知微型化学实验所得的挥发油同其常规化学实验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吻合.  相似文献   

4.
梁帆 《科技信息》2013,(14):124-124
笔者得到两块铁龙生样品,经过常规宝石学测试表明,铁龙生与一般的翡翠品种的宝石学特征基本相同。通过对铁龙生种翡翠样品薄片进行显微观察,发现多成柱状交织结构齿状镶嵌结构、粒状交织结构;通过电子探针测试和化学式计算,发现本文的铁龙生样品主要由硬玉和闪石矿物组成,与前人研究得到的结果一致。其中铬元素和铁元素成不同的特征呈现,可以肯定的是铬元素是主要致色离子。  相似文献   

5.
向亭译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0):7995-7998
石榴石族为宝石中的大家族,种类繁多,铬钒钙铝榴石为石榴石中的珍品,目前已有人将其与祖母绿进行对比,可见其价值已受到人们的瞩目。通过对铬钒钙铝榴石进行常规宝石学研究、紫外可见光光谱对比分析、ICP微量元素研究,对紫外吸收光谱、宝石致色元素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宝石为钙系石榴石,Cr为其主要致色元素,V可能也对宝石颜色有影响,与Cr共同致色;同时铬钒钙铝榴石的主要致色元素的含量对宝石的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取不同的试验方法,明确适宜盆栽的丁香品种为蓝丁香、什锦丁香和紫叶重瓣丁香,通过研究确定丁香盆栽矮化的技术要点,同时对盆栽矮化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康霞  王蕾蕾 《甘肃科技》2013,29(14):49-50,72
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手段、红外光谱测试、切片显微鉴定等方法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和田玉及仿和田玉玻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结构、光泽、断口、雕工及折射率、相对密度、摩氏硬度以及内外部特征等方面明显不同,此外,还可通过特征的红外光谱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8.
丁香矮化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取不同的试验方法,明确适宜盆栽的丁香品种为蓝丁香、什锦丁香和紫叶重瓣丁香,通过研究确定丁香盆栽矮化的技术要点,同时对盆栽矮化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镉、铅胁迫下湿地植物丁香蓼的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乡土湿地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理响应特征,并以此作为乡土植物修复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依据,以分布于乐安河上游重金属污染区域的优势湿地植物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培实验,设置不同浓度重金属镉、铅及其复合污染胁迫处理各盆栽中的土壤,经历2个不同培养周期后,分别测定不同重金属污染胁迫下丁香蓼的生长状况、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Cd、Pb单因素污染或其复合污染均能抑制丁香蓼的生长,且抑制作用随着各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无论是Cd、Pb单因素或其双因素污染物对丁香蓼的胁迫均呈显著负相关; 丁香蓼叶片的叶绿素a、b及叶绿素a+b的含量则随着重金属污染物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重金属Cd、Pb的单因素污染或其复合污染对丁香蓼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利用来自小麦花药,幼胚愈伤组织和带有GUS基因的Ti质粒,对农杆菌转化小麦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证实适当浓度的乙酰丁香酮是诱发T-DNA转移的必要条件,其最低有效浓度为50μmol/L。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产自中国新疆且末和台湾花莲以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碧玉样品,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偏光显微镜观察以及电子探针和质谱分析,就其矿物组成及化学组成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个产地碧玉多为绿色、深绿色、墨绿色,且均含有斑点状或条带状黑色副矿物;常规宝石学特征相似,难以区分。镜下观察可见三个产地碧玉样品主要矿物成分均为透闪石,加拿大碧玉中可含少量阳起石和辉石,且末碧玉中副矿物主要为钙铬榴石,加拿大和花莲碧玉中副矿物主要为钙铝榴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主要矿物是透闪石,且随Fe、Cr含量的增加碧玉颜色显示出由浅至深的变化。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花莲碧玉Sc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产地,可视为该产地碧玉的化学成分标型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丁香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并且从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丁香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丁香组织培养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丁香属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丁香属植物分子系统研究概况,并对开展丁香属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意义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4.
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2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丁香化学成分和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流体包裹体广泛存在于宝石矿物中.目前流体包裹体在宝石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宝玉石成矿理论研究、合成宝石的理论及方法研究、处理宝石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以及宝石的合成、处理及产地鉴定等几个方面.其中在宝玉石成矿理论研究中应用的较多,在合成、处理及鉴定宝石方面的应用还处于初级探讨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引人为解决许多宝石学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在宝石鉴定方面,但是其应用还有赖于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与其他地质信息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解剐学方法对丁香属8种植物的茎的初生结构特征作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茎的初生结构都由表皮、皮层、维管柱构成.其中辽东丁香和暴马丁香具有复表皮结构,除了什锦丁香和花叶丁香无表皮毛和腺毛外,其他种不同程度的具有这种结构.各种丁香基本组织的发达程度和维管束排列紧密程度不尽相同,表现出种间差异性,可为分类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丁香叶片角质层蜡质与海拔因子的相关性,本研究以不同海拔地区分布的2种丁香属植物暴马丁香和紫丁香为试验材料,对丁香叶片角质层蜡质组分、含量及其形态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丁香叶片角质层蜡质组分中,烷烃的相对含量所占比例最高,达到82.59%,其中20C烷烃为主要组成成分,酚、酯、醇和其他相对含量所占比例较小,为0.37%~23.44%;(2)高海拔地区(西宁)相对于低海拔地区(济南),暴马丁香叶片角质层蜡质中C_(25)H_(52)含量显著减少,C_(44)H_(90)含量显著增加,而紫丁香叶片角质层蜡质中醇类总含量、酚类总含量显著增加;(3)高海拔地区(西宁)丁香叶片角质层蜡质晶体较大且分布均匀,而低海拔地区(济南)丁香叶片角质层蜡质晶体较小且细碎。本研究可为进一步了解丁香叶片角质层蜡质信息及其与海拔因子的相关性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以嫁接到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e var.mandshurica Hara)上的丁香属珍贵黄花品种黄花丁香(Syringapekinensis,Beijing Gold)为供试材料,暴马丁香作为对照,探讨了黄花丁香在东北高寒地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对其一年生枝条进行人工处理,通过测定其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在0℃~-40℃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并结合黄花丁香自然越冬形态的观察,进行了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嫁接到暴马丁香上的黄花丁香植株在哈尔滨地区可自然越冬.黄花丁香开花时间比暴马丁香晚5d左右,花期从6月末持续到7月下旬,长达20多天,比原产地嫁接在北京丁香上的黄花丁香花期晚一个月左右.随着低温胁迫的加深,黄花丁香和暴马丁香在生理响应和抗寒适应性上表现出相同的低温胁迫变化趋势,其中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和SOD活性总体都呈上升趋势;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变化在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对电导率变化存在显著差异,SOD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黄花丁香和暴马丁香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35.08℃,-39.11℃.结果为黄花丁香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蕾蕾  康霞 《甘肃科技》2014,(14):28-29
青田石是我国重要的玉石种类之一,选取青田石的几个主要品种,对其进行常规宝石学特征以及大型仪器测试,结果表明:所选青田石样品结构细腻,主要组成矿物均为显微鳞片状集合体。所选样品中封门黄、红花冻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紫檀冻主要由叶蜡石和绢云母组成;蓝星的主要组成矿物为叶蜡石和伊利石;山炮绿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绢云母;珍珠冻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红柱石和叶腊石。  相似文献   

20.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是名贵的香料和常见的中药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和使用的历史,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卫生部公布的87种药食同源原料中位列第一.公丁香主要的功效成分为丁香酚(Eugenol),因其药理作用极其广泛,在药物和农业等领域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此外,公丁香提取物作为纯天然无毒性且功能稳定的天然产物,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抗菌等生物学特性,是开发利用新型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防腐剂等的理想材料.因此,研究公丁香的生物活性,为更进一步的开发公丁香的应用价值以及扩大其应用领域方面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