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人居环境中景观设计的人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人居环境景观设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本文在阐述景观设计内涵的基础上,对目前条件下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实质、可行性和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为今后人居环境景观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徐晶 《科技资讯》2011,(22):73-73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居住环境景观规划的注意事项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总结,旨在创造出适合人居的的小区环境。  相似文献   

3.
环高原湖泊人居环境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是该特殊地理环境下人类生产生活、自然气候条件变化、政治文化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文章通过2013年解译、监督分类后的大理市遥感影像图与大理市的高程、坡度、坡向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资料,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来分析环洱海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环高原湖泊人居环境景观格局受高程、坡度影响明显,受坡向的影响不明显。环高原湖泊人居环境景观格局经过长期的自然适应过程形成了:高原湖泊和人类生活区域均处在彼此的核心影响范围内;人工干扰性强的农业景观和人工建设区景观集中分布于坝区,干扰性弱的集中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地区;环高原湖泊人居环境景观格局由于政策的原因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的原因容易产生较大的差异性;环高原湖泊周围的人居空间较易形成以线穿点的发展模式,且聚落的大小差异明显等特有的高原山地特征。  相似文献   

4.
引入环境包容性设计的理念,对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环境景观特征进行探究,初步分析可以实现包容性的要素为:功能、文化和景观.对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入口环境景观目前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实现包容性的三要素分析公共建筑入口环境包容性的特征.最后总结出山地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环境景观包容性设计的手法,并对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旧居住区环境景观改善的具体措施也必须按照“完善使用功能”、“美化环境面貌”、“营造社区精神”三个层面进行,这三个层面即密不可分,同为环境景观改善必须完成的目标,又在策略上呈现出基础、升级、最高的递进关系。我国居民对居住的需求已从有住房、住得好的个人生理需求,向具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社会文化整体环境的需求过度。我国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绿化配置与休闲娱乐、重视地域性文化的延续等景观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尤其旧居住区的环境景观改善都是些局部点缀性的绿化、环境设施的随意增加等方面着手,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6.
笔者结合油田居住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实践,分析油田经济适用小区环境设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力图营造具有“实用性、生态性、家园性、休闲性”的经济适用住区环境景观,积极探索“亦工亦居”油田小区环境设计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智 《厦门科技》2006,(5):34-35
一、居住区环境景观新趋势 居住区是一定规模的住宅及相关建筑的组合,是一种现代的人居环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居住区的环境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房地产经营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概念地产(主题地产)开始出现,相断由此产生了景观、环保、文化、休闲和智能主题地产。房地产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纵观楼市的风云变幻,我们发现景观是永恒的主题。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庆忠 《工程与建设》2007,21(2):141-142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环境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考虑的不仅是物质空间形态,还应包括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人居环境是人类居住和生活所需的各类资源与环境条件的总和,对其质量的评价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分析当前人居环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人居环境质量动态评价的思路与技术方法。以基于生态位宜居度的衡阳市人居环境质量研究为基础,结合衡阳市2007、2008、2009年三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建立人居环境动态评价功能单元,在Visual C#.Net2008开发环境中运用ArcEngine控制设计并实现了人居环境动态评价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0.
快速城市化下的传统小城镇的形象和环境景现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大多数小城镇传统的形象和环境景观日益憔悴、衰败,面对特色的丧失、文化的丢弃、自然景观的破坏.本文从吴江市同里镇的形象和环境景观构成来探讨传统小城镇的形象和环境景观构成特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旅游的持续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一系列人居环境危机,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从景观基因修补和文化基因修复的视角,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双修”机理和应对策略.研究表明:1) 聚落“双修”本质是针对目前我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更新改造工作,强调“文化基因修复”与“景观基因修补”,这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过程中实现空间形态重构、生态环境适应、社会文化传承及人居环境更新与营建非常契合.2) 从聚落“双修”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机理,认为政府、村民等多元主体对破坏的建筑基因、流失的文化基因、冲突的聚落空间基因和恶化的生态环境基因等进行整治与改造,可促使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序转型.3) 从聚落“双修”策略来看,依托旅游资源开发,通过分级分区保护、活化文化内涵,使传统村落文化在时代发展与进步中得以延续.提出恢复山水特色,优化绿地系统,强调生态文明,建立治理体系的环境基因修补策略;空间重组,优化用地布局,农旅联动,创新产业升级的布局基因修补策略;循序渐进,加强风貌改造,内修外补,实现有机活化的建筑基因修补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住区景观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的空间场所。本文对目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地域文化是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源泉,创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景观环境,是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并通过秭归桔园广场设计实例,探讨了建构住区景观地域特色的方法与对策,以期对当前城市人居环境的营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刘峥 《科技信息》2010,(23):364-364
本文是从建筑、景观等方面对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方向及趋势的探讨。通过正确树立环境保护与继承的态度,探索发展环境的可持续性的几种设计方式和手段,在对实践的成功案例和理论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进而分析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理论,并将其延伸到社会各个学科领域,使建筑、景观等各个领域的设计师紧密围绕这个核心思想展开今后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城市化进程导致人居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同时由于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就城市论城市”的传统设计手法已不合时宜.本文从区域层面对大连人居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在大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探讨了如何从区域层面提升人居环境,最后给出了提升大连市域人居环境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温州市典型黑臭河道人居环境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温州市山下河和九山外河两岸居民,开展<温州市典型黑臭河道人居环境评价>的抽样问卷调查,拟获取示范河道周边居民对河道水体景观及周边居住环境的整体感知.结果显示:86.2%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需要对河道进行专项治理;近40%的居民对河道两岸生态景观质量评价较好,而有58.6%的居民评价水体环境质量恶劣;河道周边生命线系统...  相似文献   

16.
纪文娟 《科技信息》2012,(7):142-142,122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持农村人居环境健康快速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的目的是以现有的人居环境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实际情况,探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原则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肖禹  毛志睿 《江西科学》2012,30(1):83-87
澜沧江有着丰富的水能优势,是云南省水电开发程度最高的河流,其系列梯级电站的建设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改变、水环境系统失衡、库区景观遭到破坏等。以澜沧江中下游流域的小湾水电站为研究对象,以人文景观塑造和自然景观修复两方面为主,对小湾水电站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在对水电开发环境问题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适当的方法措施对生态进行修复,以期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广场的物质环境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形态的结点,是城市居民活动的载体,是容括城市历史文脉、文化艺术的物质环境空间。笔者从物质环境建构的角度,对城市广场的空间尺度、可达性、舒适空间营造、自然景观等方面的设计建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城市广场的物质环境建构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城市广场的建设与设计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清镇红枫区、毕节鸭池区以及关岭贞丰花江区3个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喀斯特人居环境研究现状以及人居环境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喀斯特地区的实际环境条件构建宜居指数,对喀斯特农村的村落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特点以及3个研究区29个行政村社会经济调查统计数据特点,构建并训练得到合理的神经网络,最后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居住环境最好和较好的村落以红枫区最多,鸭池和花江区的村落大部分处于中下水平,且花江区的部分村落评价结果最差.可见喀斯特人居环境与区域综合地理环境特别是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自然环境仍然是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