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同文化密不可分,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更是承担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任务。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其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建立给民族文化传承开创了一个新的途径。本研究以云南藏区香格里拉县仁安社区学习中心为对象,探讨云南藏区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民族文化传承具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少数民族妇女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开展田野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的现状及其在传承中遇到制度障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为发挥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妇女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有的作用,必须做到①建立制度保障,确保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地位;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经济发展,减少少数民族妇女的流动性;③关心关怀少数民族妇女的受教育权利,提高少数民族妇女的文化;④扶持民间体育组织,为少数民族妇女提供参与和管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文化通过人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需求、理想信念、归属意识而发挥其价值作用.人们对文化的认识、理解、接受、热爱、需求使文化得以传承.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很大冲击,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重重困境,尤其突出的是少数民族本身不能自觉地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这种自觉意识的丧失或逐步丧失,缘于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传承主体在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各种现代文化的渗透与影响.一旦缺少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任何外来的推动力,都是难以完成民族文化传承的任务的.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的祭祀文化历史久远,内容丰富,是布依族文化中最具包容性的人文景观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作为展示布依族文化的平台,传承布依族文化的媒介,进行民族传统教育的途径以及实现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布依族的祭祀文化被深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富有本民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内在反映,是人类在历史沉淀过程中逐步保存、传承并发扬光大的智慧和精神精华。一种文化将影响着一群人的思维和行为。从教育文化学角度出发分析,追寻一位业绩优异的侗民族女领导成长的足迹,对探讨民族文化对人内在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生长在民族地区,他们的思想、心理及行为深刻地烙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特点。文章认为,从思想意识形成的历史出发,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各方面的影响,充分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性地从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民族感情、民族禁忌、传统节日文化等方面,探讨对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对培养他们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和道德、团结互助、尊重平等和爱国爱家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理洱源县乔后镇是典型的民族贫困山区,却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和场域——家庭、社会、学校发生重大变迁,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着家庭教育缺失、社会教育弱化、大众传媒偏离、学校教育难有作为、政府的文化扶贫事业尚在摸索中、民族文化人才缺乏等困境。当前,需要从提高对文化传承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政府文化职能、强化学校文化传承功能、以旅游业带动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来加强对此类贫困山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8.
民族院校对于弘扬少数民族文化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民族院校在传承和弘扬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主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民族院校对体育校本课程的民族特色开发成为体现民族院校的办学特色有效途径.除此之外,只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得到发扬和被广大民众认可,才有可能形成民族体育产业化.少数民族体育只有真正的走向产业化道路,才能真正的为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具有多文化长期并存的立体文化生态区,同时还是一个文化交融和冲突比较集中的地区。中华民族文化在56个民族中的传承效果是直接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立足于世界的千秋万代的大业。本文旨在研究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式,从而回答文化传承过程中少数民族如何适应外来文化的进入。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所共同接受并遵多的价值观,集中地代表了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凝聚力的价值体系。本文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本族认同的价值观,社会行为规范-外在化的价值观,民族传承物-价值观的物质载体,以及文化传承的象征符合体系等四方面论述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