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N型赝三元半导体热电材料,经500℃高温烧结后,与纳米Al2O3粉体充分混合,在200℃下热压成型得到N型Al2O3-(Bi2Te30.9(Sb2Te30.05(Sb2Se30.05复合块体热电材料.微观结构分析和热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高温烧结后材料的结晶度变高;随Al2O3掺杂浓度的增高,材料的电导率和热导率逐渐减小,而Seebeck系数几乎不变.在Al2O3掺杂浓度为0.5 wt%时,热电优值达到2.05×10-3 K-1.  相似文献   

2.
用物理模拟法研究了夹杂物MnS、Al2O3和Al2O3·Mns在晶内铁素体形核过程中的作用;用数字式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夹杂物界面附近区域的金相显微组织变化;用电子探针分析仪对夹杂物界面附近微区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nS、Al2O3和Al2O3·MnS不能使夹杂物与金属界面附近微区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但MnS与Al2O3·MnS具有诱导晶内铁素体形核的能力,Al2O3不具有诱导晶内铁素体形核的能力;在氧、硫复合物Al2O3·MnS中,夹杂物表面的物质Mns在晶内铁素体形核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二维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电化学、催化、储能等性能受到广泛的关注,探索剥离新型二维材料是当前研究热点,然而目前二维结构实验制备技术还没有达到精确可控的程度,微观剥离机制还有待研究.据此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通过计算GN(石墨烯)、black-P、MoS2、BN,、Ti3C2O2、去Li的LiCoO2、Li、Si 8种材料的剥离能和电荷空间变化,阐明了不同类型材料的微观剥离机制,总结出了3类不同剥离能范围的微观主导机制.这些结果为发展微观层面可控二维材料制备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低温共沉淀法制备了铁酸锰(MnFe2O4)纳米颗粒,水热法合成了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MnFe2O4共掺杂石墨烯气凝胶(Graphene aerogel, GA)的MnFe2O4/CNTs/GA复合光催化材料。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N2吸附-脱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oscopy, 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孔结构和元素价态等进行了表征。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水热反应温度为180℃时制备的MnFe2O4/CNTs/GA催化剂光催化活性最佳,类...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PbO-Nb2O5系化合物进行了粉末X线研究,比重测量和声光性质预测.X线分析证实Roth所发表的此系中六种化合物的存在.精确测得了P3N和P5N2的晶胞参数和粉末衍射数据.发现组成为P5N2的PbO、Nb2O5混合物在900℃~1150℃间出现P3N中间相.指出系中PbO含量较高的P3N、P5N2、P2N和P3N2均具有较高的声光优值,有希望作为新的声光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研究了添加Al2O3、CaO、Cr2O3和Fe2O3的SrZrO3陶瓷的制备工艺及杂质对SrZrO3电阻率的影响.加有添加剂的SrZrO3陶瓷可沿用普通陶瓷工艺,于1750-1800℃烧成.适当的添加剂可使SrZrO3的电导激活能大幅度降低,从而有效地降低电阻率.对于组成为90%SrZrO3+5%Cr2O3+4%CaO十1%Al2O3(重量比)的样品,电导激活能为17.6kcal/mol;对组成为SrO+(ZrO2)0.9+(Fe2O3)0.05的样品,电导激活能为4.53kcal/mol.上述组分的陶瓷具有电导率较高、易于烧结等优点,有希望作为高温导电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7.
Fe3O4生成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化学共沉淀工艺制备Fe3O4的磁性与沉淀剂、混合方式、溶液浓度、Fe++与Fe+++、Fe++与OH-1离子的克分子比率等密切相关.当碱性溶液缓慢滴入Fe++,Fe+++混合溶液中时,Fe3O4的生成过程大致上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提出将金属间化合物与快速凝固微晶材料的制备工艺结合起来开发新型材料的思路,制备出以Ni3Al(Cr)为基,用M3B2颗粒增强和稳定的,具有均匀亚微米尺度的原位复合微晶合金.该微晶组织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经1000℃退火未发生粗化.该微晶合金保持了基体Ni3Al相的高温力学性能,从室温到650℃以上保持HV≈580的高硬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不同电极材料(Au、Ag、Cu、Al和SnO2、In2O3)对酞菁铜(PcCu)蒸发膜V-I特性的影响.用同样的金属(Au、Ag、Cu)作顶底电极时,改变电极极性所得暗电流是对称的,V-I特性属典型的SCLC型.而Al/PcCu/Al体系呈现阻挡接触,估计这是蒸得的Al电极上存在氧化层之故.当Al作顶电极,玻璃基片上的SnO2或In2O3层作底电极时,Al极加负电压观察到SCLC,而当SnO2极加负电压时观察到电极限制电流,In2O3极加负电压时观察到负阻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赝自旋模型的基础上,根据H3C4O4晶体的层状结构特点,用Green函数方法研究了它的相变性质.结果表明H2C4O4的顺电-反铁电相变是一级相变.而Zinenko基于同样模型只得出二级相交的结论.求出了序参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其结果与实验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粉状颗粒和连续薄膜在γ-Fe2O3与Fe3O4之间的相变中矫顽力Hc的变化进行了讨论.无论在氧化中或还原中,球状颗粒和连续薄膜Hc的增加主要是应力各向异性引起的;而针状颗粒Hc的降低则是受到与颗粒尺寸变化相联系的形状各向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实验研究了Y1.2Gd1.2Ca0.6V0.3InxFe4.7-xO12(x=0,0.2,0.4,0.6和0.8)的磁性、铁磁共振和穆斯堡尔效应,并用Néel,Gilleo和Dionne理论分别计算了材料的饱和磁矩和居里点,结果表明实验与Gilleo理论(居里点)和Dionne理论(饱和磁矩)符合较好.由唯象理论讨论了铁磁共振线宽在3.6~17GHz频段内随频率呈线性增加的实验结果.由顺磁穆斯堡尔谱间接确定了V5+和In3+离子在四面体(d)和八面体(a)晶位的占位.  相似文献   

13.
(BiTm)3(FeGa)5O12磁光单晶薄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BiTm)3(FeGa)5O12膜的液相外延和磁光特性.研究了外延工艺对膜的生长速率和磁光性能的影响,得到膜的磁光优值θF/α达2.9deg/dB,并观察了膜的磁畴结构和内部缺陷.对该薄膜制成的磁光调制器进行了低频调制试验.  相似文献   

14.
用XPS研究了纯铜和纯铁在室温和300℃被空气氧化时的表面氧化产物及其在真空中加热时的热力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它们的室温表面氧化物(Cu2O和Fe2O3以及二价铜比合物)在真空中300~350℃加热时可还原成金属,而高温(300℃)表面氧化物Cu2O和Fe2O3在同样的真空加热时则不能还原成金属,高温CuO只能还原成Cu2O.本文认为在"二维表面"内室温氧化物的热力学性质可以不同于本体氧化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金、铂等杂质在Si-Al2O3界面的电学特性及其热处理变化,给出了界面的电子能谱分析结果,并对Au (Pt)等杂质界面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