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南北大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先秦就有运河开凿,隋炀帝时疏凿了沟通首都洛阳的通济渠和永济渠。通济渠循邗沟越长江,并疏凿通江南运河而达杭州。元朝建都于今北京(大都),疏凿南北大运河,沟通从北京到杭州的航运。事实上钱塘江以南在先秦已有运河,经历代疏凿,皆称浙东运河,从杭州越钱塘江经绍兴至宁波长期畅通。故南北大运河,通常称京杭运河,而终点实在宁波,故应称京甬运河。南北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丰富,因年代久远,多已破坏散失,实应修复保护。近年来绍兴市、县已经致力于此,成就可观,值得沿运各地的重视和仿效。  相似文献   

2.
京杭运河杭州段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杭运河杭州段的环境状况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从历史的纵向比较来看,京杭运河杭州段的环境质量50年代前好于50年代后,70年代末前好于70年代末后。目前运河杭州段的环境质量属于最差的历史时期。从运河不同区段的横向比较看来,京杭运河杭州段的水体质量全线劣于Ⅴ类,不仅劣于运河嘉兴段,更是劣于运河江苏段,属于京杭运河全线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区段。发黑、发臭成为京杭运河杭州段的明显外表特征。那么,为什么会导致京杭运河杭州段的环境恶化如此严峻呢?原因并不是单一的,既有经济因素,又有非经济因素;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  相似文献   

3.
<正>大运河申遗成功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的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它包括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等58处遗产点,现存古河道总长1011公里。从公元前486年大运河开工算起,到现在(2014年)正好是25个世纪(2500年),再加上这次被列为世界遗产,大运河也算是"双喜临门"了。大运河位于我国东部平原,是非常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它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或直辖市),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曹娥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  相似文献   

4.
运河申遗是杭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河沿线18个城市乃至我国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更好地加快运河申遗,省、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于2007年2月2日在湖畔居举办“运河申遗”科技沙龙,国内和我省著名历史学家毛昭晰、杭州运河集团副总工程师韩幼叔、浙江工商大学教授仲向平,以及浙江大学、杭州市建委、市历史学会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参加了研讨。“沙龙”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运河申遗发起人之一的朱炳仁主讲,毛昭晰、朝幼叔等专家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连接五大水系的京杭大运河,历史上曾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京杭运河孕育了运河文化、兴起了沿河城镇、创造了运河经济。但运河的现状与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综合整治与开发运河己成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对运河杭州段功能变迁轨迹进行分析,对运河功能进行准确定位,是运河综合开发的前提和基础。1京杭运河杭州段功能变迁的历史轨迹 从历史长河中来考证,运河除了其主要功能──运输功能外,还发挥了众多的其他功能,包括军事功能、巡游功能、水利功能、…  相似文献   

6.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正在积极建设当中,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运河周边区域的地域文化景观打造将成为大运河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抓手。本文依据地域文化景观相关理论,通过分析大运河吴桥段地域文化景观建设现状,针对性提出了大运河吴桥段文化景观提升策略,在景观设计思路、景观空间结构、植物种植、特色景观小品等方面提出方向路径,以期加快推进吴桥运河文化、杂技文化、乡土文化等地域文化和景观设计的相互融合,同时也为大运河周边城市文化景观的打造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7.
“运河”一词,北宋时著的《新唐书·五行志》已经见及,但古代很少作为专名的地名使用。灌溉运河与农业同时产生,中国早期的运河开发,以东南而论,早在河姆渡和跨湖桥时期就已经开始。先秦时期,亦有多条史书可考的运河。中国运河开发史源远流长,但以“以人为本”为准则来看,历史教训亦深刻。元朝时开发的大运河最后一段——会通河,开通后难以发挥作用,是显著的一例。  相似文献   

8.
南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文化演进过程中,南运河沿线形成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要科学构建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综合推进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研究工作、深入挖掘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时代功能、不断创新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新时代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提高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管理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工程是杭州市第九届党代会确定的杭州市十大城市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市人大还专门作了关于整治运河(杭州段)的决议.把运河(杭州段)整治保护好是杭州城市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于2008年1月,在杭州西湖及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各设6个采样站,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对杭州西湖及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水体的水温(T)、pH值、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和总磷(TP)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参照<水质标准汇编>(下册)有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对两水域的水质进行大体评价,对比两水域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1)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上游入口处(样站1)水质好于运河杭州城区段;2)杭州西湖水域呈现的理化指标(平均值 DO: 9.96 mg/L, CODCr: 19.00 mg/L, BOD5: 1.25 mg/L, TN: 2.88 mg/L, TP: 0.247 mg/L)均好于京杭大运河杭州城区段水域(平均值 DO: 5.54 mg/L, CODCr: 25.95 mg/L, BOD5: 3.05 mg/L, TN: 6.21 mg/L, TP: 0.525 mg/L);3) 两水域的TN和TP(TN: 西湖为2.13~3.88 mg/L,运河为4.83~9.15 mg/L; TP: 西湖为0.099~0.376 mg/L,运河为0.429~0.752 mg/L)含量明显超标,均属典型富营养化水体.  相似文献   

11.
运河申遗是杭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河沿线18个城市乃至我国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更好地加快运河申遗,省、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于2007年2月2日在湖畔居举办"运河申遗"科技沙龙,国内和我省著名历史学家毛昭晰、杭州运河集团副总工程师韩幼叔、浙江工商大学教授仲向平,以及浙江大学、杭州市建委、市历史学会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参加了研讨.  相似文献   

12.
1866年条约及其他协定十九世纪初叶,埃及政府工程师里南德就订出了凿通苏彝士地峡以打通地中海到红海航路的计划。1854年,曾任法国驻埃及副总领事的法国工程师费迪南·德·勒赛普在法国政府的指使下,以当年里南德的开凿运河计划为蓝本,向埃及总督赛德提出开凿苏彝士运河的计划,得到了埃及政府的同意。同年11月,双方签订开凿运河的条约。条约规定,由勒赛普组织“国际苏彝士运河公司”,由埃及无偿地供应运河所经过的土地、所需用的石块以及所需工人总数的五分之四。1859年起正式开工。在运河施工期间,1866年,“国际苏彝士运河公司”又和埃及政府签订了开凿运河的条约,规定了苏彝士运河公司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其要点为:(1)股份公司拥有对苏彝士运河的租借权九十九年,即从通航日到1968年11月17日止。(2)租借期满后,苏彝士运河完全归埃及所有。(3)公司的利润分配应按照下列比例进行:埃及得15%,公司的投资开办人得10%,行政管理人员得2%,专门基金占2%(公司职工的抚恤金、补助费和奖金  相似文献   

13.
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为运河文化旅游和沿岸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扬州在大运河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方面虽然取得了不错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运河旅游知名度不够、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仍不明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对扬州大运河管理与保护中政府行为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扬州政府在大运河管理与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三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为未来扬州大运河的旅游发展提供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大运河成功申遗,大运河在河北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该文基于此背景,对衡水市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开发进行研究,首先对衡水市运河文化遗产的形成和特点进行概述,其次分析了衡水市运河文化遗产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运河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对策,以期促进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白蛇传》的故事,流传已久。这则故事的发生地,主要有“杭州西湖-镇江金山”说,也有“河南鹤壁”说。从明代冯梦龙的拟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起,“杭州-镇江”的说法就基本上已经定型。冯作中的故事发生于南宋,杭州西湖为南宋都城内的游览胜地,镇江金山寺为江南名刹,大运河贯通南北,勾连杭州,这中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艳梅 《科技信息》2010,(21):38-38
江苏省清浦区清安乡运河村境内,大运河两淮段三改二航道整治工程的工地上,江苏省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奇特的战国时期楚国墓葬被发现了.考古研究发现,运河村战国墓尽管早期被盗,但从出土文物来看,墓主人应为统治一方的诸侯或有着相同身份与地位的人物。在他死后的极乐世界里仍是车马逶迤,碑妾随侍,稻谷飘香,显示出一派王侯威仪。其棺椁的三重结构、殉人和陪葬的车马、编钟以及陪葬的形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一般地说,都认为黄河除河套外,自古罕河运之利。但隋唐时期,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黄河的中游一段,却成为国家最主要的交通运输线,经济的大动脉。黄河河运的通塞,影响重大深远。甚至可以说,河运的盛衰,就是国家盛衰的表现。 黄河中游的河运记载,始于西汉。《史记》卷一九《河渠书》:“河东守番系言:‘漕从山东西,岁百余万石,更砥柱之限,败亡甚多,而亦烦费’。”隋唐时期的河运,亦取西汉故道,但与西汉时的河运有所不同。它不仅输山东之粮,而且输东南之粮食和物资,以济关中,是作为沟通关中和东南的大运河的一段而出现的。 自昔迄今,言隋唐时期运河者,皆注目于隋炀帝所开的,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的大运河。但是,纵观隋、唐三百余年的运河交通,如果执着于炀帝所开凿的以言隋  相似文献   

18.
林硕 《世界知识》2023,(18):20-23
<正>2023年是北京建都870周年。可以说,北京的建都史是由纵行中国东部的大运河串起的,也与陆海两道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衰变迁有着直接历史关联。隋唐以降,中国的国家政治经济中心逐步向东部、北部转移。隋炀帝开凿连通涿郡(北京)、洛阳、余杭(杭州)的大运河,既是着眼于军事角度,也从侧面反映出彼时的经济发展趋势。随着公元10世纪后契丹、女真、党项等少数民族在北方以及西北崛起,  相似文献   

19.
龚玉和 《科技智囊》2009,(12):I0027-I0035
浙东绍兴段古运河旅游开发可以接轨大杭州的旅游业,将西湖游客跨过钱塘江引到萧绍地区,通过“古越运河”为线索,从萧山区西兴镇一直延伸到绍兴市东浦,继而,以“浙东唐诗之路”为导向扩散到上虞、嵊州等地,将西湖旅游的滚滚人气扩散到大浙东地区。  相似文献   

20.
正杭州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地带,也是拱墅区的一张金名片。自古以来汩汩流淌的河水,孕育了河岸上的千古繁华。明清时,这里商贾云集,是当时杭州城北重要的贸易、集市、仓储中心,具有深厚的漕运商业传统,米市巷、富义仓、卖鱼桥、国家丝厂仓库等重要商贸集市,是江南贸易的枢纽中心。如今,杭州市拱墅区政府计划总投入115亿元,在运河边打造一个以运河商贸文化和"水循环"特色为基础,以"金融产业链"为核心,开拓创新型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