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众所周知,吕·查德里原理可用来预测平衡体系中,当条件变化时,其平衡点变化的方向,即在平衡体系中,如果增加反应物或减小产物的浓度,平衡点向增加产物浓度的方向移动;如果增加体系的压力,平衡点向减小压力的方向移动,如果升高 (或降低) 温度,平衡点向吸热 (或放热) 的方向移动。一句话:如果对处于平衡的体系施于外力,则平衡将向减小外力的方向移动。浓度、压力的改变所引起的平衡点的移动。往往不改变平衡常数,而温度的变化,却引起平衡常数的变化,对于一个吸热反应,其烟变为正值,则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对于一个放热反应,(火函)变为负值,平衡常数将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国内外不少作者,直接地用吕·查德里原理来预测无机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他们认为:溶解度可作为溶解平衡常数的一种量度,所以,当溶解过程为吸热时,  相似文献   

2.
用硫酸和氢氧化钠作为调节剂,并采用间接碘量法分析测量了不同温度、不同pH下α和γ型蛋氨酸(DLMet)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平衡数据,在分析其离子化溶解机理的基础上建立溶解平衡模型,描述预测其溶解特性.实验结果研究表明:离子化平衡模型可准确地描述蛋氨酸在水中溶解情况和离子化程度,即随pH的增大,两种晶型的DLMet在水中的溶解度先减小后增大,极值点为等电点;温度升高使得两种晶型的DL-Met在水中溶解增加,且溶解度差值缩小.  相似文献   

3.
<正> 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易溶盐在水中有确定的溶解度。当温度改变时,其溶解度一般也要发生改变。但是,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能不能用众所周知的勒夏特列(Le Chatelier)原理来定性地加以预测呢?关于这一问题,近年来在国外无机化学及物理化学教学中有所争议,国内也有反映。本文在Brice工作的基础上,以比较严格又易于理解的热力学方法导出了由盐饱和溶液的渗透系数和盐的饱和微分溶解热定量计算溶解度温度系数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吕·查德里原理在中文化学教科书中的两种表述以及吕·查德里原理在溶解平衡体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使用高压搅拌釜,在60~230°C、0.15~1.3MPa条件下测定了文题的反应及惰性组分O2、C2H4、CO2和N2在高沸点溶剂中的溶解度,采用0.15级精密压力变送器,根据高压釜中各纯气体溶解前后压力的变化值计算出该温度及压力下的溶解度。发现,O2、C2H4、CO2和N2的平衡溶解度都随压力增加而增大;O2、C2H4和CO2的平衡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N2的平衡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回归出各气体的溶解度系数Hi与温度t的关联方程。  相似文献   

6.
使用高压搅拌釜,在60 ̄230℃、0.15 ̄1.3MPa条件下测定了文题的反应及惰性组分O2、C2H4、CO2和N2在高沸点溶剂中的溶解度,采用0.15级精密压力变送器,根据高压釜中各纯气体溶解前后压力的变化值计算出该温度及压力下的溶解度。发现,O2、C2H4、CO2和N2的平衡溶解度都随压力增加而增大;O2、C2H4和CO2的平衡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N2的平衡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回归出各  相似文献   

7.
对甘氨酸、L-丙氨酸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随pH值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测定。结合化学平衡理论,建立了计算氨基酸溶解度的热力学模型。对9种氨基酸和5种肽的活度系数实验值进行了回归,得到了氨基酸与水的UNIQUAC相互作用参数。对11种氨基酸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进行了计算。通过回归0~70℃的溶解度实验数据得到了溶解平衡常数方程的参数。利用上述参数对70~100℃的溶解度进行了预测。回归及预测结果均与实验值符合。  相似文献   

8.
吕·查得里原理是判断平衡体系中平衡移动方向的极为有用的定性规律。但在大中学教学中往往把它说得过于绝对,认为吕·查得里原理可应用于任何平衡体系中。事实并非如此。现在,我们着重讨论它在应用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颜亚盟  张仂 《天津科技》2014,(10):13-17
测定了硫酸钙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盐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并分析了盐水溶液中各离子对钙离子的溶解浓度的影响及盐水浓度、温度对硫酸钙溶解度及溶度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离子的溶解浓度随溶液中氯离子、镁离子、钾离子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硫酸根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硫酸钙的溶解度随氯化钠浓度的增加先增加,中间出现一个极大值后再降低;在盐水浓度为25%时,硫酸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在70,℃时达到最高,而后降低;硫酸钙的溶度积随盐水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溶解平衡法,在273~333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N,N-二(2-羟丙基)哌嗪(HPP)在水、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正己烷、环己烷、甲苯、苯、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在不同溶剂中,HPP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相同温度下HPP的溶解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甲醇、乙醇、正丁醇、水、异丙醇、苯、甲苯、环己烷、正己烷;在乙醇-水体系中的溶解度从大到小依次为33%乙醇、100%乙醇、66%乙醇、50%乙醇、水。分别采用Apelblat方程、理想溶解度方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并获得相关关联模型的参数。利用Van’t Hoff方程估算了溶解过程的溶解焓和熵,同时测定了HPP在乙醇中的介稳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搅拌速率的降低,HPP结晶介稳区的宽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
关于溶解度的计算,这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重要问题,同时,又是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的一课。如果这一课上不好,将会挫伤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更会严重影响今后化学计算的教学。对此,我们认为,首先应当使学生对溶液、溶解平衡、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等基本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弄清它们之间的  相似文献   

12.
在自建的高压相平衡测试装置上,测定了大庆减压渣油在超临界正戊烷中的平衡溶解度。并考察了平衡溶解度随各参数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溶剂比增加,溶解度减小,但脱沥青油(DAO)收率增加。当超临界正戊烷密度恒定时,溶解度还将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试验结果还表明,在正戊烷的超临界区域内,采用等温降压、等压升温、升温降压和绝热膨胀等方式均可进行溶剂回收。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Sm(ClO4)3-Ala-H2O三元体系在35℃时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折光率,构制了相应的溶解度图和饱和溶液折光率曲线。溶解度曲线与折光率曲线均由4支组成,分别与Sm(ClO4)3·8H2O,Sm(Ala)4(ClO4)·2H2O(A),Sm(Ala)3(ClO4)3·3H2O(B)和Ala的晶体相对应。  相似文献   

14.
高温高压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溶解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测得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在碳酸氢钠型水中的溶解度数据,对两种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及地层水矿化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层水中的溶解机制不同,导致两种气体的溶解度值随温度、压力条件的变化具有不同的演变特征;综合前人低温(小于90℃)测试的溶解度数据,可将甲烷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演变关系划分为缓慢递减(0~80℃)、快速递增(80~150℃)和缓慢递增(大于150℃)3个阶段;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压力升高而逐渐增大,其溶解与析离能力受压力影响更为明显;实际地层中,两种气体间溶解度的差异演变影响了天然气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5.
CO2在超稠油中的溶解特性实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考察了CO2在不问含水率的超稠油油包水乳状液中的溶解度及不同溶解度下超稠油的体积系数、密度、粘度。结果表明:CO2在胜利油田郑411西区超桐油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但远小于普通原油,超桐油的体积系数随溶解CO2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密度却与之相反;饱和压力较低时温度越高超稠油溶解CO2的能力越弱,但饱和压力较高时与之相反;温度升高溶解CO2的超稠油体积系数略有增大,但密度有所减小;含水率升高超稠油溶解CO2的能力减弱,相同溶解度下超稠油体积系数减小而密度增大;超稠油溶解CO2后粘度急剧降低,且原油含水率越高CO2降粘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体间接物理吸收技术,在453~534K、0.5~5MPa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了甲醇合成气中H2、CO、CO2在三二醇二甲醚溶剂中的溶解特性并与甲醇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温度增加,H2溶解度增加,而CO、CO2则降低;在实验范围内,三种气体的溶解比较。结果表明:随温度增加,H2溶解度增加,而CO、CO2则降低;在实验范围内,三种气体的溶解过程均符合享利定律。该溶剂对醇具有很  相似文献   

17.
硫化物矿物溶解度与溶液pH值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硫化物作为自然界常见的一大类矿物,由于溶解度很小,硫化物对水pH值的影响以及水对它的溶解度影响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通过计算常见硫化物矿物的自由能△G♂、溶度积Ksp和溶解度S、绘制logS-pH曲线,得出硫化物太物在不同ipH值条件下的溶解规律,水溶液的pH值受硫化物矿物的控制,反过来,水溶液的pH值也影响着矿物溶解度的大小,此外,对硫化物矿物饱和溶液的缓冲范围;反过来,水溶液的pH值也影响着矿物溶解度的大小,此外,对硫化物矿物饱和溶液的缓冲范围、缓冲容量和硫化物与溶液pH值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气体在电解质溶液中溶解度的分子热力学模型,预测了气体在海水中的Henry常数、溶解焓及盐效应常数。当温度在0—35℃、盐度在0—40‰的范围内时,对11种气体溶解度的预测结果与实验值的偏差一般小于5%。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光度法,通过固-液平衡装置测定了从288.15 K到313.15 K温度下银杏酸C15:1在水中的溶解度,并分别应用Apelblat模型及理想溶液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关联,总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50%和2.44%.结果表明:银杏酸C15:1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解度的理想溶液模型和Apelblat模型在文中的研究温度和溶解度范围内是适用的,而Apelblat模型的模拟结果要优于理想溶液模型的模拟结果,其溶解度关联值与试验值比较吻合.通过van't Hoff方程计算出银杏酸C15:1在水中的溶解焓和溶解熵均为正值,表明银杏酸C15:1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机械搅拌高压釜中测定了290.15~513.15K、0.5~4.0MPa范围内H2、N2、CO和CO2在液体石蜡中的溶解度和体积传质系数。结果表明,H2、N2、CO和CO2的平衡溶解度均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N2、CO和CO2的平衡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但氢气的平衡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回归了各种气体的溶解度系数H1与温度丁的关联式。H2、N2、CO和CO2的体积传质系数均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和压力对不同气体的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各不相同,氢气的体积传质系数受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影响较大,二氧化碳的次之,一氧化碳和氮气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