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胶体粒子模板法制备不同壳层厚度的CocorePdshell纳米电催化剂。TEM、XRD和EDS证实,CocorePdshell纳米粒子基本为球形,面心立方晶型(fcc)Pd成功包覆在纳米金属Co的表面,其中,Co1Pd2纳米粒子平均直径约10 nm且粒径分布较窄。动电位、交流阻抗、循环伏安及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等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与Pd/C相比,CocorePdshell/C纳米粒子对氧还原反应(ORR)的活性有明显的提高,甚至接近于Pt/C;抗甲醇能力非常优异,对甲醇氧化几乎无活性;不同壳层厚度催化剂中,以Co1Pd2/C催化剂的活性最高,在0.5 mol/L H2SO4中氧还原峰电流密度可达175.5 mA/mg,比Pt/C的要高出20 mA/mg。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孔碳(C)的限域作用制备了铌(Nb)氧化物-碳复合载体负载铂(Pt)作为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该实验在多孔碳中形成铌氧化物和单质铜(Cu)的混合物(Nb OxC@Cu),并以此作为载体,通过金属铜置换铂离子最终形成多孔碳/铌氧化物负载铂催化剂(Nb OxC@Pt),并进一步探究了该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b OxC@Pt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氧还原性能,其半波电位为878 m V,比活性为0.49 m·A·cm-2,明显高于商业Pt/C催化剂.此外,该实验还发现在氢氩混合气中预处理样品可以明显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该实验将新型结构的多孔碳/铌氧化物作为载体应用到电化学实验教学中,能开拓学生对电催化基础材料科学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有望成为新一代氧还原反应催化剂。文章报道了使用双氧水刻蚀氧化石墨烯,继而负载氯化血红素来合成多孔Fe-N-C催化剂,以实现有效的四电子氧还原反应。催化剂不仅含有许多Fe、N掺杂活性位点,而且其多孔结构极大地减小了电阻,并有利于物质的传输。测试了在0.1 mol·L~(-1) KOH溶液中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其起始电位、半波电位和极限电流密度分别达到0.92 V,0.81 V,和5.71 mA·cm~(-2),接近甚至优于商业Pt/C(0.98 V,0.85 V和5.34 mA·cm~(-2))。而且在测试15 000 s后,Fe-N-HGO电流密度仅下降了8%,同样条件下Pt/C的电流密度却下降了约30%。说明Fe-N-HGO的稳定性更优越。  相似文献   

4.
以一种金属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以活性炭为载体,制备了空气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测试了空气电极的阴极稳态极化曲线和200 mA/cm2电流密度下连续放电曲线.结果表明,在ω(NaOH)=30%的溶液、300 mA/cm2电流密度下,氧还原的过电位仅0.180 V;20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放电,寿命可长达6 000多小时.用此种空气电极作为阴极,可以大幅度提高锌-空气电池和铝-空气电池的电压.  相似文献   

5.
利用循环伏安方法电聚合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用于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极中负载催化剂Pt.聚苯胺载Pt电极(Pt/PAni/C)的制备,提高了Pt的分散度,增加了Pt在电催化体系中的利用率.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Pt/PAni/C与直接碳载Pt电极(Pt/C)相比,电化学反应电阻减小,催化活性增高.通过比较Pt/PAni/C与Pt/C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可知,Pt/PAni/C电极催化氧化甲醇的最大电流为50.7mA/cm2,是Pt/C电极最大氧化电流(7.6mA/cm2)的6.67倍.  相似文献   

6.
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十分缓慢,通常需要贵金属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目前,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催化剂主要为铂及其合金纳米颗粒,但由于其成本高,自然资源有限,稳定性差,难以大规模应用。基于过渡金属与氮共掺杂的碳材料可作为氧还原反应有效且廉价的候选催化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研究以普鲁士蓝纳米颗粒为模板,在其表面原位聚合吡咯,得到核-壳结构的普鲁士蓝/聚吡咯纳米颗粒,再以该纳米颗粒为前驱体,经过高温裂解制备铁氮共掺杂碳纳米颗粒(Fe-N-CNPs-X,X代表高温裂解温度)。Fe-N-CNPs-X催化剂粒径约为80 nm,Fe-N-CNPs-900催化剂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显示出优异的氧还原催化活性:-0.17 V电位下即可产生明显的氧还原电流,接近Pt/C催化剂的峰电位(-0.15 V);起始还原电位和半波还原电位(E_(1/2))分别为-0.03 V和-0.11 V,极限电流密度为4.90 mA/cm~2,与Pt/C的起始还原电位(-0.02 V)和半波还原电位(-0.10 V)以及极限电流密度(4.86 mA/cm~2)相当;与商业Pt/C催化剂相比,Fe-N-CNPs-X催化剂具有更优的稳定性和甲醇耐受性。上述研究结果为铁氮共掺杂碳材料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乙二醇在1.0 mol/L KOH溶液中在Pt/C, Pt-NiO(质量比4∶1)/C, Pd/C和Pd-NiO(质量比4∶1)/C电极上电化学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单纯Pd/C催化剂对乙二醇电化学氧化表现出非常低的活性,远远比不上Pt/C催化剂,但抗催化剂毒化能力好于Pt/C.经过氧化物增强后,Pt/C和Pd/C对乙二醇电化学氧化活性和抗毒化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高,Pd-NiO(质量比4∶1)/C对乙二醇电化学氧化活性超过Pt/C.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步浸渍-焙烧法制备得到一种铂钨锆复合氧化物(Pt/WO_3/ZrO_2)催化剂,通过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该催化剂催化不同水含量的四氢糠醇(THFA)溶液氢解反应的活性与稳定性。反应前后的催化剂采用N_2物理吸附-脱附、X线衍射(XRD)和NH_3程序升温脱附等技术进行表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量反应余液中的W元素流失量。结果表明:当反应液中水质量分数从20%增加至80%时,四氢糠醇氢解转化率翻了一倍,高达到88. 3%;过多的水会降低催化剂的稳定性,当反应液中水质量分数为80%时,四氢糠醇转化率在150 h内下降了75%。铂钨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氢解反应过程中存在W流失,水质量分数为80%时达到最大流失量(9. 832 4×10~(-5));当反应液pH=7. 5、还原温度200℃时,反应余液的W流失量(6. 881×10~(-6))最小。  相似文献   

9.
用TPD和TPR技术考察了K的添加对CO选择性氧化催化剂Pt/γ-Al2O3的表面吸附性能及还原性能的影响,结合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添加适量K2O有助于增加弱吸附态CO的数量,并影响Pt的还原过程,使Pt变得难于还原. 当w(K2O)=3.4%时,CO的低温脱附量最大,催化剂还原温度最低. 同时,120 ℃时转化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渍还原法,优化碳载体热处理条件,制备出具有高分散性、平均粒径为3.3nm的Pt/C电催化剂.通过TEM、XRD方法对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利用Pt/C薄膜电极结合CV法评价了电催化剂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VulcanXC 72碳黑,在600℃下、氮气(或氩气)中进行热处理,所制得的Pt/C电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步进电机细分控制量优化对提高细分精度、减小细分误差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定义了时间、控制量及角位移三维空间,介绍了离散控制量的优化方法,并提出了离散量控制细分优化方案。该方法对任何种类的步进电机控制细分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GC/MS/DS的方法对三七的混合脂肪酸甲酯进行分析,共分离鉴定出了7种三七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为8,11-十八碳二烯酸,9,10-二羟基十八烷酸和2-己基癸酸。  相似文献   

13.
纤维素/PF/DMSO纺丝溶液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纤维素/多聚甲醛/二甲基亚矾(Cell/PF/DMSO)纺丝原液的制备及溶解时甲醛的回收。同时探讨了原液的粘度,原液中粒子分布,原液的流变性、稳定性和熟成等性质。研究表明.溶解时用碳酸铵溶液吸收甲醛,效果良好,回收率可达74.2%。该体系溶液稳定,溶液中纤维素的临界浓度约为0.372mol/L。  相似文献   

14.
15.
从草桥重质原油和草桥重油中分离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用Langmuir膜天平研究了这些物质在水面上形成的表面膜的膜压及水相pH值对膜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归一化面积下,沥青质表面膜的膜压明显高于其它组分的表面膜膜压。与沥青质相比,胶质的表面膜膜压随水相pH值的增大有较显著的增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存在时,由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C12BE)/正戊醇(C5OH)/正庚烷(C6H16)和NaCl组成的O/W型微乳液的黏度、Ph、界面张力及形成热效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PVP后,微乳液的黏出现电站效应;PH值呈下降趋势,但PVP的分子量不同,PH值下降的幅度不同;PVP的存在,导致微乳液与油相的界面张力稍有升高;微量热测定结果表明,PVP的存在导致微乳液的热效应减少。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讨论了A/D和D/A转换器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的测试方法,提供了测试装置的详细框图。  相似文献   

18.
在对影响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谱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评述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Ag/KCl/六氢吡啶体系中氯离子浓度、电极电位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氯离子浓度、电极电位均有较明显的影响,并有一最合宜的数值;同时,激光照射和溶液中氧对稳定性的影响在两者共同作用时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对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热力计算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并对该计算程序的功能进行了演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一种在微机软件上实现18位地址磁带机与22位总线系统的联机技术,并研究了在一类 PDP-11宿主机上生成另一类具有不同型号主机和不同系统配置的PDP-11 目标系统的技术。利用这些技术对PDP-11/23和PDP-11/45两种系统进行了改造。实践证明,改造后的两个系统工作都很正常,实现了PDP-11/23磁带机的正常联机使用,并大大增加了其后备存贮容量。使 PDP-11/45的 CRT终端扩充到 9台,建立了PDP-11/45和 PDP-11/23机之间的正常通信渠道,共享软件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