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波 《科技信息》2008,(5):180-181
本文主要运用问卷法,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具有显著影响,并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从走一到大四的持续锻炼使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在自我概念各维度上的差异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动态发展趋势,即持续、科学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省省属高校416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对健康影响的相关行为进统计学分析,从生活习惯、体育锻炼习惯二个方面对研究生进行考察.研究表明:研究生早餐的进食习惯良好,一日三餐很有规律,女生明显好于男生,作息时间趋于合理,体育锻炼目的趋向多元化,男女生锻炼的目的和体育人口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学校建立研究生体质监测系统和营养监测中心,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和环境.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有锻炼习惯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对相关问题的反馈,采用频数对比法分析了在读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分析表明,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获得锻炼乐趣和情感体验、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学校有良好体育活动氛围、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在读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的德育和智育工作在不断地加强,而体育工作则是薄弱环节,有关研究生健康状况的研究较少。通过大样本的调查来全面了解湖北省高校硕士研究生的体育锻炼状况,研究认为湖北省高校硕士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趋向多元化,学习压力大、缺乏场地器材、自我锻炼能力差和缺乏技术指导等是影响硕士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建议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大体育锻炼的健身和健心功能的宣传,建立研究生体育管理机构与研究生体育俱乐部,加快研究生体育正规化、科学化、现代化、终身化和生活化的进程,使体育教育过程真正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10所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行为做详细的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体育锻炼行为比较缺乏;男、女研究生在体育锻炼次数、时间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多样化,动因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惰性"成为影响研究体育锻炼行为的首位因素.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成分及机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江汉大学体育与非体育专业二年级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在BM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体育专业女生的瘦体重大于非体育专业女生,其身体的组成成分较非体育专业女生合理、健康.体育专业男、女生的呼吸机能、心血管系统安静时的机能能力及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均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近三年来体育专业的学生一直在主动地进行有计划的体育锻炼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活动过于被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均不足.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民族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探析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健身的方式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推动民族地区高校研究生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在校硕士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体育态度进行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在体育态度各维度上存在着人口学特征差异.研究认为,硕士研究生体育态度应包括3个维度即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行为倾向,其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是影响体育态度的主要因素,硕士研究生对体育的认知水平较高,而体育情感和体育行为倾向方面则较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心理障碍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人际障碍、消极情绪以及压力3个方面作为出发点,探讨研究生心理障碍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旨在研究体育锻炼对研究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生心理障碍与体育锻炼显著相关(P<0.05),研究生中运动与非运动群体之间,人际障碍、消极情绪以及压力均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不同等级的运动量,对压力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人际障碍、消极情绪的影响均有非常显著差异;锻炼项目对于人际障碍以及压力的主效应不显著,但对于消极情绪的主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健康体适能状况及其差异.方法:对比、分析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心肺适能多项指标.结果:体育专业学生肺活量指数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P0.05);体育专业学生安静心率低,运动过程中心率变化幅度小、恢复快,心脏每搏功大,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两组受试者运动后收缩压变化明显,体育专业学生收缩压恢复更快(P0.001).结论:体育锻炼可提高人体的心肺适能,获得良好的健康体适能.  相似文献   

11.
用SF-36量表对福建师范大学统招硕士研究生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福建师范大学统招研究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客观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师范大学统招研究生的生命质量处于中等水平,部分指标偏下,参加体育锻炼情况不客乐观,建议有关部门对研究生的生命质量问题加以关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研究生体育参与情况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5所普通高校在校部分硕士研究生体育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研究生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是缺少时问、体育场所,体育知识、技能缺乏和参加体育锻炼意志薄弱。为改变其体育行为现状,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进一步开展研究生体育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前飞 《科技信息》2008,(4):175-176
伴随着考研热的持续升温及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就业压力向研究生悄然逼近。那么,作为二级学科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状况如何呢?本文对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面对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蕾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5):141-144
为了了解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基本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不同高校的313名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事后访谈考察了性别、年级、专业、工作经历诸因素对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总体状况良好。在不同维度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学校需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的针对性教育。  相似文献   

15.
体育锻炼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成年居民体育锻炼人群与非体育锻炼人群之间的血压差异.在山西省人群中随机征集21-60岁健康的男女性样本1642个,对他们的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询问,用标准方法测量样本的血压.应用协方差分析在校正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分别比较男女性中体育锻炼组与非体育锻炼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男女性体育锻炼组与非体育锻炼组的SBP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男性体育锻炼组与非体育锻炼组的DBP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女性体育锻炼组与非体育锻炼组的DBP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育锻炼是影响血压的有效指标,进行体育锻炼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影响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因素及解决途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华 《科技信息》2009,(17):175-176
由于近几年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前几年就业较好的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也面临着就业市场供需失调、找工作难度增加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探讨影响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因素,进而寻求解决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课程设置的分析,以"文武兼修"人才培养为逻辑起点,提出民族传统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应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专业课程的合理搭配;课程的开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设地域特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8.
周翔 《科技信息》2013,(18):316-317
本文通过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指出研究生就业所面临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适度控制研招规模,提高精英教育质量,提升研究生自身素质和转变就业观念,做好研究生就业保障措施。通过这些对策希望可以改善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校在读研究生休闲体育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初步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休闲体育存在以下特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呈现多元化且以球类居多;在球类运动中,又以网、羽、乒“三小球”为主;其休闲体育方式、项目的选择及消费水平存在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锻炼场地以学校运动场为主,调查发现学校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在读研究生休闲体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与方法概论"课程主要应用自然科学手段研究运动机体变化的规律,研究防治运动性机体损伤与机能失衡的方法,是体育硕士研究生和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从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手段创新和考核方式改进等方面对课程建设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