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减小高速电梯在起制动过程中惯性力和曳引轮旋转失衡产生的激振力对运行中电梯垂直振动的影响,改善电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以曳引比为2∶1的某型号高速电梯为研究对象,建立七自由度电梯垂直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电梯垂直振动系统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得到电梯垂直振动系统的7阶固有频率及轿厢瞬态响应;以电梯垂直振动系统中5个部件的刚度作为设计参数,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电梯垂直振动系统中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对比电梯轿厢优化前、后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多目标遗传算法能成功抑制高速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垂直振动。  相似文献   

2.
电梯是一种使用频繁、应用广泛的特种设备,运行不仅要安全,更要舒适。但电梯轿厢在运行时往往会出现振动现象,直接影响了乘坐电梯的舒适感。引起电梯振动的原因较多,本文从多个方面对电梯轿厢发生振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处理措施,为电梯运行质量的检测和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电梯轿厢架的工作机理和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辉 《科技资讯》2009,(25):143-144
轿厢架在保证电梯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首先对电梯轿厢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不同支撑方式的液压电梯剖面图,然后研究了11吨液压电梯的轿厢架的组成和工作机理,最后深入探讨了轿厢架的受力分析和约束分析情况,为设计出安全、合理、经济的轿厢架结构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电梯安防控制系统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基于智能卡的电梯安防系统的工作原理.文中对电梯安防系统中的S50智能卡、电梯轿厢读卡器、电梯按钮接口、制卡器和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功能需求、硬件结构设计做了深入阐述;着重讨论了基于UCOSII操作系统的电梯轿厢读卡器的实时多任务程序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何园园 《科技资讯》2011,(23):79-79
电梯的稳定性是电梯正常运行的重要性能,本文介绍了电梯导轨的基本概念与标准,从电梯振动的激振力源和力学模型两个角度分析了电梯导轨对轿厢振动的影响,阐述了电梯导轨安装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杜成  李爱民 《甘肃科技》2014,(4):57-58,94,51
随着电梯轿厢内装潢改造及再装潢的增多,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通过对电梯轿厢装修前后的平衡系数、装潢后轿厢重量的改变对运行噪声的影响、建筑装潢对地板面积可能的影响以及电梯装潢应选用的装潢配置等多方面分析比较,阐述了电梯在装潢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施霞慧 《科技资讯》2011,(6):118-11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梯交通体系也在不断的前进过程中.从电梯的产生一直到今天,无论是电梯轿厢自身的材质、样式还是电梯操控系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甚至是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电梯轿厢随行电缆有碍美观且需要定期维护,为了摆脱对随行电缆的依赖,设计了一种新颖的电梯轿厢无随行电缆非接触供电系统,采用高频松耦合变压器实现电能的非接触传输.电梯轿厢升降运动时利用蓄电池的储能供电,非接触供电系统处于关闭状态;在每个楼层平层静止时,系统收到电梯平层信号,系统启动供电并对蓄电池充电.这种供电方式可以提高供电效率,减少高频电磁污染.分析了松耦合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研究了工作气隙、工作频率、补偿电容等对供电效率的影响.根据系统要求设计了简单高效的大功率开关电源充电器,稳压效果好,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电梯能耗,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建立了基于贝叶斯算法的电梯运行模型.通过先验概率与条件概率进行分类,提出不同时段依据概率停靠轿厢的设想,并结合红外检测技术避免电梯空停现象发生.同时,在电梯模型上进行仿真测试.其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算法所得平均候梯时间为47.8 s,较传统算法运行效率提高约28%.该模型将电梯使用的高峰与低谷时段区别对待,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王永溪 《广东科技》2012,21(17):185-185
目前,电梯的紧急报警装置都没配备困梯语音提醒功能。一旦出现困梯,乘客可能由于紧张而忘记采取合适的求救方法。甚至,有人因为施救不当导致乘客从轿厢底下坠入底坑。所以,有必要在电梯轿厢内配备困梯提醒装置。  相似文献   

11.
目前,直压式电梯底坑缓冲装置不仅缓冲行程小,且缓冲性能差,容易造成因失速坠落的电梯轿厢损坏,并导致电梯轿厢内乘客的伤亡,针对这种情况,运用物理和机械基础有关知识,设计制造了一种结构简单、平稳减速、维修保养容易、安全着陆的侧压式电梯底坑缓冲装置。  相似文献   

12.
张建春  王桐海 《甘肃科技》2006,22(6):100-102
全面分析了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安全性,从对重缓冲器、曳引驱动电梯的顶部间距的设置和要求出发,分析了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安全的条件和不安全的理由,并提出解决不安全因素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电梯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为每个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电梯的安全使用也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电梯在运行时由于机械、电器等故障,导致电梯上行超速冲顶的现象时有发生。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是防止轿厢冲顶的安全保护装置,该装置可以有效地保护轿厢内的人员、货物、电梯设备以及建筑物等。本文对引起电梯上行超速的原因和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类别进行了分析,探讨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对电梯运行的影响,借此说明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电梯是垂直方向上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作为垂直交通工具的电梯已习以为常,且越来越依赖它。像任何交通工具一样,电梯在给人们节省时间和体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现已成为强制性的要求。标准规定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被认定是安全部件,应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型式试验。本文对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安全性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吨位曳引驱动电梯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曳引驱动电梯设计的4个关键计算:包括传动、曳引力、轿厢架受力及导轨计算,并按电梯行业国家标准对计算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相关参数的选择是合理的,均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电梯桥厢的振动规律,以高速电梯提升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Hamilton原理建立纵向振动方程,采用Galerkin方法对振动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首先,将某高速电梯实际运行状态作为输入参数,获得桥厢的纵向振动响应;然后,通过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ADAMS)建模仿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柔性体弹性变形理论建立的提升系统,其纵向振动模型可靠性较高,可较好地反映轿厢的振动特性;电梯提升过程中,轿厢的纵向振动响应越来越大;同等条件下,空载提升的桥厢纵向振动响应比满载提升强烈.  相似文献   

17.
高速电梯水平振动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电梯的水平振动,基于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电梯轿厢水平振动的空间动力学模型,把电梯轿厢的运动分解为平动和绕质心的转动,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欧拉方程给出了微分方程.以实测导轨激励作为输入信号对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所得振动加速度响应及其功率谱密度与实测结果吻合程度较高,证明了该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孙敬伟 《科技资讯》2014,12(22):84-84
本篇从无障碍设施应用的角度,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行人天桥处设置的新型电梯方案,通过该电梯(轿厢)作上下、水平或曲线运动,将行人及行李从路口的一侧运送到另一侧.本篇行人天桥无障碍新型电梯的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梯部件之间的故障影响,提出了将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与解释结构模型结合建立电梯部件故障层次结构模型,并改进直接影响矩阵的确定方式。首先从多方面获取电梯部件故障关联评价,其次使用熵权法确定评价的权重并计算直接影响矩阵,最后使用建立的电梯部件故障相关模型得到电梯部件故障因果关系和故障传递规则。结果表明:电动机、制动器、限速器为强原因部件,曳引钢丝绳、轿厢以及导向系统的部件为强结果部件;电梯部件故障关联规则体现为同层级或跨层级传递。通过分析部件故障机理,所提方法得到的部件故障传递规则与电梯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20.
张学斌 《广东科技》2013,(12):198-199
在对电梯的轿厢进行二次的装修这一过程中,相关的装修操作会使电梯自身实际的载重量加大,换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会引起轿厢超面积,进而导致电梯超载,这也可能会成为群死群伤相关事故的严重安全隐患,但是这却不会改变电梯自身的平衡系数。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应该依照电梯二次的装修作业来进行处理,同时对二次的装修这一过程要实施监督与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