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通过对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的前身新民公学堂的历史沿革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考察.阐述了新学的引进对开启民智、唤醒民众、救亡图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新学在辽宁的普及和发展过程的回顾,阐明了师范教育在地方囤民教育体系建构中的重要性,得出教育确是造就人才之本、改造社会之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作为实践人的价值,是主体人的再生产。教育的任务既要教会人“何以为生”的知识与本领,更要教会人“为何而生”的目的与意义。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在当代科学教育特别是理工科专业教学中存在着重视科学教育,忽视科学品格、科学精神等人文素质培养的倾向。科学的、全面的理工科专业教学包括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个方面,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在理工科专业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教师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论科学本质的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我国中学科学教育取得了新的成就。但是 ,由于在以往科学教育中忽视了有关科学本质的教育 ,中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即学生学了若干年科学后 ,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 ,掌握了一些科学技能和科学方法 ,接受了大量的解题训练 ,但最终学生头脑中还是没有“科学”。由于缺乏对科学本质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对诸如“科学是什么”、“科学不是什么”、“科学能做什么”、“科学不能做什么”等问题不能给出正确的解答 ,造成了学生现代科学素养关键部分的缺失 ,以至于对一些迷信、伪科学和反科学现象也无…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期间,西方的耶稣会传教士为在中国传扬天主教,选择了学术传教的策略,而且首先选择的就是“天学”。当时耶稣会传教士传人的天学,即是中国近代科学与科学教育之嚆矢。围绕着这个问题,历来争议很多,其结论亦大相径庭。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又与我国长期以来对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教育的理解有密切的联系。根据有关的材料对几种观点进行分类解析,提出个人的见解,以作为今天我国科学教育改革之借鉴。  相似文献   

5.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了“科学”与“人文”的概念的基础上,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过程的冲突,论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补性,最终两种教育应该走向整合之路。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首要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科学教育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人文教育是对“价值”的“善”的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就是真、善、美的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严复从拯世救亡、强国富民的教育目的出发,举西学大旗批判旧式教育,竭力宣扬“教育救国”论,其教育思想是中国近代教育思想中极为特殊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教育改革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从性质上看,严复的教育思想不属于维新派教育思想的范畴;“西学救亡论”的实质是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和文化;“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的文教纲领是融合中西文化的创造性探索;教育实践是教育方法的核心。研究和借鉴严复改革教育的有益见解及尝试,对当前的创新教育改革实践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学和科学教育充满了人文和人文教育的价值,这为科学教育加强人文教育提供了可能性。科学教育加强人文教育可以围绕“树观念、提素养”、“多方面,全过程”两个大的方面展开.科学教育加强人文教育的归宿是:通过两者的整合与融合,培养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9.
在对科学知识成果进行潜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科学由“潜”到“显”的转化机制,这就成了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树立正确的科学成败观,积极开展科学论争,自觉运用科学思想方法,“毛遂自荐”与伯乐扶植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这种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赫胥黎作为一名科学家对科学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倡“新”自由教育观念,认为科学教育与自由教育并不是对立的关系;提出科学教育重心的转移,认为科学方法比科学知识更重要;在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上,超越单纯的功利性价值观,重视科学教育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严复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和政论家,是19世纪末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人物。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利用舆论工具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抨击封建专制,鼓吹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时期,他反对革命,反对共和。严复主张坚持渐进式的改良主义,反对突变式的革命。他的政治思想在维新变法时期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但到了辛亥革命时期却与社会脱节。  相似文献   

12.
延安精神是在延安时期形成的,永远伴随中国共产党前进的,并在前进中不断发展的,具体体现在每一个共产党员身上的,表现为党的理想信念、指导思想、宗旨和作风的党的灵魂。延安精神进校园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延安精神进校园,并不是把"延安精神"几个大字写在标语里,挂在口头上,而是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首位,重视学生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的教育,切实为我们党的事业培养合格人才。大理学院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延安精神进校园的思想认识、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平台选择、工作领域开拓、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对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十三年体育文化事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延安时期陕北地区的体育文化事业飞速发展,包括体育文化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军事体育、妇女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六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各自发展的特点,结果发现指导思想正确,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高度重视,以及上下一致、同心同德的政治热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和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是延安时期十三年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这些特点正是今天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所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4.
《林兰香》有着三重意蕴,最表层是燕梦卿的个人悲剧,中间层是屈原的儒家精神,最里层则是尘梦苏醒之后的道家追求,所以作品虽有大量的儒家叙事,但其根本的意旨却是道家思想,具体表现为耿朗的由儒及道、燕梦卿的临终悟道、田春畹的儒道兼备以及宣爱娘、平彩云的道家本色等。《林兰香》虽过于文人化,而在雅俗结合上差强人意,但它依然是出色的明清世情小说之一。  相似文献   

15.
清初学者颜元在批判前人对"格物致知"解释的基础上,以"习动"、"日行践履"的求知观为出发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亲自动手去做实际的事情,真切接触事物。同时提出"知以物为体"的观点,强调以"六德、六行、六艺"为内容的"三物"为实践对象方能得到真知,并有利于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以及社会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严修(1860—1929),出身进士,官至学部侍郎,是著名教育家,与日本有长期交往史。其长子严智崇,曾任中国驻日使馆秘书。次子严智怡,曾任河北教育厅长。还有其他子女,均曾留学日本。严修家族在日本教育界、文化界、外交界拥有众多挚友,曾经进行过频繁的友好交流,堪称佳话。  相似文献   

17.
颜元为明亡清立"实学"思潮之突出代表。他对理学教育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并创建了以培养"实才实德之士"为教育目标,以实文、实事、实体、实用知识为教育内容,以实习、实行为教育方法的实学教育思想体系,这对当时乃至后世都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所领导的平民教育运动在我国和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广泛的影响,其重要原因在于平民教育思想有着合乎时代要求的价值取向,这就是实践诉求、生活关怀、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9.
洋务运动是指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自上而下推行的一场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自救运动。修筑铁路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周馥认为铁路与国家的富强有密切关系,并修筑了胥各庄至阎庄的运煤铁路以及津沽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