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蓉 《科技资讯》2006,(18):193-194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核心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以换得非流通股股份的流通权,而支付对价合理与否已成为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铺开和纵深推进,对价形式已呈现多样化的特征,除了送股、现金补偿等主流支付对价模式外,也涌现出很多创新的股改方案。本文探讨了股改中的权证对价,并通过与其他对价方式的比较来说明权证对价的可行性及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有企业经过股权分置后的状况.分析了股权分置在新的历史阶段的缺陷,论述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有利于国有上市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战略重组,增强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力.但同时,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只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须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积极推进大型、特大型国有上市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公司股权结构,健全法制,树立诚信,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股市发展中存在的股权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对我国股票市场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国家对股改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尚未给出明确规定.本文在股权分置改革中,从非流通股与流通股两方面探讨所存在的会计问题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中国股市混沌分形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置一直是困扰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通过计算股改前后沪深两市4种指数的Hurst指数和分形维,来比较股改前后市场的混沌分形特征.得出一系列结论: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混沌分形特征,股改明显加快了丧失初始条件记忆的速度;股改后市场的投资风险有加大的趋势;深市最少需要4个变量来建立市场的动力学方程,而沪市就至少需要5个变量,沪市比深市复杂些;股改后两市分形维有下降趋势,股改有提高市场效率的趋势.这些结论可为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是解决中国股市非流通股流通问题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为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所特有。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在一股独大的国有企业中,高管变更概率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在非一股独大的国有企业中,高管变更概率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股市全流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重要问题,也是中国股市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股市的问题本质上就在于股权分置这个不合理制度及其派生的一系列不合理机制所造成的制度危机。通过对吉林敖东缩股模式进行的深入探讨,指出采用一种新的制度方案——资本价值缩股流通制度可以较为科学地解决股权分置不合理及其派生出的一系列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解决企业改革资金缺乏问题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应运而生的一项重大金融创新。但是,作为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种制度性缺陷,它给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设置障碍,使集团企业在股权分置下存在诸多问题,而股权分置改革则对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要影响,使其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目标等发生变化,有效改变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巩静 《科技信息》2008,(5):205-206
2005年4月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06年底32家公司赶搭第64批股改“末班车”,中国证券市场这场重大改革年末收官。如何有效制约大股东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股改后很多情况发生改变,大股东行为可能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研究即是围绕这方面展开,分析后股权分置时代大股东行为特征和对市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监管策略,以引导股票市场良性、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利益输送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控股股东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追逐目标的不同,分别建立了利益输送模型。虽然控股股东股改前以上市公司净资产最大化为目标,而股权分置改革后以市值最大化为目标,然而研究发现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对利益输送的影响方式没有变化,但是影响程度都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0.
孙志梅  夏宁  任一鑫 《科技信息》2007,(16):361-362
本文从股权分置改革手段、大股东激励效应、股东制衡关系、激励机制、公司并购等五个方面分析了股改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飞龙 《科技资讯》2007,(15):203-203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治理带来重大影响。股权分置的存在严重扭曲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从根本上说,不解决好股权分置问题,完善公司治理也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2.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投入成本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现有解决股权分置主要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投入成本法.其核心是依据由不同股份的投入成本与对应流通股的市场价格确定非流通股价值,进而进行流通.最后建议运用投入成本法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永才 《科技资讯》2008,(4):251-252
文章从历史的、逻辑的角度剖析股权分置改革背后的制度逻辑。为此,文章首先结合企业发展史论述了作为一种特殊有效的制度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必然是分置的。其次,以不完全契约为理论出发点,通过比较分析不同企业形态下的控制权配置,逐步论证了在股权分置的背景下,由于控制权的分裂所导致的公司治理复杂化。最后以上述分析为基础,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股权分置的成因出发,论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历史沿革和各个阶段的特点,介绍了股权分置的现状,评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和成效。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权证是一个极其风靡的交易工具。它起源于美国,发展却在欧亚,我国香港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权证交易市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权证作为“对价”方案在我国资本市场有了新的运用。本文将对权证这一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权证的定义、分类、简单的定价分析、发展概况及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应用的方式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股改前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5年底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纵向比较思路以及多指标绩效评价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新的视角,刻画和分析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时序演变.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平均绩效逐渐增长,国有股比例高与比例低的2组公司平均绩效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且股权分散公司的平均绩效提升速度大于股权集中的公司.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作为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一项策略,无论对宏观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抑或微观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利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保护投资者权益作为资本市场最核心的制度理念与价值取向,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更应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股权分置时代一改一股独大的局面,控制权市场的并购更加活跃,要约收购成为主流并购模式,企业规模逐渐增大,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呈现出显性化的趋势。但后股权分置时代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中小股东法律保护机制还不够完善,偏高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导致并购市场效率较低等。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严重阻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健康发展,而股权制度改革为其扫除了根本的制度障碍,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本文首先分析了股权分置安排下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特点,指出股权分置给并购带来的各种弊端;然后展望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导致上市公司的不同股权具有不同的投票权规则。如果以公司的公共价值最大化作为效率标准,则一股一票制可通过最大化能力较差的一方获得控制权的成本,从而使得控制权的配置是有效的。股权分置改革将使投票权规则趋向于一股一票制,因而是从投票权角度解决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无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