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苏阳 《科学之友》2005,(6):90-90
2005年是加菲猫的26岁生日。自从1978年6月19日问世以来,它就以四格漫画的形式登上了全世界2600种报纸,关于它的漫画共售出了1300万册,并且在全世界拥有2.6亿名热心读者。大概是因为它看破红尘、语出惊人的独特魅力和人性化的自由享乐主义,这个一脸傲气表情的猫,这只完全自由的猫,这只爱说风凉话、贪睡午觉、牛饮咖啡、大嚼千层面、见蜘蛛就扁、见邮差就穷追猛打的猫,成为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猫。  相似文献   

2.
酒这东西,大概对各种生物都有诱惑力。动物中喝酒的"瘾君子"就大有"人"在。苏格兰一家酒店老板饲养的一只猫,平时以酒做为主要饮料。这只猫喝完酒后,既不耍酒疯,也不去睡觉。而是精神抖擞地捉老鼠。据酒店老板说,它已捉鼠2.1万多只,可能创下了世界纪录。蚂蚁中有一种褐蚂蚁,嗜酒  相似文献   

3.
三猫斗恶狗     
图中三只猫遇到了一大群恶狗,虽然有猫警长保护,但也难以应付,猫警长急中生智,利用A、B两条虚线后形势就柳暗花明了。请问它的妙计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太阳,素有"神奇大夫"之称.看看它在医学上的许多奇迹,你会为之感叹不已. 丹麦科学家芬森无意中看到一只猫躺在地上晒太阳,当时天气不算寒冷,经细心观察,发现猫身上有个流脓的伤口,猫在利用阳光治疗.这一发现,使他获得了1930年的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5.
1994年的秋季,我们在山西省天镇、阳高两县的外长城地段调查鸟类。就在国庆节过后的第二天上午,我们沿着万里长城走着,突然从天空传来几声"猫叫",我们以为是猫上了天空了,又想猫是飞不上天的,它有可能被老雕抓到空中,但它一旦成了老雕的俘虏,也就不能叫了。抬头一看才知道是一只(狂鸟)在空中一边飞翔,一边高歌。(狂鸟)为鸟纲,隼形目,鹰科之鸟类,北方人称"土豹",已被列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身长45厘米左右,翅膀  相似文献   

6.
猫是家畜之一,它最容易同人亲近,见到主人,立即走上前来,就是来了生人,也不躲避。猫长得好看,活泼可爱,聪明伶俐,体格健壮,教点什么,一学就会,示意什么,也很容易明白。可是人们在实验研究中,发现猫的某些特性和本领令人不解,下举三例。 1.长途跋涉返故居 法国有一只猫,长途跋涉750千米,从自己主人在巴黎的住宅返回故居——法国南方的图卢兹郊区主人的别墅,因为它就是在这里出生的。这只猫返回故居,全程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路途中遇到很多  相似文献   

7.
猫为什么要吃老鼠?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困惑不解. 德国海德堡大学生物学教授穆勒博士经过多年探索,终于解开了这一长期困扰世界动物生理学界的谜团.穆勒认为,猫一旦不吃老鼠后,它们的"夜视"能力就会逐渐下降,最终变成黑夜里的"瞎猫".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04,(3):13-14
对于全世界从事大熊猫保护工作的人来说,2003年7月8日,这一天是值得纪念的。就在这一天,一只名叫“祥祥”的大熊猫被送到野外放养场,它的离去拉开了大熊猫野外放归研究工作的序幕。 放归过程 举世瞩目 大熊猫“祥祥”的放归过程牵动了全世界所有大熊猫保护工作者以及众多大熊猫爱好者的心。7月  相似文献   

9.
正云南肆只猫咖啡有限公司(下简称肆只猫)成立于2013年11月,是一家大学生自主创业,集咖啡研发、加工生产、网络营销为一体的B2C创新型公司。肆只猫董事长陈莎在企业发展困难的情况下牢牢抓住品质与成本控制两个关键,使企业开始实现盈利。"从一季度的情况看,‘肆只猫’生产、销售、盈利数据都良好,一切在掌控之中。2019年我不求量的增长,但求质的提升。"在昆明经开区一个电子商务园区,陈莎坐在办公室茶台前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10.
<正>猫真的很神秘,就连它的主人很多时候也搞不懂它。最近,美国动物学家回答了人们对猫的种种疑问。问:我的猫为什么很喜欢嗅闻我的臭鞋子?答:在自然界,气味是信息。一般而言,动物容易被难闻的气味吸引。臭鞋子很可能携带来自其他猫和动物的信息素。当一只猫摩擦臭鞋子时,它很可能想"重写"鞋子上的信息,加上自己的"签名"。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为每一种动物安排了一张"作息时间表".猪、牛和羊等家畜总是在白天活动,可是猫却喜欢在白天睡大觉.每当夜幕降临,猪、牛和羊开始入睡时,猫才伸伸懒腰,活跃起来.鼯鼠的"作息时间"有一点和猫类似,它白天呆在树洞里,夕阳西下后才钻出来活动,在树林里张"翼"滑翔,捕猎食物,一直忙到天将破晓才回洞休息.鸟儿们也都是按时"起床"的:东方欲晓,公鸡就一跃而起,首先"引吭高歌",接着,鸭群苏醒了,争先恐后地发出"嘎嘎"声;没多久,早起的麻雀也吱吱喳喳地喧闹开了;白头翁是喜欢睡懒觉的,金色的阳光早已普照大地,它们才慢腾腾地放开歌喉.  相似文献   

12.
猫是家畜之一,它最容易同人亲近,见到主人,立即走上前来,就是来了生人,也不躲避。猫长得好看,活泼可爱,聪明伶俐,体格健壮,教点什么,一学就会,示意什么,也很容易明白,深受人们的宠爱。可是人们对猫的特性了解还是不够的。通过实验研究,人们发现猫的某些特性和本领令人不解,现举以下三例:(一)长途跋涉返故居法国有一只猫,长途跋涉750公里,从自己主人在巴黎的住宅返回故居———法国南方的图卢兹郊区主人的别墅,因为它就是在这里出生的。这只猫返回故居,全程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路途中遇到很多河流障碍,要穿过大量森林地带,体重减轻了两公斤。据…  相似文献   

13.
    
我终于决定为我们全家的一只狗写一些文字了.这狗无名无姓,自姥爷从市上把它买来,我们就一直唤它"狗狗"了.  相似文献   

14.
笔者养有一猫,皮毛绚丽,黄白相间捕鼠勤快,温柔可人,不料一日回家,昏迷在地,呕吐不止,遂送医急救。过了几天,猫总算大难不死,不料精神一反常态,碰到老鼠时往日的虎虎神威荡然无存,反而望鼠生畏,不敢再度问津,现出了"猫怕老鼠"的反常景观。原来这是猫吃了毒死的老鼠后的表现。老鼠的繁衍能力惊人。一只成年老鼠,年产5—10胎,每胎多只。幼鼠出世3个月又可产仔,子子孙孙呈几何数增殖。有人估算:一对田鼠产下的后代如能全数成活,只经四年,其家系可达1亿  相似文献   

15.
猫的天资聪颖,善察人意,体态俊秀,毛色艳丽,活泼可爱。自古以来,它一直是人们钟爱的家养伴侣动物之一员。 猫在野生时期以肉食为主,家养后仍爱吃老鼠、鸟类、青蛙等动物,连毛吞下也不会发生消化障碍。猫的身上总共有230~247块骨头、500块肌肉,比人类和某些动物还多。故而四肢运动频率快,奔跑时姿势就像一只正在追捕猎物的猛虎和猎豹一样。猫爪的钩朝后生长,因此上树容易下树难。位于高处时,不是滑下来而是直接跳下来。这与它发达的平衡系统和完善的机体保护机制有关:你是否发现,即使猫从房上四脚朝天地落下,也能够在瞬间迅速地转过身  相似文献   

16.
近读北方某报,看到有一则关于猫的趣闻,十分引人注意。文中说的是某地农村的一个农民,打死了一只刚产下一窝鼠崽的大老鼠。但他面对一群嗷嗷待哺的小生命,却心生怜悯,觉得甚为可怜,怎么也下不了“毒手”。凑巧的是,这时他家的一只大家猫,刚好这几天也生了小猫,有多余的奶水,可以喂养这窝小老鼠。于是,他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将这窝鼠崽抱去让这只猫哺乳。出人意料的是,这只大家猫不但不加害这群鼠崽,反而以一个“乳母”的角色,担负起了抚养它们的职责。猫是老鼠的天敌,这是人所皆知的常识。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条生物链,其中谁怕谁,谁靠谁,…  相似文献   

17.
在南非北部有一种小型夜行猫科动物,传说它能杀死长颈鹿…… 拉姆是一只黑足猫,身体娇小、瘦长,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绷得紧紧的.它在黑暗中蹑手蹑脚地潜行近40分钟后,终于靠近了目标物--一只趴在红棕色沙窝中的黑色大鸨.拉姆兴奋起来,尾巴像蛇一样剧烈地摆动.我屏住了呼吸.  相似文献   

18.
类人猿正接近灭绝,下一个猴年恐怕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类人猿集中在东半球,又名无尾猿,包括灵长目猩猩利四种大而无尾的动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和猩猩.这"四大金刚"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它们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力密切,黑猩猩的DNA有99%踉人类相似.1987年,全球幸存的猩猩数量在四五万只之间.但是到2001年,仅存2.5万~3万只,这其中约有一半生活在保护区之外.  相似文献   

19.
张元国 《科学之友》2007,(15):46-47
2006年10月,一只名叫"皮皮"的鹦鹉让无数的美国人陷入忧伤之中,在"皮皮"飞回自然后的几个月里,仍有成百上千的市民来到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参观它曾经生活过的"家",并默默地为它祈祷,而它的主人--动物学家乔克·奈因斯则时常徘徊在"皮皮"离开的地方泪流满面.这只被誉为"美国第一灵智乌"、"孟菲斯第一鹦鹉"的"皮皮"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这只神奇的小鸟有着非同一般的坎坷经历……  相似文献   

20.
南美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里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而时下,这个隐喻世界一体化的现象正在“升级”为2.0版:候鸟效应。南方的候鸟,扇动美丽的翅膀,开始一年一度的北迁,这是一次沿袭了千百年的例行飞行,但是和往年不同的是,等待它们的除了北方温暖的家园,还有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候鸟翅膀的扇动一点一点地将全世界的心抬到了嗓子眼。因为,一种名为禽流感的病毒将有可能随着候鸟的迁徙给整个世界带来一场浩劫。亚洲、欧洲、非洲……天鹅—海鸟—鸡鸭—猫—人……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