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社会在从农业文明向工商文明和信息文明、生态文明过渡的重要转型期,不仅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会产生结构性变迁,也会在审美心理、审美文化和艺术样态方面发生质的改变,具体表现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职业文化、城乡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教育文化等领域及其艺术反映形式中.对不断萌生和变革中的当代社会文化作审美分析,以文化生态审美观念促进社会文化系统在巨变中保持要素互补、结构均衡、功能协调,实现文化生态平衡,会利于中国社会在快速转型中维持良性运作、稳态进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能否在世界文化之林始终具有持久的魅力,不仅取决于这个民族的文化艺术的历史厚度和内涵的深度及其影响力的强度,而且取决于该民族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的感情和态度,即是否能始终以深厚的民族感情对本民族的灿烂文化予以继承、丰富和发展。审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审美成熟的标志。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又反对用保守的固定不变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民族传统所固有的东西。既要求保持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民族特点,又要求从世界的、时代的文化艺术中吸取营养和有益的东西。这是文化艺术民族性的本质要求,也是对待审美民族性的科学态度。要注重培育审美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中国直销20年。20年的风云变幻,中国直销在世界直销的舞台和中国社会变革舞台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而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世界的演变也给中国直销打下了不可磨灭的时代烙印。但关键的是,中国直销,将会在这大时代向何处去?尤其是中国直销将会以什么样的产业动力,什么样的文化策略进入这新的十年?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命题,重于泰山!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陶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相对于西方现代陶艺百余年的发展历史而言中国的现代陶艺还很年轻,以至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陶艺都被国人归到工艺美术范畴,人们习惯去关注陶艺的技巧及继承下来的审美模式,很少与现代艺术挂钩。实际则不然,自"八五"艺术新潮运动以后,受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中国现代陶艺创作在审美理念和表现形式上都带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子。本文结合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影响,简要分析中国现代陶艺产生的背景,以及我们对待西方现代艺术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理论论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结合审美特征、综合表现形式、社会等各方面来论述装置艺术影响下的现代陶艺创作。以期望能扩充现代陶艺的表现语言、拓宽现代陶艺的艺术表现形式、提升现代陶艺的审美理论体系,明确装置艺术对现代陶艺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是社会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充分反映了社会由整合走向分化的过程。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以及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实现现代化最主要的是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论海派文学的传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中国文学史上 ,海派文学的定名大约是在 2 0世纪的 30年代。但像上海这样一个城市 ,其自身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形象在文学创作上获得艺术再现并不是 30年代才出现的要求 ,而是开埠以来的洋场生活逐渐对文学创作发生影响的长期结果。自《海上花列传》以来 ,海派文学出现了两种传统 :一种是以繁华与糜烂同体的文化模式描述出极为复杂的都市文化的现代性图像 ,即突出现代性的传统 ;一种是以左翼文化立场揭示出都市文化的阶级分野及其人道主义的批判 ,即突出批判性的传统。 30年代的新感觉派与左翼文化把这两个传统推向顶峰。到 4 0年代 ,在张爱玲的艺术世界里 ,海派小说的各种传统终于在都市民间的空间里综合地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8.
审美价值的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审美人类学的研究中 ,人类的审美行为与艺术创造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与它所处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人类的审美行为与艺术创造 ,就是纠缠于这些联系之中 ,它们在一起结成一个混沌的文化整体 ,我们只有将其放在这样的整体中我们才会真正清楚地认识它们。在对人类的审美和艺术的研究中 ,我们最要关心的不仅仅是审美和艺术本身 ,而是它们和人类社会与文化及大自然之间所发生的种种联系  相似文献   

9.
怀旧情结与红色经典改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经典改编热”是主流意识形态、商业话语、市场机制和艺术规律等多方力量参与“怀旧”的结果。它集中体现了作为审美文化系统中强有力一翼的中国影视艺术复杂的审美文化品格及文化指向。其复杂性既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复杂多元的文化情境,同时又像一种集体性的精神梦魇标识着当代人审美文化心理的嬗变轨迹和内在趋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陶艺墙和城市公共环境之间关系的阐述和对陶艺墙独特的工艺功能、合理的审美、社会文化等特性的分析,说明现代陶艺墙介入城市公共环境空间是现代陶瓷艺术与城市环境空间的完美融合,陶艺墙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发展得更好,未来之路更宽。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洋乐器之一的钢琴,在传入中国后经历了百年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文化。既然是钢琴文化,其也具有育人功能。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我国钢琴文化的育人功能,让人们通过钢琴音乐的艺术魅力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情操和人格品质,从而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和体验者,成为一个雅俗共赏、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只有这样,钢琴音乐才具有了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白先勇代表作《台北人》和《纽约客》小说集,以历史沧桑为经,文化乡愁为纬,抒写了沉重的人生悲歌、文化悲歌。他继承中国古典感伤文学凄婉温柔的文学气质,把20世纪那特定动乱年代处于颓势的中国各阶层人们种种悲欢离合之情升华到历史哲学和文化高度进行审美观照,意在充分表现中华民族千年积淀的悲天悯人的文化情结及其忧郁感伤之美,使当代中国文学得以拥有一个具有独特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园地。  相似文献   

13.
公共文化是环境陶艺存在的一种非物质领域。环境陶艺作为公共空间领域的一种文化形态,其产生是在多元化文化的社会公共需求和协作的方式下,表述共生的民主社会的多样性文化氛围的需要,也就是出于应该由全体公民共同享有的社会权力和艺术资源的分配、利用及管理方面——共同决策和共同协作的需要,使环境陶艺成为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艺术创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民众艺术 ,是一种物承文化现象。本文从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深层内涵所  反映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以及它在我国民间 ,以至社会各阶层的实用性进行探讨 ,以说  明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诗画作为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在审美视野中却有着神遇迹化的共通,进而形成了诗、书、画三者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国诗画的审美共通,体现了两种艺术的差异与互补,是我国艺术和美学上的伟大创造,展示了中国艺术美学乃至民族文化的个性特点,大大地丰富了世界艺术美学的内容。从中国诗画共同的意境追求的角度,阐述中国诗画艺术审美共通的表现,探寻这一共通的传统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6.
论平面设计中的民族文化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现代文明是所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共同发展而成的 ,每一种不同的民族文化 ,造就了不同的设计风格 ,而珍视和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 ,保持文化的连续性 ,不仅是社会心理的需要 ,更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需要。只有在设计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关注到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 ,又牢牢把握现代社会对视觉效果的重视与追求 ,这样才能使设计艺术的发展有一个稳定的根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方兴未艾的文化研究充满了无穷生机,但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应该反省的,是我们的前提和共识。比如我们如何理解文化研究的“批判性”?如何理解文化研究的“跨学科”?如何理解文化研究和历史的关系以及中国文化研究的独特性在哪里等等。批判的文化研究最终的目的不是以解释世界为最终目的,而是如马克思所说改造世界,批判意味着建设,将批判的武器转化物质力量。具体到文化来说,对文化的批判的真正意义在于对文化的及时的领导,意味着建立一种新兴的良性文化,这样的批判才是有生产性的批判,否则批判就会变成空洞的表态。文化研究反对“专业主义”,它是以“专业”为借口的种种话语和意识形态,反映了专业主义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资本和权力的隐秘关系。要反抗强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机器和顽固的资产阶级知识体系,文化研究自身也必须知识化。如何打破空间窄化的文化研究?如果缺乏一个社会整体视野,如果缺乏一个对于未来世界的总体想象,文化研究的批判就会不断地在传播过程中复制它所批判的对象,再生产出既定的资本主义体系的权力关系。我们主张将历史这一向度引进文化研究中,文化研究必须处理文本与历史的关系。只有历史和“故”事才能让我们明白今天文化的去政治化的逻辑是什么。具体体现为对当代中国的关注,体现为时刻关心中国从哪里来、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最根本的问题。具体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来说,文化研究试图重新打开一个文本,而在文本的网络中跨界游击正是文化研究的活力所在。我们所提倡的文化研究既是态度,也是方法,更是一种视野。那么文化研究的主要工作就是解释文化和阐释文化,并且通过阐释将被去政治的文化再政治化?  相似文献   

18.
从西方文化实体的宇宙观出发,对西方艺术的美学问题进行了探计,通过对古希腊、中世纪欧洲、近代欧洲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的研究,进一步论述了“典型”问题是贯穿于西方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过程的基本问题;也是西方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文化原型,地域文化往往是以保存整体文化单个或多个文明因子的方式,为整体文化的转换提供一种基础性的支持。在近代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作为地域文化,两浙文化对中国新文学生成的支持,主要表现为两浙作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融入世界、认识世界的文化感知方式,使之获得了文化转基因的内在催化动力,使两浙作家在以艺术审美方式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当中,所采取的文化视角具有一种独创性,从而为推动中国新文学的生成与发展,作出了自身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代艺术中一个新兴的艺术门类,环境陶艺是当今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审美要求与必然,它是艺术发展时至今日的必然结果。本文试图从环境陶艺的表现形式谈谈对现代环境陶艺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