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如今,在太阳系之外发现行星已经不是稀奇的新闻,事实上,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行星。在如此众多的行星当中,当然也应该有像我们地球这样存在着生命的行星。那么,行星具有生命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陈壮叔 《科技潮》2000,(6):56-57
长期来,科学界对生命的出现问题一直徘徊在(宇宙的)偶然和必然之间。最近,研究者从量子论、信息论的角度着手,使得必然论成为日益占上风的思想。在这新千年开始的时刻,美国宇航局(NASA)正在展开一个大规模的地外生命和“类地行星”的探测活动。生命不可能产生于恒星,因此行星(甚至空间)必然是它的栖息之地。但行星上是否一定有生命呢?事情远非如此。科学家保  相似文献   

3.
《科学世界》2007,(4):18-25
生命的诞生发生在距今多少年之前? 要搞清楚生命诞生的确切时间,几乎不可能,但是我们可以估计出大致的时间,太阳诞生于大约46亿年前。差不多同时,通过无数微行星相互之间的碰撞和融合,诞生出了我们的地球。那以后,地球仍然继续受到微行星和陨石的轰击,表面覆盖着一层炽热动荡的岩浆。  相似文献   

4.
新兴的天体生物学,包括研究地球上生命起源与历史、其他行星与月球可能遇有生命、以及寻求地球以外的宇宙生命;它与生物学、生物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行星科学与天文学等密切联系在一起。本书集合全球上述有关学科50位专家分别撰写最新内容与成果,既可供这一门新学科师生和有关研究人员学习和参考,也可供工程实践科技人员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5.
天体生物学研究生命在宇宙中的起源、演化、分布和未来.天体生物学在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形成,是人类对地球上生命起源、演化的追问,对人类文明未来的思考,对环境变迁的忧虑,以及对空间和宇宙探索的结果.天体生物学整合了天文学、行星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探索技术等领域,并且一出现就成为这些学科的前沿.在天文学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天体生物学探讨对生命至关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氢一碳一氮一氧一磷一硫,以及金属元素例如镁、铁等在宇宙创生、星系和恒星演化过程的核合成和分布,以及这些过程对宜居住行星在恒星系中的密度和分布的制约.在行星系统尺度上,天体生物学比较太阳系各行星的物理、化学和地质特征,并试图据此建立太阳系和其他行星系统的宜居住带的模型.地球上生态系统的起源和演化是天体生物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地球从一个炙热的无生命世界逐渐演变成一个适宜生命产生和演化的宜居住行星,是了解字宙中生命的产生和演化的唯一例子.天体生物学比较现在地球上的极端环境、极端环境中的生命,并结合对地球历史上地质和生物事件的重建,试图建立字宙中生命在类似地球的行星上起源和演化的普适模型.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世界是人类空间探索的终极使命.天体生物学根据对地球上生命的认识,确定了液态水、水-岩石相互作用化学是微生物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和证据,并据此确定了最近行星探索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起源、世界和生命:2023—2032年行星科学和天体生物学》是美国科学院发布的第3份用于指导太阳系探索未来10年发展的战略规划文件(简称2023规划报告),涵盖科学探测任务、基础前沿研究和先进探测技术等,内容丰富前瞻,引起各界关注。该报告还首次包括了行星防御内容,新增了对空间科学人文和社会价值的阐述。本文解读了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指出它聚焦行星起源、太阳系天体(不含太阳)的结构和演化、生命和宜居性3大科学主题,建议美国新实施大中小型系列空间科学任务、继续推进既往2013规划报告推荐的在研任务,并力争在探寻太阳系地外生命前沿与交叉科学领先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科技知识动漫》2010,(12):32-34
银河系可能有多达4000亿颗恒星,我们假设只有四分之一的恒星有行星,而这些行星中只有四分之一适合生命存在,那么银河系仍然有亿万个地方可能有生物体。虽然我们还没有发现地球以外的生命,但以下几个地方最有可能存在外星人。  相似文献   

8.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3位天文学家--James Peebles、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以表彰他们在宇宙演化理论和太阳系外行星(系外行星)发现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本文评述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发现太阳系外行星的成果,简述系外行星研究的最新进展,展示系外行星的多样性及其对经典太阳系形成模型的挑战,探讨系外宜居行星的条件,并展望系外生命探测。  相似文献   

9.
科技资讯     
《青年科学》2011,(11):26-27
1.太阳系外发现50颗新行星其中一颗或存生命 近日,欧洲天文学家在我们的太阳系外发现50颗新行星,在最新发现的这批行星中,最大的一颗名叫HD 85512b,它的质量是地球的3.6倍,位于距离我们大约36光年的船帆座里,被戏称为“超级地球”。  相似文献   

10.
文远 《少儿科技》2011,(2):11-12
《2012》曾风靡一时,引发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无限猜想;《阿凡达》则告诉地球人,开发新的栖息地才是硬道理!在辽阔、神秘的宇宙中,会不会有像地球一样的行星存在?天文学家对此进行了大胆的推测,认为存在"第二个地球",甚至第三个、第四个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它们像地球一样,有生命存活的自然条件。只不过,这些行星尚处在遥远的宇宙空间,仅以目前的观测设备很难发现它们。  相似文献   

11.
到目前为止,地球是我们所知在宇宙中惟一一个存在生命的星球。"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地球生命的起源"、"是否存在地外生命"、"是否存在地外高等智慧生命",这些天文学家研究的课题,同样也是普通大众极为好奇、并给予极大关注的问题。在过去的20年里,对于前几个问题的研究部分别取得了突破。天文学家不但确定了宇宙的年龄是137亿岁,也意外地发现了字宙在加速膨胀。从天文学角度看,地球生命的起源可能与小天体撞击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行星际飞船对太阳系行星和行星卫星进行探测所获得的成果,使人们对地外生命充满期待。而地外高等智慧生命(外星人)的  相似文献   

12.
在《太阳系行星形成的爆炸波理论》和《新原子壳层和基本粒子分布律》两篇文章中,笔者已经研究了原星球与原太阳碰撞链爆炸形成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的过程,以及新原子壳层和基本粒子的分布规律。如果爆炸仅仅发生在核子(如中子、质子)层面,其结果是,原行星还会因太阳的引力被太阳吞食,成为太阳的一部分,不可能形成环绕太阳运行的新行星。本文进一步研究到底是什么力量将所形成的新行星推向其轨道。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2004,(1):53-53
观察不规则尘埃发现“第二地球”根据研究夏威夷“詹姆士·克拉克·马克维尔射电望远镜”上一台世界上最灵敏的照相机拍下的资料,英国天文学家得出了研究结果,该射电望远镜通过收集由宇宙群星、星团和其他物体所发射出来的无线频率波来建立详细的星体图像。英国科学家发现,“织女星”系的图像显示,在这颗恒星周围,环绕着一圈温度相当低的宇宙尘埃,尘埃的温度低达零下180摄氏度,并且以一种很不规则的形态环绕“织女星”运转。那儿一定存在着数颗行星,正是行星的存在导致了尘埃环的不规则现象。“织女星”系是否存在生命?如果英国天文学家的发…  相似文献   

14.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997年4月5日报道,伽利略号宇宙飞船可能已拍摄到木星的两个卫星(fIOU-tymede和Calisto)表面含有碳分子和氮分子的闪光。碳和氨是创造生命的关键元素,它们在木星的卫星L出现,说明在太阳系的其他天体曾经有活的生命存在。科学家们在上个月休斯顿月球和行星研究学术讨论会上宣布了这一结果。他们根据伽利略宇宙飞船上的近红外线测绘光谱仪收集到的数据,分析了木星这两颗卫星表面的化学成分,发现了有机分子。近红外线科研小组的科学家之一,夏威夷大学的托马斯·麦科德指出,木星的这两个卫星上出现的四种新物…  相似文献   

15.
行星运动理论是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齐天算家张子信发现太阳视运动与行星公转不均匀现象之后,刘焯首次将该重大发现引入到《皇极历》五星推步算法中。本文在解读《皇极历》步五星术文的基础上,利用Python语言模拟《皇极历》算法推算木星、火星和土星视位置,讨论了《皇极历》推算约600—630年间行星真黄经的误差,其结果为木星、火星和土星的黄经最大绝对误差分别为5.27°、17.67°、5.10°。分析表明,《皇极历》外行星视位置的误差结果可能是由行星的定见时刻推算、行星动态描述的分段处理方案,以及留段目的时长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无自转活齿双摆线行星减速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无自转活齿双摆线行星减速器是一种新型的减速器,与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相比,本减速器可获得更小的传动比,偶数及小数传动比,并且转臂轴承转速低,文中给出了传动计算公式及正常传动结构条件,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资讯     
《世界博览》2014,(9):12-15
正1土星卫星探寻外星生命新进展据美国媒体报道,意大利和美国行星科学家称,在土星的最小卫星之一土卫二(Enceladus)的一片冰面下方发现了大片液态水,其规模和地球上最大的湖相当。报道称,这是太阳系外围或适宜生命存在的又一证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卡西尼"(Cassini)号探测器对土卫二进行重力测量后发现了该片湖水,卡西尼号过去10年中穿越于土星的多颗行星之间。科学家将此次研究结果刊登  相似文献   

18.
<正>以前看科幻电影,如《星球大战》,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些恒星际舰队的基地设在什么地方?按照我们的理解,至少应该在有固体表面的行星上。那么恒星际之间真有这么多固态行星吗?直到最近几年,地面和空间观测的发现表明,可能超过1/6的类似太阳的恒星会拥有1~2个地球半径的固态行星,这个问题才得到了回答。那么,固态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表面温度如何?是否适宜像我们人类这样的生命居住呢?  相似文献   

19.
据最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的行星可能远远不止我们已知的9颗,估计还应该有12颗或14颗行星隐藏在太阳系遥远的边缘地带,它们比火星更大,比冥王星更冷,距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离太阳距离的1000倍至10000倍。  相似文献   

20.
《时代》周刊网站近日公布了2011年度太空探索“重要时刻”的评选结果、所选择的项目涉及地球生命的外星起源、性质奇诡的钻石行星、由巅峰到低谷的美国裁人航天事业等等、而回首这一年来太空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不展示了人类对更广阔遥远空间的觊觎,以及我们的智慧是怎样推动着人类的梦想不断向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