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溪七鳃鳗外周血相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Wright氏染色法,对50条溪七鳃鳗外周血涂片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其结果表明:溪七鳃鳗外周血细胞成分由红细胞和白细胞组成。红细胞可分为育核红细胞与无核红细胞。白细胞可分为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本文研究结果同Bepuoepiy(1910)所报导的河七鳃鳗血液成分基本一致,在溪七鳃鳗外周血液中发现有发育不同阶段的幼稚型血细胞。在溪七鳃鳗外周血涂片中未见到血小板或血栓细胞,这一点同PAGE等(1983)所报导的河七鳃鳗血液成分中有血小板的结论不一致。此外,在血液成分方面,溪七鳃鳗同无脊椎动物作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Martens)肠管的组织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两条日本七鳃鳗肠管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组织学观察。从七鳃鳗肠管形态结构特点可以看出,七鳃鳗是低等的脊椎动物,是处于由低等向高等脊椎动物过度的阶段。此外,我们还看到七鳃鳗的肠上皮存在纤毛柱状细胞与假复层纤毛柱状细胞交错分布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Martens)脊髓组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五条日本七鳃鳗脊髓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日本七鳃鳗脊髓扁薄呈带形,可分为灰质、白质和中央管三部分。灰质内有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神经元胞质中尼氏体呈网状。白质内由神经网构成,主要传导束有缪勒氏(M(u|¨)ller s fiber)纤维。脊髓内有血管。此外,将七鳃鳗脊髓的组织结构同文昌鱼、鲤鱼的脊髓作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五条日本七鳃鳗腮囊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观察。其结果表明:日本七鳃鳗的腮囊有七对,囊壁向内折叠形成腮叶及次级腮叶。在显微镜下观察,腮叶及次级腮叶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构成的。其中主要细胞有单层扁平细胞、支持细胞和氯化物细胞三种。  相似文献   

5.
<正> 研究甜菜核型,从形态特征上鉴别每对染色体,是甜菜遗传学和育种实践的重大课题。但甜菜与大多数重要的经济作物不同,染色体在形态、大小、着丝点指数等指标上,极为相近,五十年的研究成果,仅可有效地鉴别第1、第2和第9染色体。近年,一些学者开展甜菜中期染色体Giemsa分带,目的在于揭示并定位染色体的结构差异。但Giemsa分化染色,手续复杂,而且,更重要地,在甜菜核型分析上,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 我们的方法与经典的Giemsa分化染色不同,取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苏木精(Hema-  相似文献   

6.
制备、纯化了文昌鱼及七鳃鳗的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以下TM用表示),并分别测定了它们的氨基酸组成。从文昌鱼、七鳃鳗及对虾TM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这几种动物TM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都较相近:都不含脯氨酸;极性氨基酸的含量都很高,均在55%以上。但每种动物TM中的相近的极性氨基酸之间的的比例却略有差异。在对虾中:谷/门=1.6,赖/精=1.5,苏/丝=0.67。在文昌鱼中:谷/门=1.6,赖/精=1.7,苏/丝=1.5。在七鳃鳗中:谷/门=2.0,赖/精=2.2,苏/丝=1.0。不同来源的TM中的氨基酸组成都很相似,这一点表明TM在进化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是,不同动物的TM中的相近的极性氨基酸的含量比例又各有不同,由此而进一步分析各种动物在进化上的特征与地位看来是颇有意思的。这三种动物在分类上的位置是:对虾属于节肢动物门,是无脊椎动物(无脊索动物)。而文昌鱼和七鳃鳗同属脊索动物门,文昌鱼属于脊索动物门的头索动物亚门,七鳃鳗属于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可见文昌鱼与对虾之间的分类地位要比文昌鱼与七鳃鳗之间的分类地位相距更远一些。但是如果从它们的TM中极性氨基酸的组成与比例的差异来分析,文昌鱼与七鳃鳗的TM中的极性氨基酸的组成与比例,看来比文昌鱼与对虾的TM中的极性氨基酸的组成与比例相差的更大一些。如果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分析文昌鱼、对虾及七鳃鳗之间的演化关系的话。我们感到文昌鱼与七鳃鳗之间TM的进化鸿沟(或说历程)比对虾与文昌鱼之间TM的进化鸿沟要深。  相似文献   

7.
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Martens)肾脏组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五条日本七鳃缦肾脏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日七本鳃鳗具有一对狭长的肾,由腹膜(?)着于体腔背壁。光镜下观察七鳃鳗肾脏的横切面,可见肾小管几乎布满正个切面,一个体积较大的肾小球位于切面内侧中部,位于切面腹侧的腔是输尿管(图1)。根据肾小管管壁细胞形态的不同将它们分为五个基本段。即颈段、近球管段、中间连接段、远球管段和集合管。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就龙胆染色体做了一定工作,以便为东北龙胆开展多倍体育种打下基础,为遗传及染色体分类学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查清了东北龙胆的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外部形态,变动规律,变动比例。这些方面尚无报导。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二倍体西瓜的粗线期染色体形态,主要注意其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分化的特征性模式及长度、臂比等染色体参数。西瓜粗线期染体的染色粒显示近中分布类型,易染色区定位于着丝点附近。从形态上鉴定了全部11条粗线期染色体,建立了标准粗线期核型,这对西瓜细胞遗传学的详细研究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提莫菲维小麦、硬粒小麦与四倍体长穗偃麦草杂交当代结实率分别为1.4%和3.57%。杂种植株形态为两亲的中型型。以提莫菲维小麦为母本的杂种F_1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构型为0.20Ⅲ+9.11Ⅱ+9.10Ⅰ,以硬粒小麦为母本的杂种F_1减数分裂中期1染色体配对构型为0.15Ⅲ+6.87Ⅱ+13.78Ⅰ配对染色体主要是长穗偃麦草(4x)的同亲配对,并推测四倍体长穗偃麦草具促进小麦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或抑制小麦pH基因作用的特殊遗传系统。  相似文献   

11.
采用BrdU—Hoechst—Giemsa技术,在活体条件下掺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的方法进行了初步尝试,以便使复制带研究的方法更简化,更容易做。同时,分析了黑龙江林蛙染色体的复制带型。结果表明:不同个体在同一复制时期,相应染色体的带型是恒定的;同源染色体间有完全相似的带型;在二倍体(2n-26)染色体组上可见到约500条带。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60)Coγ射线同一剂量率(131伦/分)、不同剂量(5000伦、7000伦、10000伦)处理蚕豆干种子,观察根尖细胞变异情况,得到如下结果。 1.辐照剂量与细胞分裂指数呈负相关,即随辐照剂量的增加,细胞分裂指数依次递减(r=-0.96); 2.总的畸变频率与辐照剂量有关,且存在着某一闪值。即总的畸变频率随辐照剂量增加而增加,达到某一阈值(7000伦)后,则随辐照剂量增加而递减,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但又随畸变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3.在各辐照剂量中,都普遍看到核畸变和染色体畸变的出现。在核畸变方面,以7000伦的变异频率为最高,达3.32%,占总畸变率的52.28%,在核畸变中,又以微核出现最多,占整个核畸变的85.51%,在染色体畸变方面也以7000伦为最高,达3.03%,占总畸变率的47.72%,在染色体畸变中,又以断片出现较多,占整个染色体畸变的30.66%; 4.采用BSG法进行染色体显带发现有断片大多来自M染色体的长臂末端,以及发生断裂的M染色体常与第6号染色体一起形成染色体环。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微核和断片的测定有可能作为辐射细胞学效应的一个指标;2)利用染色体显带有助于定性地测定断片的来源。至于剂量阈值是否就是最佳诱变剂量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七鳃鳗脊髓中细胞连接和肾脏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日本七鳃鳗脊髓和肾脏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较详细地观察。其结果表明:日本七鳃鳗脊髓中已见到有化学突触(轴一树突触和树一树突触)、桥粒和半桥粒三种细胞连接。肾小体滤过屏障可分为内皮、基膜和足细胞次级突起的裂孔三层。肾小管的上皮由明、暗两种细胞构成,该两种细胞主要差别是处于不同的功能状态,细胞器致密程度不同所致。上皮细胞的侧面有连接复合体。  相似文献   

14.
应用流变断裂学理论,本文着重研究了湖南柘溪水电站单支墩大头坝混凝土裂纹体裂纹发生与发展的计算程序。理论计算结果与现场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22个个体的C带带型。结果表明:无斑雨蛙全部染色体着丝点部位均出现深染C带,中间带和端带则很少。其C带部位的特征体现出雨蛙属(Hyla)与蛙属(Rana)有明显的区别,而与蟾蜍属(Bufo)相似。  相似文献   

16.
果蝇和脊椎动物的心脏早期发育具有平行的基因控制机理,果蝇是替代人体心脏进行基因功能研究的理想模式.利用P转位子作为诱变工具,诱发果蝇第二染色体基因突变,筛选与心脏发育有关的基因.初步结果表明,有3个第二染色体隐性致死突变基因在心脏组织有lacZ表达,并且观察到有心脏前体细胞的突变表型.这预示在这3个致死系中,P转位子可能插入到与心脏发育有关的基因中或这些基因的附近.这3个致死系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候选者  相似文献   

17.
硝酸铅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根尖有丝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为材料,研究硝酸铅对小麦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铅溶液分别处理小麦根尖8 h、16 h、24 h,通过常规染色体压片技术,测定小麦根尖的有丝分裂指数和染色体畸变现象.结果表明:小麦根尖随着硝酸铅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有丝分裂指数逐渐下降,染色体畸变率、细胞微核率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8.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以下用TM表示)是Bailey首次从家兔骨骼肌中提取的,以后工作渐多,先后从牛、白鼠、鲭、蟾蜍、青蟹、乌贼、对虾及鸡等多种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提取了TM。但对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动物TM的研究我们尚未见有人报导。本文以圆口纲代表动物七鳃鳗为例对TM的结晶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并报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洋葱根尖,除看到引起染色体加倍外,还看到出现不同类型的核异常和异常分裂现象,有的与~(60)Co—r射线处理植物种子引起的细胞核异常现象相似、并且观察到出现核异常与处理浓度、时间有关,这对研谈秋水仙素对核的作用,做为一种化学诱变剂的可能性以及人工诱发多倍体选择适宜的浓度与时间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六倍体小黑麦(AABBRR)与普通小麦(AABBDD)杂交,F_1(AABBDR)再与八倍体小黑麦(AABBDDRR)杂交,看到种子萌发与胚乳的染色体构型有很大关系,当R组染色体在胚乳中成单倍体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最大。对三种间杂种进行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这种杂交方式对于减少自然选择的压力,产生多样化的染色体代换是一种有意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