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六分而治之英帝国主义在印度维縏其权威的策略一直是“分而治之”的策略。在英国统治之下,空前未有的印回对立和教族衝突一天天顯著起来,这情形尤以在近代为甚。  相似文献   

2.
英帝国主义对我国领土西藏的侵略阴谋,由来已久。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最近西藏叛乱事件的一些历史背景,并揭穿帝国主义者包藏祸心的毒辣手段,世界知识出版社即将出版“清季英国侵略西藏史”一书。“清季英国侵略西藏史”的显著特点是:全书根据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集中地揭露了英帝国主义对我国西藏所进行的侵略活动,有力地论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里仅举书中的一个例子就够了:1774年,英国侵略西藏的急先锋、东印度公司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Warren Hastings)派东印度公司秘书波格尔(George Bogle)企图经不丹进入西藏时,六世班禅曾写信拒绝其入境,信中指  相似文献   

3.
印度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大国,要在这本只有197页的小书里把它详细介绍是不可能的。但是作者以精炼的、扼要的材料,给这个国家描绘了一道清晰的轮廓。关于印度的经济情况,作者一方面指出了英帝国主义的长期统治和掠夺造成了印度在经济上的落后,一方面又介绍了印度从事发展独立经济的努力。作者引用数字说明英国资本在印度国民经济中投资的比重,并指出五年多来外国私人投资约增加了三分之一。英国资本增加到将近三十五亿盧比,它在外资总额中的比重由72%增为83%;美国资本增为三亿一千万盧比,其比重由5.6%增为7.3%。这些外资的利润率有多大呢?单是英国私人在印度的投资的利润和利息,每年就达二十亿盧比之多。印度要求在经济上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要求实行工业化。从这种要求出发,印度实行了有计划的经  相似文献   

4.
印度历史独一无二,早期产生了种姓制度,后来又出现伊斯兰征服和英国人长期殖民统治.这三者对印度人、印度文化和印度历史产生持久影响,对印度多元文化产生了负面作用.这一特殊历史形成了印度民族独特的文化特点与民族个性,在挣脱殖民统治过程中,也走出了独具印度特色的民族独立之路,但是不成功的多元文化融会给印度埋下了难以根治的隐患.  相似文献   

5.
7月12日,老国大党人吉亚尼·宰尔·辛格当选为印度第七任总统,25日宣誓就职.他是锡克族人,这对于印度1,200万锡克教徒来说,是一件大事.辛格1916年5月5日出生于旁遮普邦法里德科特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印度正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据说,他15岁时,对英国殖民当局绞死印度爱国者帕加德·辛格十分愤慨,因而参加了激进的"革命党";18岁  相似文献   

6.
民族身份的实质是对民族关系的界定.与殖民文学和反殖民文学不同,后殖民文学摒弃了二元对立叙事模式,而采用含混叙事模式探索民族身份,界定民族关系.加拿大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吉的小说《英国病人》以二战为背景,对英国、加拿大、匈牙利、印度之间的民族关系及文化关系进行探讨比较,委婉含蓄地揭露帝国主义的罪恶,探索东西方民族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可能性,折射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流散作家对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的洞察和对世界和平的期盼,堪称后殖民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本身,保守主义在选举中遭遇了大失败而趋于没落。英国人民已不能忍受保守主义及其反动的内外政策,因此选举了工党政府。虽然工党政府底中庸领袖们在国际事件中实际还是奉行着一个和保守党政策并无多大区别的帝国主义政策,但它也不能不赞成印度自由。事实很明显,工党政府不能将对印政策加以变动。  相似文献   

8.
提起印度的问题,我们中国的民众特别应该开心一些.在亚洲有三个最大的地理单位亚洲俄罗斯,中国和印度三者各拥有着庞大的人口,而现在历史的轮子已把它们推在三个不同的途程上了.亚俄已脱离了沙皇的暴政.中国经过了几次反封建的与反帝国主义的革命,但结果没有把这两种势力推翻,而仍旧停留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它是处于摇动不定的中途;印度自从被英帝国主义统治以来一直没有脱离过殖民地的悲惨的命运,近年来虽经多次的有意识的民族解放运动,但因为种种的障碍,始终没有成功,现在它是落  相似文献   

9.
二次大战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动高涨。在印度也掀起了反帝斗争的高潮。1946年2月,印度爆发了孟买水兵起义。面对印度的革命形势,英帝国主义感到不能再照老样子统治下去了。为了保存在印度的既得利益,1947年6月,英国宣布实施蒙巴顿方案。同年8月,印度按宗教原则被分割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对于造成印巴分治的原因,国外史学界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而我国史学里还较少专文论述。本文试就造成印、巴分治的原因作初步分析,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10.
印度独立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仍然在印度经济中占着垄断地位。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印度政府对外国投资者作了重大让步,因而外国资本的增长趋势.尤为显著。这种情况已严重危害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并且使印度广大人民更加贫困化。早在十九世纪末期,英国资本就控制着印度的经济命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印度人民汹涌澎湃的反英斗争的影响下,国大党曾发表过比较激进的经济纲领。当时国大党内的全国计划委员会曾作出决议,宣称“对印度若干重要工业,特别是利用稀有自然资源的工业施行有力控制的外国企业,应由国家付给合理的补偿后予以收回”。计划委员会的一个小组委员会还表示,外国投资的范围和条件应予规定,印度政府必须保留对外资企业的控制权。这些声明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要求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顾望,并  相似文献   

11.
正印度政府曾经反复在英国议会和英国王室中进行游说,申明"光明之山"是属于印度政府的合法财产,要求英国归还。今年4月19日,印度政府发表了一份特别的声明。声明中称,安置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王冠上的那颗名为"光明之山"的钻石属于印度,并强调将以友好的方式,尽一切努力向英国讨回这颗传奇钻石。但英国方面拒绝了这一主张。这不是印度第一次向英国讨要这颗钻石,多年来,印度各界强烈要求英国归还这颗钻石,但英国一直拒绝。英国首相卡梅伦曾表示,如果答应了印度的要求,未来大英博物馆将"空空如也"。目前,这颗被估值约70万美元的传奇钻石,  相似文献   

12.
把世界全图打开来看一看,在欧洲与美洲之间,有一个大西洋,这一望无际的海洋之上,有一个岛屿国家,是英国,再回头过来看一看,在亚洲与美洲之间,有一个太平洋,这一望无际的海洋之上,也有一个岛屿国家,是日本.这两个岛屿国家,在地理上讲,虽然有些近似,但在经济的发展上讲,英国却比日本早一世纪已踏上了资本主义的路,因此,也就比日本早进入到了帝国主义的阶段.但日本帝国主义,却因为出世迟了一点,在非洲,美洲,欧洲,澳洲,已经再来不及与先进帝国主义国家分尝一杯羹了,因此,就把牠的目光集中在亚洲,尤其是中国,以为这是发展日本资本主义唯一的出路.六十余年来,日  相似文献   

13.
在欧洲殖民者入侵前,印度村社和城镇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18世纪中期,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殖民统治的到来,印度遭到了赤裸裸的直接暴力掠夺,商品经济和土地制度开始畸形发展.在英国进入工业资本主义统治阶段后,英国殖民当局通过差别关税、新一轮的土地税改革等殖民政策,把印度经济变成了一种主要为英国经济发展服务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14.
自德国拒绝四国协定后,国联行政院宣告无期延会后,举足轻重的英国的态度,是世界人士十分关心的.英帝国主义的对欧外交政策一贯是:扬德抑法,以免法独霸欧洲;促成法德谅解以至提携造成西欧帝国主义在英国领导下的反苏联的联合阵线.但,许多的国际纠纷:东菲及中欧的纠纷和害怕德国过度发展以威胁英国本身以及国  相似文献   

15.
这次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悍然入侵和占领阿富汗,是沙俄十九世纪侵占阿富汗西北部边疆的继续。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是沙俄和英国在中亚和西亚争夺霸权的时代。当时的形势,是英国已把印度变成了它的殖民地,并且控制了波斯湾和印度洋,继续向北扩张,把阿富汗置于其“势力范围”之内;而沙俄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吞并了三个中亚汗国之后,兵临伊朗和阿富汗边界,向南扩张。那时沙俄南下的战略目标,是企图从陆上打开一条南下印度、出波斯湾和印度洋的通道。南下的  相似文献   

16.
民族身份的实质是对民族关系的界定。与殖民文学和反殖民文学不同,后殖民文学摒弃了二元对立叙事模式,而采用含混叙事模式探索民族身份,界定民族关系。加拿大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吉的小说《英国病人》以二战为背景,对英国、加拿大、匈牙利、印度之间的民族关系及文化关系进行探讨比较,委婉含蓄地揭露帝国主义的罪恶,探索东西方民族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可能性,折射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流散作家对当今世界地缘政治的洞察和对世界和平的期盼,堪称后殖民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7.
印度独立以来,代表大資产阶級大地主利益的国大党政府,为了維护他們的阶級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破坏民族解放运动、瘋狂反华,对內实行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政策。印度反动派的倒行逆施,严重地損害了印度的民族利益,使印度更深地依附国际帝国主义特別是美帝国主义,国內各种社会矛盾发展到了极其尖銳的地步,人民陷入了空前严重的灾难深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爱.摩.福斯特的代表作《印度之行》自问世以来,一直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这部殖民时期的经典文本,可以看出作为殖民时期的作家,福斯特能够超越阶级局限性,充分体现其热爱民主、平等和自由的人文主义精神;然而,他又无法摆脱帝国主义国家公民的身份,在小说中处处流露出矛盾的心理,并用两种声音表达出自己的矛盾:反殖民主义的声音和殖民主义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当着保卫世界和平的力量日愈壮大,反对殖民主义的声势日愈高涨的时候,爱好和平、反对帝国主义剥削的人们,没有不衷心希望印度这样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亚洲大国迅速地发展它的国民经济的。这反映在人们十分关心印度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制订上。  相似文献   

20.
英国殖民统治下印度农民生活困苦,部分殖民统治者主张平衡印度的发展和英国的利益、关注印度人民的福利,但大多数殖民统治者只关心如何最大限度地压榨农民.早期民族主义思想家罗易、瑙罗吉和伦纳德思考印度贫困的原因、探索解决贫困之道,20世纪上半叶甘地和尼赫鲁围绕工业立国还是农业立国,农业经营方式展开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