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盐的学问问:在烹饪结束时放盐是否比在开始时放盐的效果更显著?如果真是这样,原因又何在呢?答:当你的舌头接触到食物时,你品尝到的只是它的分子(对盐来说,应该是离子)。按照规律,味蕾接触到的有味粒子越多,味道就越浓。裹在一块食物里面的粒子往往在被品尝之前就已被吞咽。那些留在食物表面的粒子却有更直接的机会接触到舌头,而在烹饪后期放盐恰能使盐粒停留在食物表面。 当然,这不仅仅适用于盐。比如,如果你想减少砂糖摄入量,那么一个好方法就是只在食物表面涂一层糖,而决不是使砂糖渗透至食物的内部。  相似文献   

2.
测控系统的作用 我们知道,空间飞行器是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作长时间飞行的,我们通常把它称为运行。可是,我们在地面怎么能知道火箭飞行是否正常?它是否把飞行器送入了预定轨道?飞行器本身是否运行正常?它的工作可靠吗?出了故障我们在地面能知道吗?即使知道了有什么办法处理吗?这就是飞行器测控系统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路原 《科学之友》2003,(6):23-23
印象中光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让人抓不住踪迹,总希望能给光踩一脚刹车,看清它的模样,说一句:“累了吗?歇歇吧!”而现在,科学家真的能勒住光的缰绳。别再以为光是“神行太保”,它也可能像蜗牛一样蜿蜒蠕行。小学生都知道,宇宙中光跑得最快,这不仅表现在光的速度快,而且它走的路线一定是最短。在真空中,光速  相似文献   

4.
人从水中来人类是由猿变来的,这一点早巳编入了教科书;那么猿又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如果说它是由鱼类演变而来的,你会感到吃惊吗?然而这却有几分科学的依据。鱼类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它们具有能在水中呼吸的鳃,这也是鱼类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人不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没有这种适应水中呼吸的鳃。人类的呼吸器官是肺,肺中流进了水人就会被呛死。因此,古人在塑造神通广大的神猴孙悟空时,仍不忘说他要念起避水诀才能深入海底  相似文献   

5.
<正>自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至今,飞机一直没有飞出地球大气层,它们真的只能在地球的上空飞行吗?能不能在其他行星或者卫星的大气中翱翔?能不能在探索太阳系的宏伟事业中发挥它们的优势呢?其实,人们早就有利用飞机探索太阳系的想法。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曾设想将一架飞机折叠后装入一个减速仓中,然后用运载火箭将它送入火星的大气层。进入火星大气层后,再把这架飞机从减速仓中  相似文献   

6.
如果有人蒙住我们的双眼,并递上一束玫瑰,我们虽能闻到诱人的芳香,却可能说不出它是什么花.那么,人工智能能不能根据花香识别出它是玫瑰?灵敏的嗅觉对未来的人工智能意味着什么? 人工智能比人鼻更灵敏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机器学习来破解化学物质的气味.这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一项科学研究,在食品和香料行业都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更深刻的自我认知或许是成功的秘诀。当你的目光掠过眼前的这些文字,你很可能不光光是在阅读,还在思考自己所阅读的内容。你能看清并理解字句吗?你能集中注意力吗?你有足够时间阅读这篇文章还是只能匆匆扫过它?心理学家用一个术语定义这类意识:元认知,即对认知的认知。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一个决定性特征就在于我们能审视和反思自我。  相似文献   

8.
<正>真的存在某种可以让人变瘦的脂肪吗?它是遭人"嫌弃"的白色脂肪,是略有耳闻的棕色脂肪,还是新发现的米色脂肪?让某些人放弃对花生酱和冰激凌的嗜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忌口还能不发胖是令人高兴的事,听上去太好了,但这是真的吗?有一种脂肪可以被利用来达到这一目的,它就是棕色脂肪。  相似文献   

9.
你乘坐电梯或缆车到过的最高处是哪里?是摩天大楼之顶还是高山之巅?能乘电梯去外层空间吗?现在当然不能、将来呢?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的莱斯大学,有一位物理学家名叫理查德·斯迈利,他在最近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超强分子,说不定能帮助工程师用它在某一天制造一部通往宇宙的天梯。 这只是这种奇异分子的多种用途之一。这种分子的名称叫“纳米管(nanotubes)”,这个名称得自计量单  相似文献   

10.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读历史总是让人绝望. 被<首败:甲午年的中日决战>这本书所吸引,是它封面上的一连串问号:中国现代化历程为何两次被日本强行中断?日本人为何要用打败中国作为对脱亚入欧的检阅?被打败的甲午一代为何师从日本?我们今天还敢正视与日本的差距吗?我们还能打赢中日海战吗?我们如何面对新世纪的又一个甲午:2014?  相似文献   

11.
1906年,美国一家金属研究所正在研究一种新的合金材料。一个小伙子不小心将一把钳子掉进热水盘里。这是事故,小伙子赶紧趁没人注意时,偷偷地去捞那把钳子,他捞起来一看,吓呆了,这哪里是钳子,简直是两根直通通的铁棍!这时,实验室的主任发现了他,笑眯眯地问:掉下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惊慌?小伙子低声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实验室主任认为有些蹊跷,顺手将另一把钳子扔进了热水盘。取出来一看,果然变成了直铁棍。主任马上把相同质料的钳子送到化验室化验,才知道这几把钳子全是镍钛合金制造的。它为什么在掉进热水之后,恢复加工前的模样呢?它是不是有了记忆能力?这不成了长脑袋的金属了吗?经过多次研究,科学家们终于弄清了能在加温后恢复原来形状的记忆金属。这种金属后被广泛应用于科研、生产中。  相似文献   

12.
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能欣赏和赞美,这不难。对生命中给予滴水之恩的人能感激和报答,这也不难。对身边有意或无意伤害你的人,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这可能是困难的事。问问自己,我了解宽容吗?我能拥有宽容吗?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图片秀     
正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器官,我们对它如何工作的理解仍然有限。我们是否能画出大脑皮层中巨大的连接矩阵?我们能否在信号沿着神经通路传递时追踪它?我们能否在细胞层面上建立模拟活动大脑的三维空间模型?这些都是神经科学家们目前正在用神经映射技术探索的问  相似文献   

14.
植物有语言吗?它能说长道短吗?这在植物界确实是个新奇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植物学家都在纷纷探讨这个问题,竟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年轻的英国植物研究专家乔拉束·鲁拉德研制成功一种植物语言翻译器——植物探测仪,可以清  相似文献   

15.
绘画治病     
XaйKNH  P  丁淑华 《世界科学》1989,11(4):44-46
这可能吗?与医学没有关系的画图怎么能在现代药物无能为力的领域中起作用?国外把此法叫做艺术疗法。我们认为,用绘画疗法这一术语更加合适;它反映了用于医疗目的活动特点(类似的有音乐疗法、读书疗法)。绘画疗法主要用来治疗各种神经-精神失调。这种方法逐渐应用在神经和内科临床方面。直到现在,  相似文献   

16.
一把生了锈的圆规,张不大,合不拢,只能画半径固定的圆,用它能干些什么呢?能画出半径很小的圆弧吗?已知A、B两点,能找出C点使△ABC是正三角形吗?能找到线段AB的中点吗?在这些问题中,有些不过是智力测验式的游戏,有些则使用一点初等几何的技巧便可解决,但有些问题的解决却至今尚未见端倪,其难度是出人意料的。比如说,若AB=2/(7~(1/2)),用一把只能画单位圆的圆规可以找出AB的中点,但如果AB的长度是超越数,例如AB=π/2,也许就不可能用只能画单位圆的圆规找到AB的中点。但到目前这仍是一个尚未证明的猜测。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际天文小组新近发表报告说,他们观测到了一个名为 MACHOS 的新天体,这是由人类肉眼看不见的暗物质组成的暗恒星。迄今为止,这是人类找到的第一个能证明暗物质存在的证据,难怪它格外引人瞩目。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科学家史蒂夫·马雷恩发表评论说:"这一发现开创了天文学的新篇章,因为我们都了解,当今世界的最大之谜是暗物质究竟是什么?"暗物质!暗物质!它是怎么被提出来的?究竟神秘到什么程度?这一连串的疑问使我们不得不回  相似文献   

18.
正还记得语文课本里那篇叫《壁虎》的文章吗?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壁虎趴在墙壁上,静静地一动不也不动,像贴着的一块水泥。"其实,壁虎只要一个脚趾贴在墙上,它的整个身体就能纹丝不动。这其中的奥秘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9.
牛皮纸,这是个多么耳熟的名字!曾记否,小时候每当开学之际,老师发下新课本少不了要叮嘱一句:回家用牛皮纸包好! 然而,若追问一句:为啥叫牛皮纸?它有什么特点?你能说得清楚吗? 牛皮纸缘由 从前很少用纸来包重物,因为纸的强度不够。1884年在瑞典有一  相似文献   

20.
毛宏良 《自然杂志》1997,19(1):37-42
目前,Internet仍是人们茶余饭后聊侃的一个热门话题。但Internet究竟是什么?它能干点什么?它离我们有多远?好多疑问存在于大多数人的脑子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