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李喜先 《科学》2014,(3):12-15
知识是人类的精神活动整合生成的产物。精神活动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行为,其结果是创造出知识。人的认识和人创造的知识都是进化的产物,是与人类文化的起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
学习记忆及其脑内突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产生新行为的必要过程;进化到人类以后,学习记忆更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参加社会实践必不可少的生理条件。但是其神经机制如何?在这方面,提出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3.
(一)国际性是现代科学的基本特征众所周知,科学是对自然界的客观描写和反映。科学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侯,她所研究对象总是我们这个统一的宇宙,总是这个宇宙赖依表现的各种运动规律。因此,科学知识,作为人类知识的一部分,她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其基本内容都是一样的。自然科学的非阶级性和超民族性成了科学国际性的重要内容。正是这种国际性品格,使得科学家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自己的同行,都能用同一种  相似文献   

4.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就要认识地球,认识有关地球的各类事物的发生、发展及演化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科学家从不同角度去研究、了解地球上的一些事物的变化规律,因而产生了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等各种不同学科。尽管人类很早就想很好地了解地球,但是正如真正地形成科学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都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  相似文献   

5.
科学知识结构中的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人类就力图使自己关于周围现实的观念系统化。当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这些观念也在变化、精确和修正。在上一世纪后半叶,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物质运动基本形式及其相互联系和从属关系的学说,对于人类有关我们周围现实的观念的系统化,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二十世纪初期科学的世界图景,由于人类洞悉了原子内部,揭开了基本粒子世界而复杂化了。这里我们理会科学世界图景,还不仅限于科学的体系,而且也包含着有价值的观点。亚原子物理学的出现,开始了致力于微观世界的研究。同时,由于越来越广泛地利用技术手段,人类扩大了自己对宇宙认识的范围。这样,人类就日益深刻地洞察了宏观世  相似文献   

6.
“道可道 ,非常道。”如果反其道而理解 ,只可意会而不必和不能言说之道则是常道。再广而言之 ,事物自身所蕴含的自然之道 ,自身所固有的规律才是常道。而科学的最大收获和意义之一则是揭示事物内部所固有的规律 ,并按这样的规律办事 ,此所谓科学之道或科学精神。可惜的是 ,了解自然之道并非易事。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之时 ,也同时将人类带入了“烦恼三千丝”的困境 ,比如 ,遗传改造食品 (GeneticallyMotifiedFood ,GM食品 ) ,又称转基因食品 ,以至有些国家和地区竟不让谈论这个话题。然而 ,在民以食…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中期,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K·R·Popper提出,宇宙中除了存在物理客体的第一世界和意识状态的第二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思想的客观内容的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是人类创造的客观知识世界,它包括理论体系、科学问题、批判论证、艺术作品以及书籍杂志的内容等。第三世界是客观的,并不是人类有意创造的;它又是自主的,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而且,第三世界通过人的干预能够反馈于第一、二世界。Popper提出的第三世界理论,在西方科学哲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文作者就Popper的第三世界理论阐述了几点评论性看法,颇有启发,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8.
生命信息科学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宏观到微观;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科学的重点也随着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深化而转移。一、物理学革命: 传统的概念认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19世纪物理学家法拉第、麦克斯韦、赫兹使物理学导致了一场大革命,论证了无静止质量物质(以下简称能量物质)——电磁波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论证了每一种有静止质量物质(以下简称质量物质),都对  相似文献   

9.
一维映象和混沌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维映象和混沌运动》一文,介绍了将复杂的混沌运动化成简单的一维映象的研究方法。这些新方向的发展,都反映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运动的复杂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形而上学的认识论,终将被丰富多采的物质世界的运动冲破。  相似文献   

10.
哲学发展和科学变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现实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本身所形成的物质和心理世界)的认识,是通过追求知识、追求知识的概括性,通过概括总结规律,总结理论,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使实践活动由不自觉转变为自觉。也就是说,对知识的追求,就是科学的探讨。哲学作为科学的概括,与科学的认识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哲学思潮与科学观点,有着复杂的关系。下面按不同的历史阶段来讨论哲学发展与科学变革关系。  相似文献   

11.
裘知 《世界科学》2000,(8):47-48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则是这种正确认识的系统总结。人们在按科学方法去认识客观事物规律时有时会犯错误,当人们发现科学中的某个认识是错误时,便把这个错误认识叫做伪科学。如17世纪的“自然禁真空”(初中课本上译成“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托勒密的地心说、斯大林时代的李森科学说,还有前几年的室温核聚变等。不属科学范畴的错误认识不能归入伪科学范畴,如广告中以借科学名义的误导宣传、文学中的错误报道、幻想、幻觉、骗术等,总之,未经科学方法探索、论证,未下定论的都不能归之于科学,而是非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这是谁/宛如一粒沙枣树的种子/在狂风的驱赶下飘落到了这里/人类亘古以来的话题/就像斯芬克斯之谜/于是便发出了——宇宙般的轰响……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阿波罗神殿中,镌刻着一句人生箴言,被人们视为神谕:“认识你自己”。这句箴言虽然镌刻在神庙的石碑上,但是它的精神却存在于世界各地,存在于每一位渴望成功的人的心里。我是一个一意孤行的人我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和我同名同姓的人我听见一首极其美妙的歌我看见世界很精彩我要永远生活在幸福美好的家庭我是一个粗心的人我假装很善…  相似文献   

13.
挪威普拉格最佳作品奖得主《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鼎力推荐。探求真理的历史,同时也是人们改变观念的历史,科学发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也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从古希腊时代到  相似文献   

14.
文婷 《科学之友》2004,(12):28-29
人类非常善于发现规律。这种能力是科学的基石之一。当我们发现了某种规律,就会试图将其公式化、然后套用这个公式帮助我们了解周围世界。如果我们找不出规律,并不会将其归于无知,而是将它归入另一个我们特别爱用的概念。我们称之为随机性。  相似文献   

15.
科学无止境     
科学无止境过去一个世纪来的科学发现,不论是个人的抑或集体的,已经改变了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一点,也是无论哪里都不会有人否认的了。举例说,甚至膨胀宇宙的概念也是20世纪的发明,对此人们可能容易忘记。但对于近至1953年才发现的DNA结构,就很少有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译自第15届国际科学史会议文集(1978年爱丁堡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次会议是在1977年8月11~19日在美国爱丁堡举行的,讨论的主题是:“科学进展对人类的意义”。本文是第一个专题《科学和人类价值》的第一篇文章。李约瑟博士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的征象,给今天的社会带来一些什么问题呢?在西方,科学已经象中世纪的宗教一样渗透到社会生活之中,这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同时在资本主义下也助长了冷酷无情的利己主义、精神堕落以至于个人自由的丧失。科学的物质力量增长的同时,却引起了精神方面的危机。因此,甚至出现了“反科学运动”,它不仅谴责科学的社会后果,并进而怀疑科学是不是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有效途径。这样,它就把科学的社会后果和认识作用这两个不同的问题混淆起来了。文章结尾部分,李约瑟表达了这样一种期望:用东方传统哲学,包括伦理学在内,来解决西方科学所面临的认识危机和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7.
地质科学是研究地球演变的科学。早在人类有文字记载之前,生活在地球这个大舞台上的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地球环境的变化,从而也就有了地质学的萌芽。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地质学,则是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后才逐渐孕育发展过来的。在这过程中,地质学曾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论争。这里要讲的是对地质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水火之争”。  相似文献   

18.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创新、发现、发明;有人认为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还有人认为科学研究是生产力,在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以科学的结论解决问题,促进生产生活的进步;另外尚有人认为科学研究出于兴趣,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依本人的拙见,上述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对科学研究的本质从历史和现实而言,都道出了一定的真理,然而就每一句话的认识来说又都不够完善。科学研究也许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劳动,是对物质事  相似文献   

19.
电子的发现     
正当历史的车轮快要进入二十世纪时,物理学也令人欣慰地放射出新时代的曙光.1897年,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取得了一次重大的突破,比原子更深一个层次的电子被发现了!但当时谁也没能料到,这即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基本粒子”,人类对种类繁多的基本粒子世界的开拓,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如今,基本粒子大家庭的成员已骤然增加到三百多个,基本粒子物理学已成为一门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结构的最前沿的科学.因此,我们追溯一下电子是怎样发现的,深刻认识这一发现的科学和哲学意义,对于了解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历史渊源,促进科学研究与发展,是有助益的。  相似文献   

20.
简评《中国数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迪 《科学通报》1965,10(11):994-994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人类认识现实世界中量的规律的科学。由于“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所以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对于数学发展规律的认识必然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数学史的研究领域,历来是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斗争场所之一。目前,国内外尖锐的、复杂的阶级斗争,在数学史研究中也必然会有所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数学史工作者,固不待言,就是在一些现代修正主义思潮笼罩下的国家的某些数学史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