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久前,苏联派了两个代表团去日本活动。一个是由苏共中央委员,海运部长古琴科率领的出席日苏第一次“民间”圆桌会议代表团,另一个走由苏共中央委员、马列主义研究所所长叶戈洛夫率领的苏共党的工作者代表团。前者是日苏亲善协会等五个民间团体的客人,后者是日本社会党的客人。这两个苏联代表团都是擅长于倾销“友谊”的,而且是专程为推销“友谊”而去的。讵料事与愿违,两路人马,一样倒楣,颇煞风景,最后只好夹起皮包走路。毛病出在哪里呢? 尽人皆知,多年采苏联一直在叫喊什么“早日缔结日苏和约”,可是它又死赖着不归还它所霸占的日本北方领土,这个所谓“和约”也者,自然也就只好成为空中楼阁了。但是,苏联不达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德国一家华文报纸上登载了一篇华人女作者的文章《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文中所说的”家乡”,指的是女作者与她的德国夫君及女儿搬迁到的离法兰克福不很远的一座仅有2万人口的小城。女作家描述了这座小城的历史、文化现状,这里“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使她在几年的生活之后,打消了当初觉得掉进乡下、远离文化的担忧。因为这里远有千年古教堂,近有州立露天民俗博物馆;最可贵的是,这里的居民待人热情、宽厚……  相似文献   

3.
一向漠视香港民意的香港英国当局,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忽然对香港的“民意”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他们左一个“港人意愿”,右一个“港人利益”,不断声称要在决定香港前途方面“采纳民意”,维护港人“自决权利”,说什么“绝大多数香  相似文献   

4.
Public opinion 可以说是一个使用率颇高的词组,也是一个误解率或误译率颇高的词组。Public opinion 的正确译法应该是“舆论”、“民意”、“群众的言论”等,但往往被人  相似文献   

5.
国外媒体有关一些国家的政治形势,特别是民族问题的报道中,如关于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加拿大的魁北克人,土耳其和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的报道中,separatism(以英文为例)及其派生词 separatist 可以说是两个使用率颇高的词。现在很多人写稿、讲话都把 separatism 作为“分裂主义”来理解,其实这是一种谬误。如《世界知识》今  相似文献   

6.
近闻有关方面决定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英文对外名称定为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笔者认为把“民族”两字定为“ethnic”极其不妥。这里先不谈国内历来在“民族”两字的使用上有多少不确切和混乱不  相似文献   

7.
近几个月来,在美国发生了一场颇引人注目的“人权运动”。然而,它既不是妇女争取解放的女权运动,也不是反对种族歧视的黑人民权运动,而是一场争议已久的“争取同性恋自由”  相似文献   

8.
当今美国霸气十足。谁不顺眼,它就整谁,制裁、遏制甚至军事干涉。它悍然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导弹袭击;它肆意对伊拉克发动“沙漠之狐”军事打击;它无视国际关系准则,甩开联合国安理会,率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甚至野蛮轰炸中国驻南使馆……当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狂妄地称“朕即国家”,而今日美国的这种霸道行为颇有点“美国即世界”的味道。在霸权主义横行的今天,也许有人会问:霸权也有“谋略”乎?对此,回答是肯定的。霸权主义者也讲谋  相似文献   

9.
今年三月六日晚十时,在巴黎索菲戴尔旅馆进行着一场交易。一位表情沮丧的人正被三个刚从南非匆匆赶来的不速之客围着“进行谈判”。谁也想不到那个沮丧者就是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的前新闻部国务秘书埃谢尔·鲁迪,不久前,他还被称为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最风雅最时髦的人物呢。那三人之一乃是南非前情报系统头子亨德里克·范登贝尔赫。他此行的唯一目的就是勒令鲁迪守口如瓶,什么事情也不要向别人泄露。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最近南非种族主义政权有桩大丑闻被揭露出来了。丑闻的主要角色之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往往不能较真,一较真,就会发现问题。把英文中的一个极普通的词“power(或者 pow-ers)”理解为“大国”,就是一例。美国著名学者、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前几年出版了一部名著《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Powers》。肯尼迪的这部著作为世人所注目,被译成好几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在中国也热闹了一阵子,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冒出了几个译本,但多半都译成《大国的兴衰》,亦即把“great powers”译成“大国”。也有例外的,如辽宁人民出版社的版本干脆另给安了一个书名,叫做《没有永久的霸权》。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另  相似文献   

11.
虚乎?实乎?     
近期在乡镇企业搞调研时,在乡镇企业家们的办公室中,发现一种很不和谐的"风景",装潢气派,书报甚少,也难觅翻阅过的"蛛丝马迹"。过去我们常以"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来刻划那些消磨时间者,知今,人们信奉的是"时间就是金钱",于是乎,一些乡镇企业家借口时间紧不读书不看报,他们认为看报读书乃务虚不务实,愚以为不妥!一乡办包装厂厂长从报中获悉:塑料包装的食品或多或少地影响人体健康,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和卫生署提出应尽量减少或取消塑料包装。他立即组织市场调查,大胆预测未来食品、将逐渐采用纸包装,该厂随即筹措200多万元资金,引进一条新的生产流水线。在引进设备的过程中,面对北方一国营大型机械制造企业,这位厂长依据现行的各种法规,据理力争,不仅使设备在最短的时问内到位投入正常运行,而且为本厂一次性节省引进设备资金20余万元。这位厂长自豪地说:"得益于我平时看书看报。"  相似文献   

12.
夫子是伟大的。这是真心话,早孔就想写一篇“孔子为什么伟大”的小文,以证明我的心迹。这是一桩小事,但也可见孔子伟大之一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马棚失火了,孔子退朝回到家,急忙问:伤了人吗?不问马怎么啦。人命关天,人比马珍贵,哪怕是一匹千里马。这已经够伟大了。然而,孔子之徒还能够把孔子做得更大。有人说了:孔子是仓促之间,以人为急,来不及问马,并不是不爱惜马。谁说我们的古人没有保护动物的意识呢?又有人说了,这样的标点有问题,正确的标点是:“伤人乎?不!问马。”先问人,人未受伤,再问马。多么聪明的孔子之徒啊!…  相似文献   

13.
“伊朗门”事件越揭越深,里根步步为营,白宫开始调整对策,从坚持说里根不知情,转而承认里根与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有重大牵连,但同时仍坚持说,里根并没有做违法的事。事实真相究竟如何,里根会坐到听证席上吗?美国舆论认为,里根前途多险。  相似文献   

14.
《秋夜》运用象征的手法,赋予“秋夜”中的各种景物以不同的象征意义。对于“枣树”、“夜空”、“月亮”,和“小粉红花”、“小青虫”的象征意义,研究者们的意见基本上一致。对于“夜游的恶鸟”和“夜半的笑声”,却有着不同的理解。谨举例于下: 1 “那夜游的恶鸟‘哇’的一声,大概是作者在《“音乐”?》中期望‘无声’的旧中国  相似文献   

15.
所谓商业秘密,从法律上看,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和经济信息,包括生产技巧、工艺秘诀、产品配方,也包括商业经验、经营策略、信息情报,仍至客户名单。 然而,商业秘密这个知识产权的一片绿洲,却被一些鸡鸣狗盗的小人肆意践踏、宰割,简直达到了令人不堪入目的境地。可以说,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上至中央国家企业,下到乡镇乃至村办企业,真是无处不患,无处不  相似文献   

16.
地理学所研究的“实在”并非由单纯的“空间”要素构成,这个“空间”仍潜藏着迄今人们尚不清楚的某些特征,“规律”产生于人们对“现实”和“实在”的认识,后者规定前者,讨论中,本文提出首先应建立一个与世界“真实性”这一哲学问题相关的地理学的“实在”的概念,并且要遵从它。只有这样,地理学才能获得理性的进步和实质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简·爱》第十二章两种中译本的译文为例,以严复"信、达、雅"三字标准或称三字原则为衡量标准,比较评析两种译文各自的出彩及失当之处。就原文而言,两种译本在"信"、"达"、"雅"三方面均各有千秋,亦各有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从英汉语对比及差异角度探讨两种译本成功或失当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认定从意大利移民到美国的安东尼奥·梅乌奇才是真正的电话发明者,而所谓的“电话之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虽然于1876年在美国获得了发明电话的专利,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无耻的窃贼”。新决议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多方面的强烈反应:意大利裔美国人纷纷欢呼这一迟来了一个多世纪的“公正判决”;加拿大方面则指责美国国会为了政治目的篡改历史。作为对美国的“回报”,加拿大众议院于6月21日效仿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决议,重申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孰是孰非?一百多年前的历史一时恐怕还很难说得清楚。  相似文献   

19.
语法的三个平面的研究,形成了"结合论"和"包含论"两个不同的研究倾向."结合论"者把语法同语义、语用相并立,坚持语法的独立性或句法的纯洁性;"包含论"者认为语法中包含着句法的、语义的、语用的内容,应从句法、语义、语用这三个方面来对语法进行研究.关于是"句法"还是"语法"的看法,这绝不是一字之差的小问题,它导致了语法本体论的不同,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方法论,形成了不同的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翻译工作有悠久的历史,自东汉桓帝建和二年以来,一直存在直译和意译的争论,有的主张直译,有的主张意译,各执一端,互不相让。主张直译者说,意译变更原文的句子形式和句法,不能反映客观实际;主张意译者说,直译用读者难以接受的语言形式去表达原文的内容。目前似乎有一种比较折衷的提法:能直译便直译,不能直译则采用意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