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一次当你踏上自动扶梯时,请费心想一想邦帕尔.哈里斯(Bumper Harris),这是一名1911年受雇于伦敦地铁公司的单腿小伙,他整天在艾士阁地铁站新安装的自动扶梯上来回上下,为的是向胆小乘客证明他们是安全的。倘若非得想到危险的话,那么今天我们更有可能冷静地思考一下自动化技术问题。但是,当按指令运转的机器被能够自动思考、  相似文献   

2.
地铁站作为地铁系统上的节点空间,在当代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以分析大量的事例与研究为基础,对即将动工的宁波地铁站规划设计提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具体分析城市背景,凸显宁波地域文化。从地铁站与城市、地铁站与人的需求、地铁站与周边环境等几个方面论述宁波地铁站的规划设计方向。对目前宁波地铁站规划设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英建国千年庆典计划英国人应该怎样举行建国千年大庆并迎接新的黄金时代的到来呢?庆典仪式选在绿色公园还是科学公园?纪念碑上的碑文应该雕刻上君主帝王的英名还是应该凿印上缺乏卫生保健福利的贫民百姓?伦敦《金融时报》在对其读者进行的民意测验表明,“反响极为强烈...  相似文献   

4.
王巍 《世界科学》2009,(1):37-38
成天盯着监视摄像头是件冗长而无聊的工作。即使整天紧盯屏幕,也很难分辨出可疑现象。假如一个相貌平常的人在几天的时间里多次穿越地铁站,但是没有乘坐地铁。这种行为可疑吗?也许吧。但是一般的警卫会察觉到吗?未必。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开始着手研制智能监控系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陈侠 《世界科学》2004,(6):14-14
在我们的一生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刻满怀恐惧地意识到:她或他多么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她或他的父母多么可能没有相遇,或其他关键的家族事件是多么可能没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地铁站作为地铁系统上的节点空间,在当代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以分析大量的事例与研究为基础,对即将动工的宁波地铁站规划设计提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具体分析城市背景,凸显宁波地域文化.从地铁站与城市、地铁站与人的需求、地铁站与周边环境等几个方面论述宁波地铁站的规划设计方向.对目前宁波地铁站规划设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她是一个命运不济的人.大学毕业后,她在伦敦漂泊,靠打零工糊口.一次,她去曼彻斯特寻找大学时的男友,却未能找到,只好乘车返回伦敦.在火车上她闷闷不乐.4 0分钟的路程她一直望着窗外一成不变的英格兰乡村发呆、幻想.她是爱幻想的人.当她看着窗外那可怜的、黑白花奶牛时,她想到有一列火车载着一个男孩去巫师寄宿学校的情景.突然,一个灵感一闪:一个小男孩在得到魔法学校邀请前,也不知道自己是个巫师.为此,她浮想联翩,兴奋异常.  相似文献   

8.
地铁站作为地铁系统上的节点空间,在当代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以分析大量的事例与研究为基础,对即将动工的宁波地铁站规划设计提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具体分析城市背景,凸显宁波地域文化。从地铁站与城市、地铁站与人的需求、地铁站与周边环境等几个方面论述宁波地铁站的规划设计方向。对目前宁波地铁站规划设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画坛上印象派的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一画而来的。为了此画,莫奈曾到英国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写生,整个创作过程是在伦敦的雾天进行的,画面上隐约可见云遮雾绕中教堂的哥特式屋顶。伦敦是世界上著名的雾都,在英国人的头脑里雾总是灰色的,而观众看到莫奈在《日出·印象》中,把伦敦上空的雾画成了紫红色,顿时哗然,纷纷指责莫奈过度夸张。但当观众走出展览大厅后,顿时瞠目结舌,原来伦敦上空的雾确确实实是紫红色,  相似文献   

10.
永生的美     
于是一位诗人说:“请给我们谈美。”冤抑的、受伤的人说:“美是仁爱的、柔和的,如同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幸福中半含着羞涩,在我们中间行走。”热情的人说:“不,美是一种全能的可畏的东西。暴风般,撼摇了上天下地。”疲乏的、忧苦的人说:“美是温柔的微语,在我们心灵中说话。她的声音传达到我们的寂静中,如同微晕的光,在阴影的恐惧中颤动。”烦躁的人却说:“我们听见她在万山中呼号,与她的呼声俱来的,有兽蹄之声、振翼之音,与狮子之吼。”夜里守城的人说:“美要与晨光从东方一同升起。”在日中的时候,工人和旅客说:“我们曾…  相似文献   

11.
<正>事件一:小丽是初二女生,因为受到他人欺凌,分管校长联系我做心理干预。当她走进咨询室时,我发现她目光呆滞、满脸憔悴。我请她坐下,她也一脸恐惧拒绝入座,一直靠门边站着。她妈妈在场时,小丽明显不愿意陈述事件。听她妈妈描述后我才知道,小丽长期被同寝室的A欺凌,A要求小丽替  相似文献   

12.
裘祯 《自然与人》2009,(6):24-27
全球变暖,我们每个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据统计,单是家庭的供暖和电力消耗,就造就了人类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 能否在满足人类对舒适度和便利性的追求的同时,大幅度减少日常居家的碳排放呢?人们在伦敦近郊成功地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凯丽是美国俄亥俄大学的一名女科学记者。她非常热爱她的工作,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记录科学家探索自然的历程更让她着迷。曾经有人问她:经常跟那些科学家们去深山密林进行科学考察会不会很危险,想过放弃吗?她回答说:“我知道科考当然是有危险的,而且有时候还不得不跟那些非常讨厌的东西打交道,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随着工作经历的日渐丰富,我越来越感到科考经历是那么的可贵,那些优秀的科学家对大自然进行的探索对人类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把他们的探索故事记录下来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骄傲。”下面记录的就是她讲述的前不久跟随一组研究热带疾病的科学家在厄瓜多尔进行科学考察的故事。 追踪吸血臭虫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跟大多数女性一样非常讨厌肮脏的吸血臭虫,想着那些丑陋的家伙到处爬动,叮咬人的样子我就感到恶心。而这一次我跟随的科考小组正是要天天跟那些讨厌的臭虫打交道。虽然我知道这次行程让人有些不舒服,但是我并不想放弃这次活动,而且在12月份美国俄亥俄最寒冷难耐的时候到热带去多少让我感到有点安慰。 这天刚好是感恩节后的星期天下午,当我的朋友和家人还正在吃感恩节剩下的火鸡时,我们已经站在 赤道上了。我 们抵达的地方 厄瓜多尔是一 个小国家,大 概只有...  相似文献   

14.
8岁那年,母亲给她出了道选择题:“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说:应该有某个人为这个问题做些事情.但是为什么是我做?另一种人说:必须有某个人为这个问题做些事情.那么为什么我不做?”她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这时妹妹从门外跑了进来:  相似文献   

15.
从地球去月球或其他行星,哪条路线是最节能的路线?或者说,哪种走法是最有效的?据NASA(美宇航局)的工程师说,回答很简单,可按伦敦市民的走法:通过管道。这个答案有点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之感,天空中哪有管道?再说谁去制造这些管道?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搞笑,还是科幻?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12,(8):40-41
人们对世界末日充满了各种恐惧,希望“末曰避难所”能够抵挡小行星撞击、太阳风暴大爆发、传染病大流行等浩劫。那么,你想不想在豪华居所里度过世界末日的最后时刻?你可以关注一下美国人霍尔建造的“世界末E3避难所”。不过,遗憾的是,在这座建造在废弃导弹发射井中的“末日避难所”里,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7月5日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自动扶梯安全事故;7月15日,沈阳市一员工电梯突发事故,电梯厢从27层开始向下坠落,又从12层开始直线坠落到一层;7月26日,湖北荆州安良百货商场6~7楼之间的自动扶梯发生事故,电梯前踏板突然脱落,一名31岁的女士不幸身亡;7月27日,广西梧州太阳广场内,一名一岁男童的左臂卷入自动扶梯致残;同日,无锡市一家工厂内,一名年轻女子被卡在电梯平台缝隙中不幸身亡。回  相似文献   

18.
<正>小时候,大人们常常告诫我们,偷窃是绝对不被社会容许的错误行为。长大后,我们却发现,身边依然会有一些人喜欢做些小偷小摸的事情,但奇怪的是他们在物质上并不缺乏。如果并非为了钱和物本身,他们到底在“偷”些什么呢?琪琪的妈妈最近很为女儿的人际交往担忧。琪琪刚升入初中,她的新同桌佳佳对她十分热情,还经常跟她分享自己的文具、手办、零食等。琪琪妈妈开始觉得挺高兴,但无意间了解到佳佳在班里人缘不太好,因为她小学时曾偷过同学的东西。琪琪并不相信这件事,她认为佳佳家境富裕,还经常给自己买礼物,怎么会偷别人东西呢?但没过多久,佳佳就因为多次偷拿文具店的东西而被老板发现,告到了学校。  相似文献   

19.
乐坛天后麦当娜在欧洲巡演时,到伦敦一家体育馆健身,被记者发现她的胳膊肌肉肉感十足.记者评价,50岁的麦当娜可以将身体线条保持至如此地步,肯定是每天努力的缘故,但过量的运动令她近年给人"肌肉男"的感觉,欠缺女人味.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土尔散市,有一个靠半个脑生活的人,她就是17岁的凯西。13岁那年,为了治疗脑病,医生切除了她的半个大脑。手术2年后,她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她喜欢在自家的高尔夫球场上开飞车,在附近的湖里驾驶高速摩托艇,她还喜欢游泳。凯西不愿意比别人差,如果达不到目的,她会发脾气,在教堂唱诗班摔打乐谱,在家中敲打餐桌。如果问她最喜欢的功课是什么,她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数学。 对正常人而言,驾驶汽车和摩托艇、发脾气以及数学运算并不值得奇怪,然而对凯西却不然,因为她只有半个大脑。人是否只要半个脑就够用了呢?那为什么老年人在患脑病后损伤半个大脑却只能瘫痪在床上?医学家认为这可能归于年龄的关系,少年的脑代偿能力要比老年人强,除此以外,医学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这也正是大脑的奥秘之所在。 凯西所患的脑病是癫痫病(俗称羊癫风)中罕见的一种疾病,医学上将它称为腊斯默森大脑炎,这种疾病首先由腊斯默森发现的,故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腊斯默森大脑炎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在美国,大约有250万人患癫痫病,但确诊为腊斯默森大脑炎的患者不到1/1000。 科学家至今还搞不清楚腊斯默森大脑炎发病的确切原因。美国马里兰州巴尔底莫市哈帕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