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总体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交”一词“指国家为实行其对外政策,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代表机关等进行的诸如访问、谈判、交涉、发出外交文件、缔结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对外活动。是国家实现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世界知识大辞典》)。同其他事物一样,外交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其活动内容早已超越这些范围。  相似文献   

2.
经济外交的兴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外交作为一种外交活动实践可以追溯到很远。比较近的例子如,本世纪初在任的美国第27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金元外交”,本世纪30年代各国为转嫁经济危机而开展的贸易战、关税战及货币战,战后初期美国在欧洲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等等。然而,经济外交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恐怕是在战后的日本产生的。1952年11月24日,吉田茂在组成第四次内阁之后的施政演说中讲道,“政府准备首先进行一系列经  相似文献   

3.
人们能回答什么是“对外政策”,但什么叫“外交政策”呢?我不是为咬文嚼字或者做文字游戏才来指出这个问题,而是因为这看似一字之差的问题已经折射出许多大问题。把外交置于政策之前不但令人费解,而且其顺序的颠倒说明,现实中,人们没有处理好外交与对外政策(或者对外政策与外交)的关系。首先看一下英语中是否也存在这种现象。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人们知道,英语中表达“对外政策”和“外交”的术语分别是foreignpolicy与diplomacy。从字面上看,它们就是不同的。虽然外交与对外政策密切相关,但对外政策不等于外交,外交也不等于对外政策。一般地,diplomacy指国家有关机构(一般是外交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外事部分)执行国家对外政策、处理对外关系的一套技巧或者艺术。除了在非英语国家的翻译语言中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美国外交中,以“人权”作为筹码实现其既定外交目标的政策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政策根源于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理论,发展于所谓的美国特殊地理环境与政治制度,但作为美国对外交往中服务于其国家利益的工具则是形成于20世纪初期,其后一直在美国外交中时隐时现,到70年代后期卡特入主白宫后,正式作为国家一项主要外交政策提了出来,“人权外交”由此得名,并且对后任总统的外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卡特政府“人权外交”的来龙去脉进行探讨,是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外交实践中使用的语言谓之外交语言。外交语言属政治语言范畴,分书面的和口头的两大类。书面语言按外交文书和文件的不同形式各有差异,而口头语言也分讲演、会谈、谈判、交涉、答记者问等不同类别。本文仅谈谈外交语言的一些共同的要求和特性。鲜明的立场外交语言既是体现一国对外政策和维护本国利益的工具,因而它必然具有鲜明的立场。往往一个词的使用就可以区分不同的立场和态度。譬  相似文献   

6.
马歇尔援欧计划六月五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的援助欧洲复兴演说,无疑地对于欧洲以至世界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将发生重大的影响。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是以「杜鲁门主义」修正者的姿态出现的。最主要的一点,是马歇尔聲明:他的计划中的欧洲,乃「亚洲以西之整塊大陆,包括英苏二国在内」。其后,英法会商实施马歇尔计划,也立即决定邀请苏联参加。现在巴黎会议果然揭幕了。这种情形,确与「杜鲁门主义」所引起的后果,不能比拟。但马歇尔迄未提出其具体的详细计划,究竟美国能予欧洲以多少物资及金融的援助,将循由何种方式或组织实施计划,均无说明。马歇尔的机要顾  相似文献   

7.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在外交上实现了重大转变。诚然,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这个转变中起了关键作用,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也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胡耀邦的外交思想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十二大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伟大战略转折后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胡耀邦代表中央所做的政治报告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治纲领。虽然纲领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但它融进了胡耀邦的思想。从十二大报告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这部分内容以及胡耀邦在其他各种场合的讲话来看,胡耀邦的外交思想可…  相似文献   

8.
最近以来,美国总统肯尼迪、国务卿腊斯克之流和美国舆论界,正在大肆鼓吹美国对外政策的所谓“总战略”。3月31日,美国“星期六晚邮报”刊载了斯图尔特·艾尔索普报道的同肯尼迪的谈话;4月16日,美国“国务院公报”发表了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委员会主席罗斯托的演说:“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战略”(该文摘要见本期“外论介绍”栏——编者)。这两篇讲话对美国当前对外政策的战略轮廓作了全面描绘,值得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9.
美国侵略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政府一直把对外“援助”作为推行它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马歇尔计划”的执行为美国控制欧洲开辟了道路。“杜鲁门主义”的“援助”镇  相似文献   

10.
1947年加拿大对外事务部长路易斯.圣劳伦特在多伦多发表外交演说,其内容是包括统一、自由、法律至上、尊重人类价值和道德准则与承担外交责任的五项原则外交,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特征。五项原则外交成为圣劳伦特执政时期加拿大外交政策的主线,其形成主要受加拿大地理位置、人口规模、与美国的关系、历史记忆以及国内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外交文书是各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代表在外交活动中,执行本国外交政策,进行交涉和斗争,申述立场、观点,传递信息,通报情况,记载协议和礼仪往来的公文。其形式多样,范围广泛,包括照会、备忘录、外交函件、杂类文书(如国书、颂词、答词、全权证书、护照签证、请帖、访问日程、涉外公证和认证等)、双边和多边的国际契约。(条约、协定、议定书、换文、宪章、公约、宣言、声明、公报、公告等)以及外交讲演和祝酒词等。本文谨对其中最常用的照会、备忘录和外交函件的形式、格式和用途,作些简介。  相似文献   

12.
“好学生”对“老师”发火近来德美在是否攻打伊拉克问题上闹得很僵。8月3日,施罗德在汉诺威一次竞选讲话中,明确表示反对“不计任何后果谈论并考虑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他还表示“德国不准备参与军事冒险,而且也不再是个用支票外交取代政治的国家。”施罗德意思非常清楚,第一,反对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第二,德国既不会出兵也不会出钱。这对积极准备对伊战争并希望得到盟国支持的美国来讲,犹如头上浇下的一盆冷水,心理别提多别扭了。二战后美国在占领西德期间对德国人曾施以“种种恩惠”,通过马歇尔计划和民主化改革,使西德人“脱…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马歇尔主要从事了两项外交活动:赴华调处与推行欧洲复兴计划。调处国共矛盾是美国政府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从维护美蒋战略关系的稳定而做出的重要选择,它是实现“伟大的美国梦想”的全球战略的关键步骤,复兴欧洲计划是从维护战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而采取的重要行动,亦是美国当局在全球战略的计划中的既定一步棋。两个方面可以说都是战后美国外交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美国外交的一体两翼,均为着支撑一个战后美国为主的世界体系而展开的重要外交攻势。  相似文献   

14.
时事点评     
布什为国家导弹防御计划展开新一轮攻势,但游说效果甚徽。“人权卫士”被逐出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美“下岗”并不意外。日本新首相施政演说突出经济新思维,小泉能否给日带来新气象?欧盟高级代表团访问朝鲜,务实外交成果颇丰。乌克兰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倒阁风波尘埃落定。印度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持续提高军力意欲何为?非洲召开艾滋病峰会,防止病毒全球蔓延。  相似文献   

15.
谷蕾 《世界知识》2021,(5):56-57
在近日印度对外新冠疫苗合作目标区域中,除了印外交长期聚焦的南亚外,海湾地区也占据了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印度与海湾国家基于能源贸易和劳务输出等纽带结成了紧密关系。1991年启动经济改革以来,印度外交进一步向南亚区域外拓展,加强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国家合作亦是其外交布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马歇尔计划”本来是美国在二次大战后“援助”欧洲穷朋友的,如今一些爱说俏皮话的美国人把一项拟议中的计划,叫做“日本的马歇尔计划”,而美国成了“援助”对象。提出这个“计划”的是一个美籍日裔实业家,据他说,日本的大企业主也许愿意向美国提供100—500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权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人权外交”也成了一个颇为时髦的字眼。什么是“人权外交”?它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一是泛指美国和某些西方国家所奉行的以“人权问题”作为其对外关系基石的一项外交政策;二是特指美国自卡特总统任职以来所推行的将“人权原则”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灵魂”的外交政策。本文主要是讲后者。形成过程“人权外交”这一名词,是美国前副国务卿戴维·D·纽瑟姆在1966年出版的《人权外交》一书中提出来的,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则是卡特政府制定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会上的讲话,对胡耀邦的一生做了评价,其中以精练的语言谈到了胡耀邦“坚持党的外交方针政策,积极推动新时期我国对外交往工作开创新局面”所做的贡献。胡耀邦担任党的最高领导人期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和国外的情况与今天非常不同。当时胡耀邦直接参与外交外事活动并不像现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那样频繁。正如曾庆红所说,当时我国对外交往工作正处在“开创新局面”过程中。不仅如此。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在国内还面临着打开国际视…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意义来说,外交是:国家实现对外政策的主要手段;国家为实行其对外政策,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外交代表机关等进行的诸如访问、谈判、交涉、发送外交文件、缔结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对外活动。总之,外交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但是,事实上,远在国家出现之前,部落与部落之间就存在着对外交往的活动。或谈判战争与和平,或协商物物之交易,这未尝不是外交,不过当时没有外交这名称而已。只是当时的外交任务,大多由酋长之类的人物自己承担。从史书看来,在我国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也没有专职的外交官;外交事务  相似文献   

20.
多边外交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边外交是整个外交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国对外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里就多边外交谈些管窥之见,权当引玉之砖。与双边外交的区别及联系多边外交与双边外交的区别首先是涉及的范围不同。双边外交只涉及两个国家间的关系,尽管这其中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双方以外的一些问题,即我们在外交公报中常见到的“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但其最终目的还是发展双边的关系,增进双方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或是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商讨对策、协调立场,以便更好地保护各自的利益。多边外交则不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