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减少术中出血,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手术风险系数。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患者术中阻断半肝血流,行肝叶切除、肝内胆管直视下切开取石等手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肝内胆管结石的残石率、再手术率以及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控制肝切除术中的失血,保留了健侧肝脏的血运,术中及术后对肝功能损伤较轻。是一种可行、合理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小强  李锐  石磊 《甘肃科技》2016,(11):141-143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回顾观察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3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除术后切口感染6例、残余结石4例、术后出血2例、胆漏合并感染5例、胸腔积液2例、肺部感染2例、肝功能衰竭1例、膈下积液3例外,其余78例均无异常;全组1例因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对肝内胆管结石,完整切除病变的胆管及解剖意义上的引流区域,是防止结石复发更为彻底且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解剖性肝切除术(AH)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IH)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AH组165例,IH组135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AH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IH组,AH组术中出血量、当日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IH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周AST,ALT,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H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30%,显著低于IH组(30.37%)(P0.05);AH组结石残留率为4.29%,再复发率为1.23%,均显著低于IH组(15.67%,7.46%)(P0.05).结论与IH比较,AH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结石残留及复发率低特点,两者对肝功能的影响接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8月~2006年8月采用肝切除术治疗8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结石部位和分布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肝内胆管结石以左肝为主(61例)。肝切除也以左肝叶段切除占多数(68例);9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14.8%)。无手术死亡。随访3月~12年.优良效果者占93.3%。结论肝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血管瘤剥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远期恢复、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肝血管瘤剥除术组(A组)和规则性肝切除术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近远期恢复情况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A组患者各指标、肝功能恢复时间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B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GLQI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均有显著提升,且A组大于B组(P0.05).结论肝血管瘤剥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手术情况、术后近远期恢复情况及生存质量改善效果均优于规则性肝切除术,对于瘤体位于肝脏周边、远离肝内大血管的肝血管瘤可优先选择肝血管瘤剥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2例肝脏疾病患者进行肝叶切除治疗,其中肝左外叶切除17例,左半肝切除10例,右半肝切除5例,左三叶切除2例,右三叶切除3例,右前叶切除3例,右后叶切除2例,肝部分切除26例,左外叶切除术附加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4例。结果7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16.7%),1例肝肾功能衰竭死亡,3例并发胸腔积液,4例并发腹水,3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胆漏,其余病例均顺利恢复。结论熟悉肝脏解剖、选择恰当的肝切除术式和手术技巧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法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6例巨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时选用不同阻断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26例巨大肝癌患者中,Pringle阻断11例,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15例,全部患者肿瘤均获完整切除,除1例死亡外,其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对保证巨大肝癌患者肝切除手术成功,术后顺利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肝叶切除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的作用。将医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8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A组(n=42例)和B组(n=42例),分别采取胆管切开取石术、肝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组总有效率92.86%较A组的76.19%高(P0.05),术后结石残留率4.76%较A组的19.05%低(P0.05),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较A组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7.14%与A组的11.9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其远期结石复发率4.16%较A组的21.43%低(P0.05)。肝内胆管结石进行肝叶切除术治疗,其疗效与胆管切开取石术相比更为显著,可有效清除胆管结石,明显降低远期结石复发率,且手术用时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术后身体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巨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26例巨大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时选用不同阻断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 26例巨大肝癌患者中,Pringle阻断11例,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15例,全部患者肿瘤均获完整切除,除1例死亡外,其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对保证巨大肝癌患者肝切除手术成功,术后顺利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进行精准肝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肝癌外科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各时间段术后肝功能情况、术后患者肿瘤复发率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术后1 d肝功能各项指标参数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a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而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创伤及肝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拟探讨在肝癌肝部分切除术中应用低容量性自体储血对失血和输血的影响及其安全可靠性。选取择期行开腹肝癌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观察组(H组):H组在开腹后切除肝实质前缓慢采集占体重0.7%的全血,同时限制输液维持采血后的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在目标范围内直至肝实质切除完毕,再回输自体血;C组未实行采血。记录术中手术和麻醉情况、术后重要脏器功能、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显示,H组患者低容量性自体储血的采血量平均数是450 mL,低容量性自体储血后CVP平均降低2.27 cmH2O,H组的出血量比C组低(P<0.05)。两组术中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均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院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在肝癌肝脏部分切除术中实行低容量性自体储血能有效降低CVP,减少出血量和异体血的输注,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安全可靠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采用HIFU及Endo-GIA成功行16例肝癌切除手术的经验与体会.方法选择左半肝及右肝浅表癌肿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5例,B级1例,采用超声刀(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及腹腔镜切割吻合器Endo-GIA行16例肝恶性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15例患者顺利完成行腹腔镜肝癌切除,1例因出血改为开腹手术.左肝局部切除4例,左半肝切除1例,左外叶切除8例,肝右叶局部切除3例.手术时间80~220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量90~1 000 m L,平均300 m L.病灶直径2~6.5 cm,平均4.5 cm,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肝脏浅表肿瘤或左半肝的恶性肿瘤患者行HIFU及Endo-GIA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3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300例手术治疗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3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死亡8例,死亡率2.7%。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2%、26.7%、17.2%、10.8%;<5 cm的肝癌切除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0%、54.5%、34.3%。34例二期肝切除者,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70.0%和58.3%。规则性肝切除术与非规则切除术比较,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微波凝固切肝法出血量少,出血量与其他控制出血的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巨大肝癌规则性肝切除手术安全,疗效满意;微波凝固后断肝,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二期手术切除可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肝脏切除手术中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病人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1 0例肝脏切除病人全麻后 ,经桡动脉采集自体血总容量的 2 0 % - 30 % ,同时经外周静脉补充同等容量的血定安 ,测定采血前后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结果 :Hb、HCT及 PLC与血液稀释前相比呈稀释性下降 ,且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但采血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 ,临床未见缺氧、CO2 蓄积等异常。结论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可以安全的应用于肝脏切除手术中 ,并且可以减少输入库血 ,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4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案及术式等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9例(2例中转手术),手术治疗的术式主要以缝合+大网膜或明胶海绵填塞(18例)和碎肝组织清除+缝合修补(5例)为主,经治疗后33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Ⅱ级以上肝破裂应及时手术,小裂口做U形缝合,较大创口需结扎创缘胆道结构,清除碎肝组织,破碎严重者则行部分肝切除术,同时注意合并伤处理,术后应护肝、抗感染。  相似文献   

16.
肝癌病人生存质量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调查肝癌患者生存质量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指数)前瞻性地测定36例外科肝癌病人在接受手术治疗前以及术后一年内不同时期的生存质量值。结果:肝癌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生存质量减低。手术前平均GLQI生存质量指数为106分,各组分值相近。术后2周和5周所有患者GLQI指数均明显降低,分别为792和82分(P<001),其中老年组较非老年组、肝功能ChildB级患者较ChildA级患者下降更为明显(P<005)。术后第10周和第16周生存质量逐渐恢复,分别上升为98和101分(P>005),仍以老年组和ClildB级患者显得较低,但统计学处理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存半年以上的患者生存质量可超过手术前水平,肿瘤复发病人预后较差,生存质量持续下降(P<001)。联合肝段切除和半肝切除较肝段切除在术后2~5周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更为明显(P<005)。结论:生存质量测定可有效地用于肝癌患者的健康和疗效评估。肿瘤复发、肝功能障碍以及早期手术创伤是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胆石症术中出血的原因,寻找预防和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6例肝硬化并发胆石症的治疗情况。结果:9例肝功Child C级术中出血量平均1704ml;12例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对照5s,出血量平均1150ml。8例术前血浆白蛋白<3.0g/L,出血量平均1736ml;6例血浆胆红素<59.85mol/L出血量平均167ml。结论:术中出血与肝硬化病理基础有关,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白蛋白、血浆胆红素是评价手术危险性的主要因素,积极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方式能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