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和顺方言中,助词"哩"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相当高.结构助词"哩"兼具普通话中三个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作用;动态助词"哩"与普通话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的"着"用法相同,同时动态助词"哩"还具有指明动作或事件在过去发生的作用,这一作用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的"相同;另外"哩"还可以作为语气助词来使用,可分别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等各种不同的语气.  相似文献   

2.
新余方言中,作为单音节形容词A的重叠式AA,在语义程度、与程度副词的组合能力以及语用功能等三方面都与A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新余方言三片中,大部分AA的语义程度相比A都加深了,但在句法上仍能与程度副词"有咩的"或"有忽的"(有点儿)组合;北片下村话与东片姚圩话的AA带上结构助词"哩"或"哩个"后充当状语或补语时,"AA哩"与"AA哩个"的语用功能不同,而中片河下话却并不存在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和顺方言中,助词"哩"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相当高。结构助词"哩"兼具普通话中三个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作用;动态助词"哩"与普通话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的"着"用法相同,同时动态助词"哩"还具有指明动作或事件在过去发生的作用,这一作用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的"相同;另外"哩"还可以作为语气助词来使用,可分别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等各种不同的语气。  相似文献   

4.
曲沃方言属于山西方言汾河片绛州小片,是"晋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哩"字作为助词的用法在曲沃方言中极具特色,不仅使用频率高,而且功能多样,位置灵活。采用举例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山西曲沃方言助词的语法规律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在萍乡话中,"个"的用法十分丰富,可以作名量词、指示词、助词和标记词。其中名量词"个"只能计量时间名词"礼拜""月"和名词"人"。指示词"个"则保留了古代汉语中的部分用法,既可以独用,作句子的主语,指称定指的人、处所、时间或事件;也可以与"史[s?35]""里"组合成"个史""个里",指称事件的状态、程度、行为方式和方位处所。另外,助词"个"分为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种;标记词"个"是萍乡话中特有的现象,主要起焦点标记、语气停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五华话的量词重叠形式颇有特色,有"从"形式、"一AA哩"形式、"A实A哩"形式。三种重叠形式在句法功能和语法意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丰城方言的代词构成方式较为丰富,其功能比较复杂,与宜春话略有不同.1.人称代词.丰城方言人称代词复数的表达法较丰富,显示了其不同的继承的底层.2.表处所的指示代词.其中远指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相对不远或看得见的,第二层次是相对很远或看不见的.远指和近指的不同是通过音长的差异来体现的.3.疑问代词.丰城话"许里、什里"等疑问代词多是由指示代词通过变调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8.
关中方言从《歧路灯》里所传承的语法现象主要是:祈使句以"去"字煞尾以及"的、了"处于动趋式之间的特点,"不得"的"不能、无法"等意思和"只得"的"只好"义,"叫、教、着"用作使令介词的特点,"强如"的"比得过"义和"不胜"的"比不过"义,语气词"哩"用如"呢"以及旬邑方言"哩"字用作结构助词"的、得"等等。  相似文献   

9.
公元7、8世纪的藏语与藏文应该具有更加紧密的对应关系,如今藏语的各个方言都发生了很大的分化。本文把拉萨话和同仁话及书面语的格助词作比较,说明格助词la,gi,nas,gis和na等藏语不同方言中变化、用法及区别。  相似文献   

10.
宁乡话中的完成体助词有多个.本文描述了这些助词使用的话语范围.  相似文献   

11.
纵观《桃花扇》全剧,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表现出轻“情”重“节”、抑“情”扬“节”的特点。可以说,《桃花扇》一剧是以“情”为主线,以“节”为旨归。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中既有时代原因,也受当时社会思潮、作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学界近十年在唯物史观这一领域内对原著文本的探究中存在的两个“盲区”:一是对恩格斯独著文本的“忽视”;二是对马克思中后期文本的“忽视”。指出唯物史观的倪现、嬗变是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尤其是对英、法、德三国在社会发展中生产方式变革的深刻分析而渐渐成熟的革命性理论体系。认为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文本的探究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界定"淫秽"应以社会法益为基准进行事实考察;不能以国家法益或个人法益为基准,对"假想侵害"进行救济。从"质"的规定性看,"淫秽"需要根据社会一般人观念进行价值判断,不能以法官或行为人的价值观为依据;"淫秽"具有时间上的可变性、空间上的趋同性和规范语境上的差异性。从"量"的规定性看,应"从树看林",将淫秽性与其他价值属性(不限于文艺性、科学性)进行比较衡量;不能"从林看树",仅仅进行粗糙的整体考察。  相似文献   

14.
“则巴”最初有两种使用情况:一是连词“则”与副词“已”的连用,一是连词“则”与动词“已”的连用。第二种使用情况的句法类型有三种:A单词+则已,B短语+则已,C小句+则已。助词“则已”的形成与B、C式相关。C武在汉代就已出现,“则已”可看作助词,清代C式例句增多,助词“则巴”成熟。隐喻机制、句法位置、韵律和谐及较高的使用频率是其成词的动因。  相似文献   

15.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把《诗经》中的“言”、“于”、“薄”等虚字看做“音节助词”,不符合汉语语法体系的词类划分标准,故应采用“衬字”的概念;衬字不仅存在于可歌唱的诗、词、曲中,而且存在于不用于歌唱的文体和成语中。  相似文献   

17.
刺树信仰及其所形成的仪式,是中越边境金平县境内太平村哈尼人文化的重要特征。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从挂刺与生育习俗、挂刺与"治疗"、挂刺背后的文化归属三个方面作了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陈子昂向来被视为唐诗风气转变的关键人物。这一结论的由来,主要凭据是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呼唤诗歌革新的言语。然而通过细读《修竹篇序》,并考察陈子昂生平为人,却能发现陈子昂引领唐朝诗歌理论革新的定论值得商榷。其真实情况是《修竹篇序》对于齐梁诗歌的批判有失偏颇,而陈子昂只是口号式地提出“风骨”、“兴寄”,相关诗学理论的总结和提升有赖他人创作实践的弥补与总结,由此成为盛唐诗歌努力追求的精神方向。  相似文献   

19.
对"三增九虚"的批判是《论衡》一书的重要内容,也是王充"疾虚妄"的直接对象。在批判虚妄推翻一个现存世界的同时,王充也构建着他的世界。"破""立"之间,对以虚幻为显著特色的奇幻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疾虚妄"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玄幻小说发展的枷锁,而其理性精神为奇幻小说增添了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以日语的母语话者的AIDUCHI为基准,将中国的高水平学习者的AIDUCHI进行了功能方面的分类,考察学习者使用的AIDUCHI在各个分类里将如何体现。在考察中,将说话人提供的信息分为“确定”的信息与“不确定”的信息。以“确定”信息为背景,把学习者的AIDUCHI分为“已理解”、“已理解+确认”、“已理解+态度”三种功能,分析了学习者如何通过“重复”、“换言”及“肯定”、“否定”、惊讶等的“情感表露”及“评论”等AIDUCHI的形式体现这些功能的例子。考察结果显示作为考察对象的学习者虽然日语能力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在AIDUCHI的使用上呈现出不稳定性、不均衡性和使用不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