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作为有独立社会地位的士阶层在楚国形成于楚庄王至楚惠王时期。楚国士的来源复杂,除了传统旧贵族的没落和平民知识分子上升为士之外,异族的政治避乱者、灭国将领、战俘及其后裔等,都成为楚士的组成部分,其中一部分成为楚国的军事将领和中高级行政官员,为楚国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楚国的土地规划技术、筑陂技术、淤灌技术、提灌技术、排灌技术、堤防技术等农田水利技术,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楚国农田灌溉职官和管理运行机制,并简要分析了农田水利技术在楚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教育发展有利于农业劳动者阶层向上流动,另一方面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制约农业劳动者阶层顺利向上流动。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促进农业劳动者阶层向上社会流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合理分配教育资源;逐步改变高考录取的"城市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正社会学家肖恩·里尔顿和坎德拉·彼斯奇夫在研究里谈道:在过去四十年里,富裕阶层远离大众的速度,远远超过贫穷阶层与其他阶级隔绝的速度。现今美国社会里最富裕的那群人,也就是人们通常戏称的全民中的"百分之一",过着修道院式的隐居生活——当然,得赶紧补上一句:"修道院"高踞于芸芸众生之上,"隐士"们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相似文献   

5.
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农民工阶层是当代中国农民的主体阶层,在改革开放前后其结构发生巨大变迁,究其原因,主要有:农村体制改革为其变迁提供了必要前提,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大量就业机会的并存为之提供了客观基础,市场取向的改革推动了这一变迁,经济利益驱动是其内在动力,农民传统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则对这一变迁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层有了新的界定;中间阶层在我国具有较强的行业、地域、文 化等特点;这一阶层在当今中国社会中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社会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消费 各个领域都有很强的引导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间阶层的发展受到抑制。在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必 须努力解决其中的问题,使中间阶层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基本特点和技术体系,参照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新动向、新理论、新方法,阐明了中国农业走向21世纪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特点、途径和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中国农业道路的正确选择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曲靖师范学院历史学与公共管理系杨朝云副教授出版新《中国隐逸化史》。该书试图以时代背景为线索,考略古代隐士类型及隐逸化。探讨隐士产生和存在的化背景,又具体地描述了各类隐士的特征。同时,通过隐逸精神价值对出仕主流价值观念系统叛逆的分析,有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农民主体阶层结构变迁及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农民工阶层是当代中国农民的主体阶层,在改革开放前后其结构发生巨大变迁,究其原因,主要有农村体制改革为其变迁提供了必要前提,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大量就业机会的并存为之提供了客观基础,市场取向的改革推动了这一变迁,经济利益驱动是其内在动力,农民传统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则对这一变迁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阶层的变化,旧的社会分层逐渐解体分化,中间阶层在重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在总结中国中间阶层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的同时,重点探讨了其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产生的影响,提出当前培育中间阶层的着眼点,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中间阶层的发展壮大、维护国家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来,《庄子》变形艺术研究在大陆日益受到关注且不断突破。研究著作主要从变形形象、原始思维、寓言、楚文化、浪漫主义和美学等角度进行研究,对《庄子》中的变形类型、特征和产生的原因等都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不足:变形的定义不够明确,分析不够到位,与庄子思想有一定差距等。  相似文献   

12.
崇陶现象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后世文人对陶渊明不慕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归隐田园的隐逸行为的推崇;其次,是对陶渊明平淡自然的田园诗中表现出的归隐之乐和宁静心态的向往和崇敬。崇陶现象的产生及流变,不仅表明了道家隐逸文化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影响之深,而且也是儒道思想互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楚凋“唐音”歌吟是我国传统吟诵众多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文章阐述了楚调“唐音”歌吟(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源流,并对其基本特点进行归纳与总结。楚调“唐音”歌吟可吟多种诗词体裁,且在同一首诗(词)中可分别采用如歌、如诉、如泣三种吟唱模式,为丰富吟诵音乐形态的地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折衷”是刘勰的主要论文方法,《文心雕龙》“变乎《骚》”一语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折衷”思维模式。在刘勰看来,体“资于故实”、数“酌于新声”是文“变”之“势”、“理”,而《楚辞》则是对这两者的集中体现。“变乎《骚扩者,实指《骚》(概指《楚辞》)为文“变”之典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理状况、气候条件、作物布局、农业昆虫种类与分布为害特点等因素,将陕西农业昆虫地理区划为2界6区.两界以秦岭为分界线,其中古北界包括陕北风沙滩地农牧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农林牧区,渭北旱原粮油烟果区及关中平原粮棉油菜区4区;东洋界包括秦巴山区农林果区和汉江盆地稻油果区2区.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终极价值是"立人",教育最基本的社会属性是意识形态性。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对教育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功利性和工具性所带来的阶级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借助国家机器遮蔽教育的个人意识、全民意识、人类意识,致使教育承载过重的时代使命而弱化教育的生成性和发展性。当民众主观能动的理性判断能力不足以与不加思考的"习惯性接受"和自我肯定的"立场性接受"相抗衡时,国家机器的强势灌输就使教育的意识形态性空前膨胀,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有可能消解教育的终极价值,使教育不像教育。  相似文献   

17.
闫新虎 《科技信息》2013,(19):160-160,219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从先进教学理念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养、创新思维以及实际动手能力训练这四个方面,来阐述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时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和个人体会。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分析,我们应重视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获得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奇思妙想拿出来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最后还应重视给学生提供实际动手训练和进行创新实践的平台,使他们能充分的展示自我。  相似文献   

18.
传统史观认为韶关地区战国时期已属楚地,但从韶关地区考古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与其相连的湘南地区同期考古文化的比较来看,当时韶关地区并不“属楚”。  相似文献   

19.
计算思维作为人类的一种科学思维基本方式,吸引国内外计算机行业研究者高度关注.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数据库基础课程为例,在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按照讲授课程的特定知识的相关问题用连续的关联性提问引入计算思维的理念,探索学生计算思维培养教学方法,拓展一种以高职学生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教学模式思维.  相似文献   

20.
基层领导干部既是法治建设的主体,又是法治的客体,只有具备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方式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才能依法履职、依法决策,维护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结合“法治曲靖”创建活动,从实践的维度分析当前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现状,剖析制约法治思维的原因,探索了确立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