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适应经济重心转移、“居天下之中”和杨隋王朝大统一的需要,隋炀帝在河北、山东,特别是江南经济发展和储仓皆满的物质基础上,总结隋文帝建造世界第一大古城大兴城的经验,仅用10个月就完成了宏丽超过大兴城的世界第五大古都洛阳的建设,从而,以中和理念在“天下之中”的洛阳建成了最关的繁华古都,把全国的中心移向中原,第一次形成长安、洛阳、扬州三都制,加强了统治阶级的高速运转,加强了各民族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大业之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08,(4):8-9
辛格:首次访问中国;刘建超:台湾、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泰国新总理“李沙马”:特赦他信,“他们并无过错”;俄罗斯:比斯开湾“大练兵”;布什:最后一次国情咨文,老调重谈.  相似文献   

3.
元世祖忽必烈是少数民族中第一位统一中国的皇帝。他之所以能夺取帝位、统一中国,与他的政策转变关系极大。他放弃掠夺、屠杀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改变我国“重农抑商”的古老传统,努力发展商业、交通,并鼓励开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改变游牧民族的“万世国俗”,坚决实行符合封建经济发展的“汉法”,采用了中原王朝封建的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顺应了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为他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近代美日对台湾的觊觎,今天美日“以台制华”政策及美国全球战略和亚太地缘战略,无不基于台湾地缘战略的重要。台湾是中国海防的前哨,是进出太平洋的瓶颈,是中国维护海权利益的基地和发展经济的海上生命线。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最终统一,是中国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大量史实证明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1 )台湾得名。台湾曾是以各种不同的名称出现在祖国的历史文献上。汉代的“东鱼是” ,三国时的“夷洲” ,隋、唐、宋三朝时的“流求” ,元代的“琉球” ,明朝时的“东番” ,都是指今天的台湾 ,而“台湾”二字的出现 ,是在明朝万历年间。郑成功收复台湾改名东都 ,其子郑经统治时期又把台湾改名为“东宁” ,清兵驻台湾后复名“台湾” ,沿袭至今。( 2 )唐以前的台湾与祖国大陆。早在秦汉以前 ,中国文献里就有关于台湾的种种传说。到汉代 ,随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对台湾也有了较明确…  相似文献   

6.
读编往来     
我看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清华大学学生问布什:为什么美国总是讲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不讲和平统一!布什不作明确回答,只是把“和平解决”解释为和平对话,既不讲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对话,也不讲海峡两岸的统一,这是因为美国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美国从未讲过“反对台湾独立、支持中国统一”的话,从《上海公报》到以后的所有文件、声明,美国一直表示台湾问题要“和平解决”。所谓“和平解决”,无非是两条:一是和平统一,一是和平独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美国的对台政策是支持台湾当局走…  相似文献   

7.
研究度量衡史,统一是重要问题之一.在中国度量衡历史上,有过三次大统一:第一次是秦始皇结束了战国时的混战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国以后;第二次是隋文帝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隋朝以后;第三次是在推翻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以后.这三次统一度量衡,其目的都是相同的,但三次统一前的时代背景不同;政治形式不同;度量衡混乱情况也不相同.这三次统一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极其巧妙方法,却都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不能不让人叹服和钦佩,也成为世界度量衡史上的典范.通过这三次度量衡的统一,对中国度量衡演变与发展,也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1949年底,杜鲁门政府从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出发,决定调整其对华政策,即由战后的“介入”政策转为“脱身”政策。该政策表现在台湾问题上就是,“撒手”了之,放弃干涉。然而,随着中苏结盟以及固有的反共思维的反弹,美国国内掀起一股“麦卡锡主义”恶浪,这使美政治环境严重恶化,杜鲁门政府的对外战略指导思想因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对台政策彻底改弦易辙,美军派遣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企图以武力保护台湾,阻挠中国领土的统一。从此,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航道上的一座暗礁。  相似文献   

9.
阿富汗打恐、打伊倒萨、巴以冲突,又加上东南亚接过发生恐怖袭击、朝鲜半岛核问题突然加剧,美国不得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亚洲。可以断言,在21世纪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将会身陷亚洲,随之而来的“亚洲麻烦”也将“无处不在”。台湾问题已经成为中美博弈的焦点,美国的台湾政策变化直接影响到中美关系的好坏。现在,台湾问题已经成为最有可能引发中美发生直接冲突的一个因素。美国的台湾政策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在两岸关系的总体上“制独阻统”,以阻统为重点;二是政治上“促谈不促统”;三是军事上制造两岸军力的“动态平衡”,不断向台…  相似文献   

10.
前有李登辉,后有吕秀莲,“台独”分子一再信口雌黄,但改变不了铁的事实: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都是炎黄苗裔,同气连枝,血肉相连。虽然台湾目前尚未与祖国大陆统一,但台湾终有一天会回到祖国怀抱。这已一再被历史所昭示。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是在美苏冷战与中国外交战略发生重大变化的特殊背景下爆发的,在危机中,美国继续采取分离台湾与中国大陆的政策,而中国领导人在台湾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和全面的决策,挫败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中美的对抗关系在第二次台海危机中得到鲜明的体现,而第二次台海危机也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到美台关系的重大影响,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在收复台湾,统一祖的策略上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建国初期,准备武力解放台湾;五十年代中期,谋求和平解放;五十年代后期,实行“一个中国”原则下的“联蒋抗美”政策;自六十年代初期起,形成以“一个中国”为核心的“一纲四目”政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第一次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展开;第二次围绕姓“社”姓“资”、姓“公”姓“私”问题展开;第三次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展开。三次思想大解放厉一脉相承,因而具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又各有侧重,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三次思想大解放的比较研究,积极探索第三次思想大解放的着重点、目标指向和具体要求,对于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跟美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战争挑衅和策动“停火”阴谋的同时,国际上不断出现混淆是非的荒谬论调,把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内政问题说成是国际问题,硬说中国人民解放自己的领土台湾的行动造成了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最典型的例子如英国首相邱吉尔二月一日在英国下院公然宜称台湾问题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问题”。二月四日,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向下院发表一项关于台湾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位;第三次思想大角放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上获得了重大突破。这三次思想大解放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与手段循序展开,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和严密的逻辑关系,它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国家统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实现祖国统一必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具有极强的凝聚力,两岸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台湾回归祖国,不仅对两岸经济社会发展有诸多好处,而且反过来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应特别注意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升综合国力;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化、法制化建设;三、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方针,确保香港、澳门的稳定与繁荣;四、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台独”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相似文献   

17.
据德国《时代》周报报道,德国内政部不久前就统一后的德国称谓起草了一份文件,规定如下: 法律上对西部的完整提法是:“1990年10月3日之前状态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领土”或者是“不包括统一条约第三条所述领土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领土”。  相似文献   

18.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和汉族人民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联系,早在古地理名著《禹贡》中就有了。事实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很早就有人浮海东渡,络绎不绝。然而作为政府部门派出巨大的船队,从大陆横跨海峡到达台湾的,最早要算三国时吴黄龙二年(公元二三○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和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到台湾实行一段时间的统治。这次远航,是从会稽地区(今绍兴)出发的。 为什么这次远航的出发地选择在会稽呢?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会稽,又称越州,是我国造船和航海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较早的历史文献,如《周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第一、第二代领导核心,实事求是地面对台湾问题,最终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第三代领导核心面对台湾政局的重大变动,国际格局的巨大调整,将这一政策灵活应用,在台湾当局执意制造分裂的情况下,最终没有使两岸关系走向完全僵化,而随大陆经济的发展,统一力量的筹码越来越重,相信会最终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问题。因美国插手台湾,且把它作为遏制中国的基地,打乱了中国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面对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又调整对台政策,严重干扰了祖国的统一进程。面对未来我们应在经济、政治及两岸文化交流方面进一步发展,做好一切准备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