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就《汉语札记》中的属格标记"之"与《马氏文通》中的介字"之"在偏次时的用法进行对比研究,重点研究"之"的隐现问题,发现在此问题上,马若瑟的视角主要在西方语法体系,同时也注意到了汉语特有的语感问题。马建忠主要从汉语自身特点来看,主要关注韵律、音步、强调、省略、语气等修辞方面的问题,对西方语法体系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次"理论是《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拉丁语法的"格"而又不同于"格"。马氏基于汉语无词形变化的实际,抓住语序这一关键,探究词与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对于汉语语法分析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作为汉语语法初创期的产物,"次"理论还有矛盾失误之处,应客观看待。  相似文献   

3.
严佳  穆连涛 《科技信息》2011,(31):262-262,274
受"汉语易学轮"的影响,许多来华耶稣会士认为,汉语语法较拉丁语法更为简单易学,因此与同时期的汉语语音、词汇研究相比,汉语语法研究相对薄弱。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仍有两部有关汉语语法研究的著作完成,尤其是马若瑟的《汉语札记》,更是代表了这一时期来华西方人在汉语语法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并对日后来华西方人的汉语学习具有相当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德熙先生的《语法答问》标志着国内学者运用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研究汉语语法在理论上达到了一个高峰。《语法答问》阐述的许多重要理论观点都是结构主义语法理论的基本主张。在讨论汉语语法问题的过程中.《语法答问》对结构主义语法理论有重要的发展。《语法答问》依托结构主义语法理论为汉语语法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同样根源于结构主义语法理论。  相似文献   

5.
《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将名词宾语分为14类,第14类实际上是"杂烩"。《动词大词典》采用格语法的理论来分析这一问题,分析出汉语的格关系共22种,比较全面系统。但是,因为汉语谓宾关系①复杂,《动词大词典》仍存在不足和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马氏文通》以来的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反思,认为汉语语法研究从一起步就陷入了对西洋语法的盲目模仿,之后虽有“中国文法革新”等反对模仿的语法讨论,但至今汉语语法研究仍未能跳出西洋语法的定势框架。汉语语法学家只有深入研究汉语语法的特点,正视汉语语法研究的偏差,方能摆脱困境,求得汉语语法研究的“再生”之路。  相似文献   

7.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下称《文通》)系统划分了汉语词类,研究了汉语句法规律,在我国传统语言学(小学)的基础上开创了语法研究的新天地,使汉语语法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许多分析和结论至今仍为我们所继承。《文通》仍然是一部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典籍。本文想就《文通》在句法研究上取得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以便向方家请教。  相似文献   

8.
朱少峰 《科技信息》2011,(9):I0134-I0134
《红楼梦》所使用的语言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的典型代表,标志着现代汉语的发端。本文以《红楼梦》为基本语料,主要结合语法意义、语义指向、音重、焦点和主观量等方面,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对范围副词"就"的用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朱德熙先生是极富创新精神的语法学家,其著作《语法讲义》和《语法答问》最能体现他语法研究的特点。在四个方面尤其能展示其语法特色。即善于借鉴国外新的语法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汉语的特色加以吸收、运用;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并重新认识其特点;注意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结合;对语法现象进行细腻的描写。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具有丰富的量词,其语法功能之一是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多种语法意义,但是,并不是所有量词都能重叠。是故,以《现代汉语八百词》和《汉语口语语法》中列举的量词为基础,以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网上语料库中的现代汉语语料为考察对象,考察和分析了汉语量词的重叠规律和重叠能力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1.
副词一直是汉语词类研究中引起争议和存在问题最多的一类。本文以《史记》副词"相"为研究对象,运用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试图通过该书中"相"字的考释来说明西汉汉语发展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汉语句型的功能分析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这种分析不是在西方句法“主动宾”框架之上的“语用”分析,更不是以往所谓的“句类”分析,而是汉语句子结构类型的本体研究,是在深刻认识了汉语文化特征后,汉语语法学理论和方法的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运用现代汉语词汇及语法方面的理论知识,把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历时和共时相结合,从语法化及词义引申两个方面分析了现实生活中"X手"类表人名类词缀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原因。  相似文献   

15.
根据词的意义聚合关系的不同,词有同义与反义之别.由于语言在不断发展演变,因此,这种反义词的聚合和同义词的聚合一样,是在共时的平面上而言.以《吴越春秋》中的同义词与反义词为研究对象,运用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统计与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揭示了《吴越春秋》的语言特色,肯定了其重要的语料价值和在汉语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比较汉语"但是"、"却"和英语"but"的语义异同,探讨了它们互译时的制约条件及英汉两种语言把它们分别归于不同词类系统的原因所在,指出汉语语法论著在解释汉语转折连词以及转折连词和副词连用时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汉语转折词用与不用以及用什么转折词所表现出的语气强弱的差异和英语的互译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安徽颍上方言中“搁”字的语法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了"搁"字在颍上方言中的特殊用法。通过与普通话中"在"字结构的比较,彰显出颍上方言中"搁"字结构在语义涵盖、语法环境等方面的特色,并尝试探讨"搁"字结构不能引进动作终结点的原因。这对于挖掘颍上方言语法的地域特色,了解其语言发展的历史踪迹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李娜 《科技信息》2012,(20):198-200,202
Recent years have seen a resurgence of interest in the role of grammar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Grammar teaching has become a preoccupation among more and more language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This paper sets out to compare the views of grammar teaching in the Grammar-Translation, Audio-Lingual and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points, the status of grammar teaching, the different methods in the instruction of grammar, the teacher’s role in grammar teach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three approaches with detailed examples and the effect of the three approaches to grammar teaching.It is concluded that grammar teaching should subscribe to an eclectic approach, that is,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strong points of each approach and avoid their weak points. Moreover, grammar teaching should b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variables of learners and teaching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早期语法学著作语义分析的考察,认为语义指向分析在早期的语法学著作中就有相当的实践,并进而将语义指向分析的演进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期:朦胧时期、萌芽时期和探索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