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浙江湖州素有丝绸之乡的称誉,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就开始养蚕。民间蚕神故事及蚕神信仰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尤以明清两代为最盛,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普通百姓,牵涉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风民俗等各层面。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着重论述以下三个方面:一,通过对湖州地区丝织业发展的考察,揭示民间蚕神信仰兴盛的重要原因。二,透视民间蚕神故事及蚕神信仰从嫘祖到马头娘的历史演变,揭示蚕神信仰在地域上的差异性及其包容性。三,纵观蚕神信仰的广泛影响,探讨蚕神信仰对社会所产生的体现以农为本的思想,求得心理安慰,传播蚕业知识,产生新的人生礼仪习俗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养蚕业同比效益下降,略阳县蚕桑产业出现严重萎缩的问题。通过对小蚕专业化饲育,大蚕省力化饲养,自动化上蔟等技术的应用探讨,初步解决了养蚕环节中省力、省工、降本节耗等问题,提高了蚕桑经济效益,为略阳县蚕桑业可持续发展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族权(世袭特权)与等级制是民间宗教的两个显著特点.民间宗教是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礼教伦理等历史条件与底层民众的生活条件,思维方式相互作用的产物.本文从分析民间宗教信仰者--农民阶级的文化观念和封建思想入手,列举明清民间宗教各教门的事例来说明民间宗教的族权(世袭特权)与等级制度的普遍存在,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4.
西方近代化蚕学理论和养蚕技术于晚清传入中国.其内容主要包括蚕体解剖学、蚕体病理学、巴氏制种法、栽桑与养蚕技术等.栽桑与养蚕技术,有的与中国传统方法如出一辙,而其中化学杀虫剂和近代化喷雾器对晚清中国蚕业来说.是全新的东西.它们是近代化科技的产物,传入中国后,对中国蚕桑业的近代化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各样曾被国家“管制”的民俗逐步重新活跃于民间社会.曾经被当成“四旧”的许多传统文化在现实需要的召唤下得以解禁.国家需要征用曾被当做“迷信”而摒弃的民间活动或仪式,重新“填充”文化内涵.同时,民间社会也需要将国家以象征符号的形式内置到自身文化体系中,借助官方力量来整合资源.由此,一个与官方文化既保持一定距离又保持适当接触的民间文化又活跃在世人面前,我们可以从民俗活动变化中感受到国家的在场,也可以在国家与民间的关系中体察到民间的智慧,国家象征性的出现以及实体性地与民间联结,民俗活动在传统与现实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6.
南充作为嘉陵江中上游流域丝绸名城,不仅是中国蚕桑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南方丝绸之路重镇,享中“中国绸都”称号,养蚕制丝经久不衰,民间亦有深厚的蚕神信仰和社会风俗,因而对于南充蚕桑历史与文化的发掘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探究古代巴蜀历史原貌,更能够促进和繁荣当地经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族权(世袭特权)与等级制是民间宗教的两个显著特点。民间宗教是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礼教伦理等历史条件与底层民众的生活条件,思维方式相互作用的产物。本文从分析民间宗教信仰者——农民阶级的文化观念和封建思想入手,列举明清民间宗教各教门的事例来说明民间宗教的族权(世袭特权)与等级制度的普遍存在,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8.
洪秀全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把基督教教义、仪式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小农意识以及民间宗教交糅融合。洪秀全的宗教思想从形式上看是试图以西方基督文化来代替中国传统文化,但事实上并未突破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都产生了背离。其宗教思想虽然对近代社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也是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台湾岛上东埔社布农人的主要作物,从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由小米、水稻、番茄到茶的转变,不但具体呈现出其不同时代的社会性质,以及当地布农人如何在外在的历史客观条件中,经由原有hanido信仰与人观来理解、转变,乃至创造有关新作物的活动及其文化意义。更重要的是透过以作物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使我们得以超越传统与现代、前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礼物经济与商品经济、为使用而生产与为交换而生产等二元对立观念的探讨之限制,而能进一步呈现出“经济与宗教的区隔和经济的独立自主性”如何浮现,以及“纯粹布农人社会如何消失”也调节了物质论与象征论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与民间信仰对泉州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政治上,泉州宗教与民间信仰的"正统"意识与"寻根"意识有利于促进政治和谐;经济上,泉州宗教与民间信仰蕴含的商品交换意识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文化上,泉州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存在有利于促成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局面的出现。与此同时,宗教与民间信仰对泉州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4.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行力学教材和普通物理教材大都把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矩守恒定律视为质点组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的推论,忽视了守恒星的本质意义,是不正确的.本文绘出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