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应用聚类方法对溫带山地灌草丛群落进行定量分析,过程如下:(1)计算群落的相关矩阵R;(2)求模糊等价矩阵B~*;(3)用不同水平截距APH将群落逐步聚类;当APH=0.425时,将溫带山地灌草丛群落划分成10个群丛。它们是细柄草+黄背草群丛,野青茅+白颖苔草群丛,黄背草+获群丛;黄背草+绿毛鹅观草群丛;黄背草+白羊草群丛;白羊草+隐子草群丛;白羊草+大穗结缕草群丛;白羊草+南牡蒿群丛;白羊草+百里香群丛;白羊草+长芒草群丛。同时详细分析了灌草丛性质、成因、演替及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退化羊草草原浅耕翻处理植物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退化羊草草原浅耕翻处理后植物群落恢复演替动态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报道.11年的变化结果如下:处理群落种的丰富度增加.群落种多样性指数在11年中的分布符合方程D=2.43-0.49t+0.04t2,均匀性指数分布符合方程E=1.43-0.85t+0.027t2.群落密度和生物量均较处理前有显著的增加.羊草是造成群落密度和生物量变化的最主要种群,其重要值在11年中分布符合方程I=202.9-78.4/t-0.22/t2,表明在演替开始的前几年羊草恢复较快,随着时间的延长,增加变缓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11年的恢复过程可划分为羊草+少年生杂类草、冰草群落(1—4年);羊草群落(5—8年)和羊草+冰草+多年生杂类草群落(9—11年)三个群落阶段.11年的恢复处理群落并未恢复到原生羊草草原群落的水平、演替将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ALOS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的典型家庭牧场进行了草地利用单元划分和状态-转换模型的构建,在家庭牧场尺度上开展了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及资源优化的配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可划分为两种利用单元,第一种为广泛分布于研究区的高平原-冲积物暗栗钙土-羊草(Leymus chinensis)+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地单元,占草地面积的98%;第二种为位于5号牧场北部的低地滩地-草甸土-灰脉苔草(Carex appendiculata)+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草地单元,仅占草地面积的2%.第一种草地利用单元的状态-转换模型存在羊草占优势和羊草退化的两个生态状态,依据演替顺序,第一个生态状态包括3个植物群丛,分别为羊草+贝加尔针茅+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羊草+寸草苔、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寸草苔群落,面积占77%;第二个生态状态只有糙隐子草+寸草苔1个群丛,面积占21%.说明该区草地退化状态不是很明显,通过一定的恢复措施可较易转换为羊草占优势的生态状态.  相似文献   

4.
牧草是草地的基本组成部分,对改善草地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羊草是吉林省西部草原主要的牧草之一。本次实验通过对实验样地进行盐碱胁迫、土壤紧实度、施肥三种干扰处理,对样地内羊草的根密度季节平均值、根密度峰值进行测量比较,分析出适于羊草根茎生长的土壤环境,对改善西部草原的退化和盐碱化、改良草地草原和人工种植羊草均具有指导作用。本次实验结果表明p H9.19~8.08、土壤容重1.25 g/cm3以及施加NPK混合肥是促进羊草根生长发育的三个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北地区野生榛林的群落特征与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资料和实际调查,对野生榛林的生态地理分布规律、群落结构特征、主要群丛类型特点进行了总结与描述,针对各群丛动态规律,提出了具体的经营意见和技术措施。为野生榛子经济林的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省松嫩草原资源十分丰富。在广阔的草原上生长着几十种优良牧草。特别是根茎型禾草草原-羊草分布的很广,在草甸草场中多为建群种。羊草的侵占性,适应性很强,抗寒、抗旱,耐碱、耐践踏,适口性强,营养价值高,是一种优质野生牧草,素有性畜的细粮之称。所以羊草草场对这一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丰美的松嫩草原,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7.
典型草原7种植物的放牧退化敏感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针茅 羊草草原三个不同退化强度群落中7个植物种-大针茅、羊草、羽茅、糙隐子草、洽草、冷蒿、星毛委陵菜的地上生物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化强度的增加,大针茅、羽茅地上生物量明显降低,糙隐子草、星毛委陵菜的地上生物量持续地增加,变化规律比较明显.根据距离系数和相对敏感度的特点,可把7种植物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包括羽茅、洽草、冷蒿、大针茅四种植物,当草原从无退化阶段发展到中度退化阶段时,它们的退化敏感度较大,其退化敏感度大小依次是:羽茅≥洽草>冷蒿>大针茅;可把它们作为草原发生中度退化的指示植物,其中羽茅、洽草具有相对较强的指示意义.另一类型包括羊草、星毛委陵菜、糙隐子草三种植物,当草原从中度退化阶段发展到重度退化阶段时,它们的退化敏感度较大,其敏感度大小依次是:羊草>星毛委陵菜>糙隐子草,它们可被作为草原从中度退化向重度退化发展的指示种,以羊草的指示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8.
东北师大草地研究所从1986年开始由刘庚长副教授承担了国家下达的“羊草草原碱斑治理方法的研究”项目,经过两年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解决了在严重(pH10.5以上)光碱斑上播种羊草,羊草种子不发芽、烂芽和幼苗旱死两个难题,并取得了新突破。使严重的光碱斑草地在一年内长出羊草,把已经毁灭多年的羊草草原恢复起来。这项成果对保护我国羊草草原资源不减少、不毁灭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项科研成果也解决了羊草草原碱化、退化的问题。从研究中得出羊草的个体寿命和根茎繁殖形成的群体年龄结构和生产力结构,发现羊草具有百年高产的遗传特性,为建设百年高产羊草草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羊草草原群落18年的动态监测数据及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在对草原植物进行能量功能群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年降水量、生长季降水量(5-8月)对草原群落生物量、能量功能群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群落生物量构成中高能群所占比例最大;低能群最小,群落生物量的年际波动与高、中能群生物量变动趋势一致,而与低能群不相关;群落生物量和高能群生物量均与年降水量显著相关;中、低能群生物量则没有受到年降水量的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干旱半干旱区草原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特别是群落能量变化规律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羊草草原返青期遥感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羊草返青期遥感识别方法对于模拟及预测内蒙古草原植被物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识别内蒙古羊草草原的返青期,本研究基于250m分辨率的MODIS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时序数据,首先分别采用双高斯函数、多项式、S-G滤波3种拟合方法对原始NDVI时序数据进行重建,然后进一步分别采用最大斜率阈值法、动态阈值法及滑动平均法对重建的最优NDVI数据进行返青期识别,并利用33个样本点的返青期地面观测数据对遥感监测结果进行了地面验证.结果表明,"基于S-G滤波拟合的滑动平均法"是内蒙古羊草草原返青期的最佳遥感识别方法,可以此为基础开展内蒙古草原主要植被返青期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元谋干热河谷植被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热的河谷气候所引起,这种气候与典型热带草原气候近似,仅热量偏低.植被的植物区系组成明显以热带成分为主,其中有些属与近代典型热带草原有联系.通过研究,已确定9个群丛,以扭黄茅群丛分布最广.按法瑞学派的分类原则,排列出一个“群目-群属-群丛-亚群丛或群丛变型”的分类系统表,各级分类单位都有自己相应的特征种或区别种.初步归类,整个地区有1个群目、2个群属、9个群丛、6个亚群丛、3个群丛变型和2个群丛相.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94、1995两年的近地面光谱反射特征数据,分析了草甸草原与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之间反射特征的差异,主分量分析(PCA)结果指出,可以利用比值植被指数和四个波段反射率之和将荒漠草原与典型草原明确区分,但典型摹和草甸草原波谱特征分类结果有25%左右的重叠。对草甸草原三个不同群落波谱特征的方差分析(Ducan多重检验)指出,贝加尔针茅群落与线叶菊群落和羊草群落之间有着极显的波谱特征差异,可用P  相似文献   

13.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应用TWINSPAN和DCA对太行山南端野皂荚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与排序研究.结果表明:TWINSPAN将野皂荚植物群落划分为6个群丛,分别是野皂荚+荆条-中亚苔草+荩草群丛、野皂荚+荆条+小叶鼠李-中亚苔草+荩草群丛、野皂荚+荆条+毛黄栌-冰草+中亚苔草群丛、野皂荚+荆条+小叶鼠李-白羊草+冰草群丛、野皂荚+荆条+小叶鼠李-中亚苔草+荩草群丛和野皂荚+毛黄栌-中亚苔草群落.样方和种的DCA排序结果表明,样方的DCA第一排序轴表明决定群落分布的是坡向,从阳坡过渡到半阳坡;种的DCA第一排序轴主要反映了物种生活型的变化,即由中生植物为主过渡到以旱中生植物为主.样方和种的DCA的第二排序轴生态学意义不明显,主要是研究区域尺度较小,群落异质性不明显所致.  相似文献   

14.
浙江金华北山木本植物群落的DCA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浙江金华北山38个样地的38种主要树种的生态重要值,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方法(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A)对该地区的木本植物群落类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浙江金华北山存在11个比较典型的群丛,它们分别为: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群丛、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丛、锥栗(Castanea hennyi) 木荷(Schima superba)群丛、木荷 苦槠(Castanopsis derophylla)群丛、马尾松 木荷群丛、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马尾松群丛、枫香群丛、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群丛、马尾松 短柄抱(Quercus dlandulifera) 杜鹃(Phodedendron sinsii) 木荷群丛、木荷 马尾松群丛和马尾松 黄山松群丛.分析了11个群丛的成员组成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计算了它们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15.
羊草草原产量形成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前言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草原广泛分布在欧亚草原区的东部,在我国内蒙及东北有大面积的分布。在内蒙境内,羊草草原做为地带性草原群系广布于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成为这里主要的草原类型之一。羊草草原与畜牧业有着最密切的联系。由于羊草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都很好,产草量高,草群中有毒有害植物很少,不但适于放牧各种牲畜,而且适于刈草,特别是机械化刈草。因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羊草草原内亚气生藻类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草原生态系统内,亚气生藻类是常见且重要的组分之一.亚气生藻类在羊草草原内的分布规律与羊草草原的植物群落类型、自然地理状况,尤其是草原受到的干扰强度有直接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状态下的割草草场分布有较多的亚气生藻类(28种),其次是火烧草场,而重牧状态下的草场亚气生藻类的种类最少,只有10种.亚气生藻类在草原中生长时往往形成藻类结皮,藻类结皮的存在对土壤温度、土壤的含N量、土壤的保水性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呼伦贝草原选取5种代表性草原群落类型,采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探讨自然状况下草原植被群落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旨在为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草原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大针茅+糙隐子草群落、羊草+克氏针茅群落、克氏针茅+羊草群落和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nner指数)与生产力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是羊草+寸草苔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生产力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群落生产力受物种多样性、物种组成和环境因子等多因素共同影响,不仅仅是由物种多样性决定.  相似文献   

18.
在丽水白云山设立39个样点,调查了54种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重要值.以此为基础,应用基于组平均法的聚类,结合样方实地调查资料,将丽水白云山植被划分为6个植被型11个群丛.39个样点代表了11种植物群丛,它们分别是马尾松群丛、黄山松群丛、木荷-锥栗群丛、柳杉群丛、褐叶青冈-甜槠-短柄枹群丛、杉木-香果树-乌药群丛、杜鹃群丛、合欢-马尾松-杉木群丛、锥栗-枫香-山苍子-( )木群丛、青冈栎-马尾松-黄山松群丛和甜槠群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退化草场浅耕翻撩荒处理后群落演替动态进行了研究,9年的结果如下;群落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在9年中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状发布,植物种的均匀性指数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状分析,群落的稳定性呈波动状态,演替过程可分为羊草11-12年生杂草,羊草群落和羊草10多年生杂类草原群三个阶段,从第7年开始,演替向原生植被方向进行,羊草重要值在九年中分布符合方程y=202.9-78.4/x-0.22/x^2,表明在演替开始的前几年,羊草重要值增加较快,随着时间推移,增加变缓并保持在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草原恢复过程中主要植物根际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动态特征,本研究选择4种典型草原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冷蒿(Artemisia frigida)和星毛委陵菜(Potentilla acauli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栽培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4种植物在干旱胁迫处理过程中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植物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养分差异。结果表明:(1)干旱处理初期土壤水分含量均迅速下降,后期逐渐趋于平缓;羊草、冷蒿和星毛委陵菜等3种植物在干旱胁迫期间更容易在水分缺乏的不同时期出现根系水分提升现象,而且不同植物根际土壤水分提升现象在不同土层深度和不同干旱胁迫时间存在较大差异(P<0.01),羊草在干旱胁迫前期,而冷蒿和星毛委陵菜在干旱胁迫中期。(2)干旱胁迫的持续时间是影响土壤根际水分的最大影响因素,其次是植物物种和土层深度,而且三个因素的互作效应显著。(3)羊草、克氏针茅和星毛委陵菜根际土壤具有明显养分“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