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浒》中有关夫妻称谓的许多方言,如"官人"、"养家人"、"老公"、"盖老"、"孤老"、"家长"、"娘子"、"浑家"、"老婆"、"老小"、"外宅"、"回头人"等,鲜明地体现了宋元杭州民俗文化和地方特征,对这些词语进行考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解读小说文本,更透彻地认识小说作者。  相似文献   

2.
六朝墓志语料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重要的词汇研究价值。其中"摧恸"、"恢岸"、"素牒"、"遐长"、"宰朝"、"恢雅"、"钦风"、"丧殒"、"殇悴"、"信诺"多不被《汉语大词典》等普通辞书所收载,只有个别词语虽被《汉语大词典》立目,但存在义项缺漏。  相似文献   

3.
作为《〈水浒传〉词语正误》的续篇,校订"何妨"、"推开"、"怏怏不乐"、"三猜五猜"、"铁戒箍"、"城池"、"摇旗擂鼓"、"摩拳擦掌"八个词语,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网络党建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坚持"交互性"与"单向性"、"一元性"与"多样性"、"政治性"与"学术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搞好网络党建,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牢牢把握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子》第二章有"万物作而不辭",考察包括敦煌本、简帛本在内的《老子》诸本,其中的"辭"又有异文"始"、辤、■。考察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文字材料中"■"、"辭"、"嗣"、"司"、"治"、"始",以及"厶"、"司"双声符字的使用情况,可知此处的"辭"在《老子》中本应作"■";战国时期""字消亡,在传抄过程中"■"被"厶"、"司"双声符字取代;秦、汉文字系统中"厶"、"司"双声符字消亡,又被转写作"辭"或"始"。其应读"司",义为掌控、支配、控制;训、读为"治"也通。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了体现师生关系"人性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评价体系"客观化"的自然地理教学模式;提出借鉴CDIO教学理念,实现从传授"知识"和考核"学习成绩"向评价"学习成效"和培养"能力"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水浒》中有不少富有地方特色的宋元杭州方言,如"兀自"、"叵耐"、"不迭"、"没脚蟹"、"没巴臂"、"葫芦提"、"可怜见"、"不知高低"、"有首尾"、"皂丝麻线"等,对这些词语进行考析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小说文本,更透彻地认识小说作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考察"荨"字的音义,发现"荨"读作"徒含切"、义为"莐藩、海蘿"的词语已经死亡,而读作"qián"和"xún"、义为"荨麻、荨麻疹"是一个新起的词,这个新词在晚唐以前没有音义来源,只是借用古代字形表示新的音义。"荨"字的特殊音义是汉字形、音、义历时"感染——替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结合计算机教学改革,总结了计算机学科"基础教学小三级"与"教学进度大三级"的"双三级"教学方法,并对课堂教学的设疑、提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阶梯型提问"、"嵌套型提问"、"应用型提问"、"扩展型提问"的实施时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东"、"西"属于人们最常用的表示方位的词语。本文词源、地理认知、文化内涵等方面探讨了汉英语中"东"、"西"两个词语在各自文化背景中的异同及原因,探讨了汉英"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位词不同排序的原因,同时解释了"东西"什物义的起源。  相似文献   

11.
古龙笔下的武侠世界中有"七种武器",可谓件件精妙、各有千秋。而在"商场如战场"的今天,对人性"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潜意识"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如能有创意地运用"免费"、"虚荣"、"懒惰"、"好奇"、"恐惧"、"好胜"、"美丽"这七种"武器",那么人们几乎可以在IT商场上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相似文献   

12.
<钳工工艺>是一门公认的难教难学的专业课程.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学科特点出发,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工艺理论"、"设备装配"、"加工技法"、"技术概要"四种类型,并以此确立了"课堂讲授法"、"现场见习法"、"小组协作法"、"问题追问法"等四种相应的实用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技艺随朝代更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古汉字造字法"六书"中"形声"、"象形"、"会意"、"假借"、"指事"、"转注"角度出发,追寻造字法与古典园林的联系,对汉字造字法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的应用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学生心理困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的方法对160名农村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农村中学生在成长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是"学习困惑"、"人际交往困惑"和"人格发展困惑".(2)在学习方面感到困惑的问题是"学习困难"、"考试焦虑"、"厌学"、"学习压力"和"缺少自由时间".在"考试焦虑"和"厌学"方面,存在年级差异.(3)在人际交往方面感到困惑的对象是"父母"、"同伴"、"老师"和"异性".与"父母"的交往方面,存在年级差异.(4)在人格发展方面感到困惑的问题是"自我意识发展缺陷"、"情绪困扰"和"青春期困惑".在"人格发展困惑"方面,存在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广东科技》2011,(6):109
1.上半月刊征稿要求本刊的"专栏"、"专题"以及"政界"、"商界"、"学界"三大版块,下设多个子栏目,追求较强的可读性,侧重报道、探讨我省科技界、经济界、学术界的热点、亮点。文稿需主  相似文献   

16.
墨辩与亚里斯多德推理样式的体系类同点何在,是一个困扰中国古典哲学,亦即中国古典法哲学研究的难题。以《墨经》首章为研究对象,通过"成"式推理及其理论基础的概述,对"故"、"所"、"得"、"而"、"後"考释,以陈列"成"式推理的步子,并论述"成"式推理的特点与价值。上篇主要论述"成"式理论基础与推理步子。  相似文献   

17.
软件开发与思维方法密切相关,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是软件开发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分析了软件开发所采用的一些基本思维方法,包括:"全面地系统化考虑问题"、"通过构建模型来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层次化分解与合成"、"先考虑整体、后考虑局部"、"反复实践、逐步深化、逐步完善"、"重复使用"、"突破旧观念束缚、勇于创新"等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教学误区,根据教学实践,在"单音"、"哼名"、"低音"、"性质"、"节奏"、"视唱"方面总结了纠偏与练习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纠正练习中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中庸》是国学之精粹,是以人为本的哲学,是治国之道,又是修身之法。《中庸》中的主张治国、修身、平天下有着紧密的内在关系,但要做到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必须"执两用中",决不能走极端。中庸的目的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即"知行合一"、"道德要求与道德行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构建"道法自然"及"人伦和谐"的"和合世界"。而要达到最高境界的途径,就是按照"天命(规律)和人的理想(需求)相统一"之路,去"知天命"、"用天命"、"合天命"。为此,就必须强化自我教育,通过"慎独"修教,自觉按"天命"办事,提高认识、运用"天命"的能力,要去"行",做到"知行合一"。为了处理好人伦之间的社会关系,就要处理好社会所要求的共性的关系,处理好"五达道"、"三达德"、"九经"之间的关系。只要按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办事,人人至真至诚,"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世界临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如何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最可行的办法仍然是——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传统历法中,把正月、二月、三月称为春季,用古代表示排行的"孟"、"仲"、"季",分别叫做"孟春正月"、"仲春二月"和"季春三月"。季春三月转眼就到了,而农历三月左右最重大的一个的传统节日就是"清明"。从春秋时期开始,围绕着"清明"而来的祭祀、踏青等活动到现在已延续了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