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藻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完全蔽光和正常光照两个对照实验组,研究了光照、植物和藻类3个因子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灰、微生物的影响,由极差分析知,混合藻对有效磷的变化和微生物数量的提高起主导作用。作者认为在80d内,混合藻类是藻类数量和有机质变化的主要原因;80d后,光照起主要的作用,在各处理组中,混合藻和光照的作用都强于植物的作用。土壤藻类对土壤肥力有明显的影响,与高等植物共同作用,对土壤肥力的提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自然状态下沙漠土壤作为对照,对五年生芨芨草地不同土层土壤藻类进行培养和鉴定,分析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后土壤藻类的变化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沙漠人工种植笈芨草以后,土壤藻类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分布范围明显加深。土壤中藻类以蓝藻最多,绿藻次之,也有少量硅藻和裸藻分布。从垂直分布来看,土壤藻类集中分行在结皮层,随着土层的加深,藻类逐渐减少,10cm以下无藻类分布。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对于促进土壤藻类生长,改善土壤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川中丘陵区成昆铁路的典型道路边坡,以临近茶树区和自然边坡为对照,对道路边坡不同坡位的土壤藻类动态变化及茶树区和自然边坡土壤藻类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道路边坡不同坡位土壤藻类含量的变化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茶树区,自然边坡不同坡位土壤藻类含量的变化表现为坡下>坡中>坡上>茶树区.道路边坡坡下、坡中、坡上的土壤藻类含量分别是茶树区土壤藻类含量的2.18倍、2.16倍、1.48倍.道路边坡不同坡位土壤藻类含量均表现为,从1月到7月不断增大,并且在7月达到最大值,从7月到10月,土壤藻类含量开始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自然边坡>茶树区>道路边坡.  相似文献   

4.
不同肥力的西芹土壤微生物数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肥力的西芹土壤中。测定了主要微生物类群(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相同肥力条件下,土壤中细菌的数量明显多于放线菌和霉菌的数量.施用不同肥料后,各类群的数量均有所增加,表现出复合肥的样品〉NH4HCO3样品〉对照样品的特点.其中,复合肥的使用使各类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li folia)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对红壤土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以轻度胁迫处理最高,此后随着胁迫梯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胁迫处理第30天不同胁迫处理间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存在显性差异.土壤细菌和固氮菌在胁迫处理第15天时其随胁迫梯度的变化规律同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相似;但胁迫处理第30天两均随胁迫梯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土壤固氮菌数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这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的变化规律相反.说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比固氮菌更容易适应干旱条件.  相似文献   

6.
库布齐固定沙丘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生态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研究内蒙古库布齐沙带东段固定沙丘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与土壤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总数量的季节变化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均为春季和秋季〉夏季;从流动沙丘到固定沙丘,植物种类组成,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均出现相同的变化规律,由少逐渐增多;库布齐固定沙丘的土壤微生物土层垂直分布规律有其地域的独特性,在0.5~10cm和150~160cm土层中,无芽孢细菌,芽孢细菌和放线菌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澎溪河消落带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三峡库区澎溪河消落带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分析水位变动对消落带种子库分布格局的影响.试验采用萌发法,以直径为15 cm的培养皿作为萌发器,控制温度20℃、光照12 h/d条件下进行萌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萌发物种为一年生植物,种子库种子密度在111.12~1 889.04粒/m2,萌发物种数量介于在1~8种之间;随着...  相似文献   

8.
菜地土壤有机肥转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通气培养法 ,定期测定土壤Nmin的变化 ,计算土壤氮素矿化量。结果表明 :0~ 30cm表层土壤的有机氮矿化速率明显高于 30~ 60cm的深层土壤。本试验条件下 ,有机肥先产生氮的净固定作用 ,后开始缓慢释放 ,其氮素平均矿化速率为 0 30mg/kg·d ,低于 0~ 30cm土壤。商品有机肥与尿素配施处理同尿素处理相比 ,对土壤Nmin无明显影响 ,而菜花和苋菜残体与尿素配施明显提高了土壤Nmin。  相似文献   

9.
菏泽牡丹园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菏泽牡丹园土壤动物群落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垂直分布等方面进行了首次生态定量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蜱螨(螨类)亚纲和弹尾(跳虫)目是菏泽牡丹园土壤动物的主要优势类群.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土壤动物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土壤动物的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土壤动物具有表聚性,但是在不同季节,由于受气候条件、土壤环境、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长春花是重要的观赏和药用植物.为了探索适宜长春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温度和光照条件,研究了温度(20℃、24℃、28℃和30℃)和光照条件(每日连续光照14h和全黑暗)对经自来水浸种24h后的长春花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幼苗的芽长和干重均受光照条件、温度以及两者间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1),种子的发芽势、幼苗的鲜重受光照条件以及光照条件和温度间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1),幼苗的根长仅受温度的显著影响(P0.01).各光照和温度条件组合间,种子在黑暗、20℃-28℃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在黑暗、24℃和28℃下的发芽指数最高;幼苗的根在光照和28℃以及黑暗和24℃下较长,芽在黑暗、24℃-30℃下最长,鲜重在光照和24℃以及黑暗和20℃-30℃下最大,干重在光照、24℃下最大.黑暗、24℃是长春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生态因子对青藏高原东缘沙化区藻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筛选出沙化区藻类生长的最适条件,采集沙化区不同区域和深度的土样后,装入无菌袋并保存于-20℃冰箱.制备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均匀接种于无菌BG11固体培基上,在光/暗=16 h/8 h,25℃条件下培养1个月.挑取单一的藻落接种于BG11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纯化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类型地表(裸沙、浅灰色藻类结皮、黑褐色藻类结皮和藓类结皮)的持水性能,采用砂性漏斗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区不同类型地表表层[(0~5)cm]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了测定;并用v-G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地表持水性能有差异,持水性能由弱到强依次是裸沙、浅灰色藻类结皮、黑褐色藻类结皮和藓类结皮,不同类型生物结皮样地持水性能分别是裸沙的1.3、1.7和2倍,不同类型生物结皮的持水性随结皮的发育呈增加的趋势;2不同类型地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呈"S"型分布,不同类型地表吸湿过程较脱湿过程具有显著的滞后性;3用v-G模型对测定结果进行拟合,拟合系数均小于0.009,拟合度高,表明该模型适用于此地区土壤,可用于模拟水分特征曲线;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了解生物结皮的水文效应,为受损系统的生态修复过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和USLE模型的巢湖流域土壤侵蚀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侵蚀是全世界都关心的土地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巢湖作为中国第五大淡水湖,近年来由于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水华现象引起多方重视,对巢湖流域土壤侵蚀评估对于环境保护战略与土地规划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GIS平台,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来评估巢湖流域14县/区2000年到2010年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巢湖流域土壤侵蚀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金安区、舒城县、居巢区以及含山县的丘陵地区,即杭埠河-丰乐河流域、裕溪河流域与柘皋河流域的上游地区;(2)从2000年到2010年,土壤微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区域占巢湖流域总面积比例分别减少了0.5%、0.05%、0.21%和0.23%,而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区域所占比例分别增加了0.98%和0.01%,总体呈现土壤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与剧烈侵蚀区域向轻、中度侵蚀转移的趋势。(3)植被覆盖度变化是巢湖流域土壤侵蚀分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总体上,2000~2010年研究区由于植被覆盖度的波动性增加呈现土壤侵蚀分级波动性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膨胀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膨胀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把膨胀土地基处理方法分为膨胀土性质改良法、保温法及换土法三类,其中膨胀土性质改良法是改变膨胀土的亲水性、热敏性和胀缩性的方法,包括机械改良法、物理改良法及化学改良法,保温法是保持膨胀土地基土中水分不改变,克服膨胀土吸水膨胀、失水收缩性质的方法,同时分析比较了几种方法的优缺点、适用性和加固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饱和盐渍土电阻率特性从而应用电阻率反算土体含盐量,通过拟合公式,可以在已知或测量电阻率的情况下反算该土体的含盐量。判断土体主要含盐的种类,并且对不同含盐量氯盐渍土和硫酸盐渍土的电阻率进行了试验;通过数据拟合,得到饱和状态下氯盐和硫酸盐电阻率与含盐量变化的拟合公式,并对其电阻率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在饱和状态下,在相同含盐量时氯盐渍土的电阻率大于硫酸盐渍土,氯盐渍土的电流变化率也大于硫酸盐渍土。  相似文献   

16.
为定量化研究水动力对鄱阳湖撮箕湖水体中蓝藻生长的影响,该文采用灭菌撮箕湖原水在光照培养箱中控温、控光的无菌条件下,使用自制有机玻璃环形槽进行水体流速控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撮箕湖原水培养液中微囊藻的生长随水流速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水流速度为45 cm·s-1时最有利于微囊藻的生长,微囊藻最大比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7.
铬在土壤及其组分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跟踪,对三价铬离子在暗棕壤及其组分中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表明8 h暗棕壤对铬的吸附可达平衡。选择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实验的数据进行拟合,可见暗棕壤、胡敏酸、矿物质三者之间对铬的吸附量的关系为胡敏酸>暗棕壤>矿物质,在实验条件下胡敏酸对铬的吸附属于线性分配吸附,其余属于非线性分配吸附。研究了pH值对暗棕壤吸附铬的影响。pH值小于7.0时,暗棕壤对铬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加;pH值大于7.0时,三价铬离子完全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于吸附质上,故此条件下暗棕壤对铬的吸附量不受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冻融循环下纳米黏土对滨海水泥土微观结构的改性效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微观测试对土体微观结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了土体的微观结构定量化参数与宏观力学特征的关联性.以纳米滨海水泥土为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Image Pro Plus软件获取土体在0、1、5、7、9、11次的冻融循环下的微观结构特征和量化参数.结果表明:①在未冻融的环境下,纳米黏土改善滨海水泥土微观结构效果明显,孔隙明显减小.②在冻融环境下,纳米黏土在冻融循环初期对滨海水泥土微观结构的改性效果好,表现在冻融循环0~5次内孔隙面积平均减少14.3%,而冻融循环7~11次时仅平均减少4.3%的孔隙面积.通过概率密度函数的分布可知纳米黏土抑制了滨海水泥土超大孔隙的发育.③纳米滨海水泥土的压缩系数对颗粒面积变化比较敏感,颗粒的数量、不均匀系数等微观结构参数对压缩系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内紫色土土壤磁化率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壤粒径组成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重点探寻在长时间高压淹水与高温干旱交替变化条件下,消落带土壤磁化率特性的演变过程,阐明磁化率特性与土壤粒径空间分布的特定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库岸坡地土壤经反季节周期性淹没后,其磁化率值宏观上沿着不同海拔自高到低先缓慢下降,维持一段平稳状态后再急速抬升。根据土壤粒径分布的变化规律可推断,此现象是在高水位时江水冲蚀以及低水位时雨水侵蚀等作用引起的水土流失过程中,土壤在坡面中上部侵蚀、分选及在下部堆积等多因素迭合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地木耳改变土壤含氮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地木耳分别混于土壤中和置于土壤表面,让其进行作用,并与空白对照,取土样用常规扩散吸收法测其速效氮含量,结果表明,施用地木耳可增加土壤加的含氮量,证实它具有固氮作用,其中若无作物,混于土壤中比置于土壤表面含氮量增高明显,若有作物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