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是……的"句,是句子的谓语部分带有"是……的"这种形式的结构."是……的"句的歧义分为判断句和描写句的歧义,判断句和叙述句的歧义.  相似文献   

2.
崔峰博士在研究翻译家鲁迅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发现了鲁迅先生的"中间物"意识,不仅对我们深刻认识我国翻译理论与实践有启迪作用.而且对我们深入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有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一些翻译例证的分析,指出隐藏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中问物"意识对于准确翻译异域文化,以致"洋为中用",推进我国文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3.
《诗》中的"洵……且……"结构表示的是一种并列关系,其中"洵"为音节助词,加强语气,无实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是国家或区域对自身文化的全面反省和认识,在全球化和本土化语境下,文化翻译自觉是文化自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文化翻译实践中对文化问题的敏感度和"操控"意识.文化翻译实践给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带来一定的文化效应,当前新疆正处于社会全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期,文化自觉是文化建设和提升新疆文化软实力的前提.作为文化传播桥梁和纽带的文化翻译实践对提升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增强新疆在核心区的软实力和促进新疆文化"走出去"与国外文化"走进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内的语法化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历时研究,即探讨某个语法形式的历时演变过程。现以共时的视角,分别从语义、结构密度、语法结构和语用范围四个方面探讨汉语中“不要太……”结构的“准语法化”现象(即语法化倾向),并且对产生此现象的认知动因作出解释。通过分析,得出两个结论:1)语义变化导致语法结构变化;2)语用范围可以从微观到宏观,再从宏观到微观,宏观化和微观化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训诂并结合庞德翻译理论,就王维<鹿柴>中尾联最后一字"上"的不同译法进行分析,探讨了能体现语言能量和文势的"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着文化.透过语言可以考察到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后会有期"和"一期一会"分别是中日两国人民面对离别时经常采用的不同成语,在它们背后反映了中日两国文化中儒学"有常"观和佛教"无常"观--这两种基本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上,斑马老师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用‘一……就……’这个关联词来造句。哪位同学能先来造一个句子?"小猴站起来,说:"小花猫喜欢一个人玩玩具,别人来玩他就会生气。"斑马老师问:"小猴的句子造得对不对呀?"小猪说:"小猴造得对。他把关联词全部用上了,而且句子也合理,不是病句。"小松鼠说:"小猴造得不对。因为这里的‘一’是‘刚刚’的意思,而不是数字‘一’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正>11月13日,京城刚刚入冬,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传来,范老走了!这个肃杀的季节于是又多了一层灰色。而在我的记忆中,范老从不曾以这种色调出现,他给人的感觉总是彩色的、阳光的。还记得我第一次与范老见面就在席间听到他"人走茶凉属正常"的笑谈,那一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既赞叹他看透世事的豁达,也敬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已经将近8个年头,我国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已经与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组织签订了双边协定.为了更好地研究"一带一路"与区域性组织的互动,文章选择了东盟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该研究主要分析"一带一路"与东盟组织和东盟内部次区域组织的互动,并尝试找到"一带一路"与东盟作为区域性组织的连接和纽带.文章认为,"一带一路"在施行过程中要注意到东盟作为区域性组织在其中扮演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发挥"一带一路"与东盟互联互通2025的协同作用.同时,"一带一路"在东盟地区所面临的挑战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奕劻在义和团时期,与荣禄、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互相呼应,不赞成杀教民、杀洋人、拆电线、毁铁路、攻使馆,与列强开战,史实证明,奕劻等人比毓贤、李秉衡等清流派高明.  相似文献   

12.
释"毅"     
从发生学的角度分析“毅”字的产生过程,“毅”字当为“轰”的增形辈乳字。“豪”的够体上方加上刀具义的“辛”,以说明“豕”正在发怒而需要加以控制,而“毅”则是在“豪”的形体基础上再加上“曼”,而所加的有刃兵刺义的部件“殳”,其作用实际上是“豢”的形体上方刀具义勺部件“辛”的强化。从发生学的角度而言,“毅”的形体构成为会意字。“毅”的“刚毅”义是本义“妄怒也”的引申义。  相似文献   

13.
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是古籍译注著作中的一块瑰玉;但似有微瑕,纵然瑕不掩瑜,也尚有商榷之必要.文章从注释欠详,译文有违原文,欠贴切等几方面提出诸多意见.  相似文献   

14.
位于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淳于村的"救女坟"是否为"淳于意墓",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围绕淳于意生平事迹及其女儿"缇萦救父"的传说扑朔迷离,关于淳于意与"救女坟"的历史记载也存在诸多疑问。通过梳理传说和史料,对淳于意受刑原因、汉文帝废除肉刑和"救女坟"争议等问题进行辨析,可以认定:将"救女坟"定名"淳于意墓"不准确,墓葬的真伪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15.
自明代以来,随着中央王朝对彝族地区统治的深入和改土归流的不断推进,极大地改变了这一地区的人口结构、阶级结构和经济结构,进而使当地彝族的日常生活行为、风俗习惯等方面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改流相对彻底地区的彝族上层逐渐出现跨等级通婚及民族之间相互通婚现象,打破了传统的婚姻制度,而在改流不彻底的边远山区和川滇凉山地区却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婚姻特点,即等级内婚、民族内婚、氏族外婚和转房婚,这种传统与变易的并存对彝族自身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整理《益闻录》中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为勾勒晚清期刊演化与科学传播轨迹提供文献支持。方法原始期刊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详细统计出了《益闻录》中传播的自然科学知识的篇目总数共为878篇,其中地理所占比例最高为57%,其次为物理14%、工程技术13%、天文10%;地理学知识中,人文地理为390篇,约占到总地理篇目的79%,以世界各地"考略"为主,并对应附有地图;物理学内容涉及声学、热力学、光学、形性学、电磁学5个方面,其中声学、力学、光学多为对17世纪之前西方物理学知识的译介报道,热力学和电磁学内容涉及蒸汽机及德律风等最新科学发明。结论作为中国天主教第一报人李杕主笔的天主教第一份机关刊物《益闻录》,在19世纪70年代传教士所办期刊中极具代表性,曾在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也报道了最早的中国行政区划地图和机器耕作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每次剧烈转型,总是离不开从古今中外的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面对中国的社会问题和当代教育.我们不得不从中西“轴心时代”,甚至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哲思中“拿来”。“义”德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一种重要义理,对于当代的教育,有着极有价值的借鉴意义。“义”的本义和最高义,对现代育人理念的启示是,教育要塑造“顺从”自身“信仰”和“理性”的人。  相似文献   

18.
虽然《春秋》全文并无“羲”字,但“三传”通过阐释《春秋》之“羲”,正好衔接了“羲”在此前后的文化内涵,将本来仅是针对“天-王”关系的“羲”扩展到“天-王-诸侯-大臣”、“中国-蛮夷”的维度。孟子和其他战国思想家又进一步将其扩展到君子修养和普通个体的心性使用层面,“羲”成为一个重要的伦理道德性范畴。这种衔接并非巧合,“羲”之所以成为阐释《春秋》的核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春秋》的文本性质与功能具有“羲”的原始发生内涵与指代功能:“羲”将“羊”置于“我”之上,它表征出王权的神圣性、仲裁性,以及神灵监督王权的合法性。《春秋》包含了天与时政纲领的依赖关系,以及天与君王及大臣的责任关系。它既能表征出王权的神圣性,又能监督王权的合法性。“神”与“王”的神圣关系、史官记事对“王”的监督功能是“羲”和《春秋》内在相通的契舍点。历来阐释《春秋》者无不从“螽.”牢着眼,这不是偶然,而是间接地.旁证了《畚教》的巫虫性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凉山彝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文化、体育和旅游的结合没有发挥最好的效益,彝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彝族体育旅游业规模小,影响力不大、还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项目或旅游产业来抓,彝族传统体育旅游在整个旅游业中还处于从属地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充分运用“彝族火把节”这一民族文化品牌,把彝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机的融合到旅游活动中,体现出原滋原味的本土生态特色,传承和弘扬彝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