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上海-瑞丽高速公路邵怀段洞口塘隧道进行了设计.对洞口塘隧道地质条件进行了简介,并对围岩压力的计算、喷锚支护的设计、二次衬砌的验算、新奥法监控量测、隧道施工方法设计、辅助施工措施设计及隧道的防排水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季节性寒区隧道洞口浅埋段相比隧道衬砌内部冻胀更为复杂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某隧道洞口段温度场进行ANSYS数值模拟,分析了地表温度以及衬砌大气温度共同作用下洞口段温度场的影响范围,并确定了该隧道洞口段的防抗冻长度,并从地表以及洞内两个方面提出隧道洞口段的保温,防水和排水措施,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高海拔寒区修建隧道,极易出现冻胀破坏、道床积水结冰等病害,对列车运营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因此亟需对高海拔寒区的隧道工程建设开展专项防排水防寒设计研究。在调研多种寒区隧道排水系统方案的基础上,分析这些方案的排水效果和在高海拔寒区的适应性,根据塞什腾隧道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采用复合排水系统的方式进行设计。全隧道采用双侧双层盖板保温水沟,低端洞口设置防寒泄水洞,并设置环向盲沟直接引入中心水沟,避免洞外水流入洞内,产生冻害。该方案经济、有效的防寒、排水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宁昌 《甘肃科技》2010,26(11):113-115,44
隧道防排水的成败是隧道综合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影响隧道使用寿命及运营因素之一。结合黄岗隧道防排水设计及施工实例,介绍了隧道防排水施工的具体做法及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马志富 《甘肃科技》2011,27(13):143-145
结合某客运专线隧道防排水设计及运营后的渗漏水情况,将渗漏水特征根据位置、形式进行分类,并对渗漏水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渗漏水原因逐一给出改进防排水系统的措施,优化隧道防排水设计,进一步指导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6.
公延荣 《甘肃科技》2013,29(14):127-130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防排水工程对隧道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隧道防排水系统是一项设计复杂,施工工艺严谨,隐蔽性很强的工程,也是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攻克的难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技术,阐述了从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防排水材料、施工工艺3个方面加强控制,以达到防范隧道水损破坏和杜绝质量安全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杨卫华  付洄运 《科技信息》2008,(32):124-124
公路隧道工作的防排水工程对隧道使用寿命正常运营和安全起着举足轻重作用,为了确保建成的隧道洞内的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及洞内各种设备的正常使用,必须保证隧道内各部位不渗水。因此,隧道结构防排水设计非常重要。现结合厦蓉线高速公路于都峡山隧道设计,介绍隧道的结构防排水设计。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隧道建设一直是山区高速建设的重点、难点.受降雨、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工期、设计、施工等影响,隧道洞口施工时洞口土体易受扰动,造成地表产生裂缝,山体容易失稳,导致洞口滑坡及坍塌.本文通过分析江西马槽仔隧道洞口多方面因素,对隧道洞口产生滑坡原因进行了分析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隧道洞口进洞...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于探讨地域文化与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思路.采用对不同洞门类型的隧道洞口进行研究、归纳的方法,和对地域文化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提取的方法,结合不同类型的隧道洞口进行专题性的景观设计.隧道洞口的设计不仅要满足结构的合理性和使用的安全性,同时,如何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感官上的需求,做到科学和人文交相辉映,是探讨的重点.在都汶高速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对地域文化与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相结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郑西客专为了有效的控制沉降,构筑物设计理念以桥隧为主,ZXZQ03标部分隧道之间为短路基桩板结构及单跨桥相连,洞口原设计为斜切式洞门,洞顶边坡为高边坡刷方,开通在即,动车运营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部分隧道口增设拱形明洞防护结构,采用拱形明洞接长及连接方案,确保动车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1.
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方案与洞口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公路隧道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边坡的稳定性对隧道工程建设与运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的姚家坝隧道为研究背景,为了避免隧道洞口开挖引起边坡滑动和洞内塌方,提出格构锚杆、抗滑桩、锚喷支护与超前支护等联合支护技术,采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隧道施工引起边坡与支护结构的稳定安全状态,并对洞口治理前、后山体边坡以及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与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洞口经治理后,边坡土体与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应力均得到有效控制,且在安全允许范围之内,表明山体边坡稳定,隧道支护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山区公路,铁路建设由于地形限制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修建的隧道将越来越多。隧道洞口段地层较薄,多属于强风化或全风化带,围岩一般比较破碎,成洞困难。在此情况下,如何抓住洞口段围岩开挖受力特点,确定合理的支护方法,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隧道洞口支护原理的分析,之后对隧道洞口段常规支护的特性和使用方法的作了详细说明,总结了隧道洞口支护经验。最后得出隧道洞口支护的要点。本研究成果可为隧道洞口段支护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段杰 《科技资讯》2010,(21):113-113
从进洞前完善洞口排水系统、开挖过程中涌水地段的防排水处理、洞内防排水系统施工技术等四个方面分析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4.
在现阶段公路隧道洞口建设中,在环保型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为减小隧道洞口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本文从隧道洞口设计阶段的环保措施、隧道洞口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详细介绍了无仰坡洞口工法的原理、施工工序、工艺和施工要点,总结了该工法在隧道洞口施工中的环保意义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蔡宗荣 《广东科技》2014,(2):99-100,84
黄土公路隧道防排水是西部地区公路建设面临的难点之一,防排水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黄土公路隧道整体质量和运营使用,如何做好防排水,是黄土公路隧道成败的关键。结合实例,对黄土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控制重点进行简要分析,其防排水效果良好,希望对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铫坤 《科技信息》2013,(25):338-338
山岭地区省道路网改建项目隧道洞口大多处在陡峭山崖上,设计为桥隧相接的工程。在隧道施工准备阶段,洞口施工便道、施工平台的建成是关键。隧道工程开挖掘进至另一端洞口时,一般按设计图纸要求需从另一端洞口进行管棚超前预支护,面对施工环境复杂、便道及施工平台工程量大、施工安全隐患多,影响工程进度的特点,同时施工便道的开挖也将极大地造成山岭地区地表环境的破坏。本文以S217长绩段鸡公关隧道(K4+808K5+105)进洞口施工实例,阐述超前小导管替代大管棚在隧道洞口施工中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的支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中华 《山西科技》2011,(3):101-102
根据对我国隧道施工的经验,从隧道洞口段的设计、施工和支护的角度出发,在坚持隧道施工原则的条件下,提出了隧道洞口段施工的支护方法,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挂钢筋网和刚支撑等方法。采取有效的支护方法及必要的辅助施工措施,同时加强施工管理,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才能达到隧道洞口段施工支护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8.
郝玉竹 《科技信息》2008,(14):91-91
公路隧道所处自然环境一般较为复杂,由于设计与施工方面的原因,国内部分在建及已建隧道工程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病害,有些病害比较严重,甚至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为使隧道正常、安全运营,必须要保证隧道不渗水不漏水。防水治理要以排为主,防治结合,防排结合。  相似文献   

19.
隧道洞口段不良水文地质条件易产生掉块、坍方和冒顶现象,给隧道施工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也是决定隧道施工成败的关键。本文以二广高速公路某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引起隧道洞口仰坡开裂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施工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处理方案,为同类隧道洞口仰坡开裂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隧道洞口段仰坡稳定性分析是隧道工程设计的关键内容之一。考虑土体强度非均质及各向异性影响,结合极限分析上限理论及土体强度折减理论,推导出的仰坡稳定性极限分析上限解计算公式,对比验证了所提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探究了地震力作用下非均质及各向异性系数对隧道洞口仰坡临界坡高、隧道拱顶破坏位置及仰坡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地震力作用下,土体强度非均质系数越大、各向异性系数越小,隧道洞口仰坡稳定所需临界坡高越大;非均质及各向异性系数系数越大,仰坡初始滑移面越远离坡肩位置,隧道拱顶破坏范围更广;随着各向异性系数增大,仰坡安全系数呈递增规律,而非均质系数增大将导致仰坡安全系数降低,仰坡整体趋于不安全。研究成果为山区隧道洞口仰坡稳定性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