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是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有效载体,是激发创新动能的重要引擎.安徽处于"一带一路"、中部崛起、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交汇地带,在面临重大机遇的同时,也要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建设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是安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的重要支撑."十三五"以来,安徽新兴产业加速集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创新人才不断汇聚,创新环境日益优化,为安徽建设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近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签署《长三角地区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战略合作协议》,开启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新阶段,共同推进"一个聚力、三个联动、一个接轨",即聚力服务国家战略,合力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实现创新计划、成果转化、创业品牌联动;通过空间接轨,共同构建长三角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3.
赵惠  孙靓 《安徽科技》2023,(12):7-10
<正>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布局的重要节点,也是支撑科技强国建设、协调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合肥作为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要枢纽,基础研究实力雄厚,产业发展独具特色,富有改革创新传统,是国内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推进建设合肥科技创新中心,对于提升安徽省在国家创新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具有关键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丽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性机遇,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产学研协一体化、院校企互促互进的发展新路。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创新要素交流融合3月,丽水市委市政府与之江实验室、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丽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高地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合肥都市圈已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其战略功能定位在于安徽经济核心增长极和长三角最具竞争力的区域增长极之一。都市圈功能定位是其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所在,明确合肥都市圈的功能定位已成为其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基于安徽省与德国下萨克森州友好省份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借鉴德国都市圈的创新功能、控制功能、门户功能以及象征功能等功能定位的经验,构建科学可行的合肥都市圈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6.
国际视野下,创新驱动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格局重塑的唯一战略选择。以全球生产结网形成的世界城市体系,在未来必将基于创新链重构和分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是合肥城市发展定位的核心品质。选取长三角城市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南通、扬州、镇江、杭州、宁波、芜湖、蚌埠与合肥,进行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实证测算并评价分析合肥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与赶超压力,研究提出合肥建设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提升创新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地科技部门聚焦国家战略和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顶层设计,以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为主线,以合力打造重大创新载体为重点,以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新机制,持续深入推进联合攻关,完善科技合作新机制,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着力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一、做法与成效1.建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2003年,沪、苏、浙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沪  相似文献   

8.
<正>7月10日,省委书记李锦斌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讨论通过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的意见》。会议指出,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下好创新"先手棋"的具体行动,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关键举措,是高标准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升安徽科技实力和对外影响力的重大任务,是安徽科技创新方面的"一号工程"。  相似文献   

9.
<正>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2016年6月,《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获国务院批复。201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提出在全国或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内,推广涉及四个方面共13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在国家区域战略布局之下,合肥扮演着"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内陆经济开发高地等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区域越来越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单元。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时代起点上,加强协同创新,促进协调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协调发展始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安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综合改革试验以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四大国家战略平台布局,积极发挥国家战略平台政策的叠加效应。在2017浦江创新论坛上,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平就安徽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12.
正加速科技成果的大规模集中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规模效应、集成效应,是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推动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型转向科技驱动型的重要路径之一。一、安徽在沿江城市构建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必要性一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需要。长江经济带发展强调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战略导向,旨在立下生态优先的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安徽  相似文献   

13.
正科技金融是指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实质上是将科技与金融形成一体,其目的是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以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安徽作为发展中省份,科技金融才刚刚起步,总结梳理安徽科技金融发展成效,提出进一步发挥科技金融作用的思路和举措,对安徽实现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和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机遇,牢牢把握"工业发展主引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战略实施,创新体系日益健全,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经济高速增长,开启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一、稳中有快,各项指标保持健康稳定运行目前,合肥高新区有入区企业近万家,外商投资企业500多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金华市作为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27个中心城市之一,沪杭金发展带重要节点城市,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判断和谋划上来,在科技人才、科技环境、科技产业、科技政策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策略,以此推进金华经济建设的全面、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6月3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该中心是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三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同建设。未来,该中心将围绕长三角重点领域推动一批关键技术突破。2020年3月,科技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提升区域整体发展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提供综合性、引领性支撑。根据科技部的意见要求,明确由上海市牵头,协同苏浙皖三省共同组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推动长三角区域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未来产业高地。  相似文献   

17.
周勇  孙瑞 《安徽科技》2021,(9):11-12
区域产业协同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安徽作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与沪苏浙实现产业协同创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要求."十四五"期间,安徽应科学把准定位,携手沪苏浙,扬皖所长,在加快建设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中展现安徽担当.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以来,安徽省科技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统筹推进创新型省份、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创新战略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平台的叠加效应,积极发挥科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时,要求安徽充分发挥科技大省优势和合肥作为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优势,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建设,奋力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闯出新路。  相似文献   

20.
<正>探索区域协同示范,推进长三角创新生态建设实践区;打造沪通跨江创新联合体、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生态实践区示范点,推动"嘉宝昆太"创新生态协同示范;探索长三角技术转移服务协同机制,探讨上海闵行、浙江、宁波、江苏苏南等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动。对接国家战略,上海市在2018年努力加快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推进跨区域、跨领域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拓展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