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嗨,我们的同事布莱尔?他完全是个白痴,一个低能儿。”———西班牙最大的在野党工人社会党领导人、未来的党首何塞·博诺对首相阿斯纳尔与布莱尔走得很近感到愤怒。“布什自2001年1月入主白宫开始,便着手筹划入侵伊拉克。”“布什在内阁会议上的表现就如同一个盲人在一群聋子中间穿行。”———美国前任财长保罗·奥尼尔日前在他的新书《忠诚的代价》中认为布什为伊拉克战争蓄谋已久,并对其减税计划提出尖锐的批评。他是首位对布什发起攻击的前布什政府重要成员。“我不会再回伊拉克担任以前的职务。我已经放弃了找到伊拉克大规模…  相似文献   

2.
追风人物     
布什跳舞,怎一个“快”字了得布什连任就职典礼创下了多个历史之最。就在1月20日就职当晚,布什又打破了一项新的“历史纪录”———布什夫妇马不停蹄地出席了十场舞会,在其中九场官方舞会上,布什都要先发表一个简短演讲,然后和夫人共舞。所有这一切,竟在短短2小时50分钟时间内完成,从而一举打破历任美国总统出席就职舞会的“最快速纪录”。布什夫妇于当晚7点13分离开白宫,开始他们的跳舞之旅。布什被事先输入好“程序”:首先,布什和夫人劳拉一同走上舞台,含笑向众人挥手致意。接着,致词感谢在场人士,每次布什会花大约10至12秒讲一个笑话,再…  相似文献   

3.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如果有个追求者露面,他想和我女儿结婚,那么他必须到我白宫中的椭圆形办公室来,给我一个解释(说服我)。”“得克萨斯州才是我的家。家是让你感到舒适的地方,可我在白宫过夜的感觉,就像住在博物馆中一样。”——美国总统布什在谈到爱女的婚姻与住在白宫的感觉时说。  相似文献   

4.
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即将拉开序幕,驴象两党正厉兵秣马,作“选举战”前的热身运动。分析家们普遍认为,除非捅出大漏子,否则布什将再次掌握白宫大门的钥匙。布什入主白宫后,在外交事务中频频得分。首先,美苏关系缓和,结束了长达40余年的东西方冷战,一些美国人津津乐道于“美国价值观的胜利”;继之海湾战争驱散了笼罩在美国公众心头多年的“越战综合症”阴影,布什的支持率亦随之上升到历史最高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美国记录片《华氏911》获得最高奖项———金棕榈奖。这是戛纳电影节第一次把大奖颁给一部记录片。而与此同时,这部电影在美国却遭到“封杀”。影片导演迈克尔·摩尔在颁奖仪式上说了这么一句话:“除了一个人(布什),全世界都想早点看到这部电影。”尽管戛纳奖的评委会主席昆汀·塔伦蒂诺说“给这部电影发奖是出于艺术考虑而不是政治考虑”,但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部电影,人们更多的是从政治层面上关注它的。电影节带领人们重新审视过去的两年———美国遭遇9.11袭击,于是,恐怖头子拉登和美国总统布什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对头。然而,追根溯源,人们发现,拉登家族与布什家族其实有着不同寻常的两代“恩怨情仇”———这是电影中最具轰动的一幕。迈克尔·摩尔声称,拍摄这部电影,就是要揭露美国反恐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的真相。那么,如何解读迈克尔·摩尔所揭露的“真相”?  相似文献   

6.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布什内阁之所以对他们所掌握的情报进行撒谎,是因为美国人民难以接受伊拉克战争的实质。于是,切尼就摆出一副担心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美国的姿态。至于与基地组织的联系,那完全就是胡扯。”———美国学者爱德华·路特维克道出了布什政府为什么要在伊拉克情报问题上作“手脚”。“克里在外交问题上将有强烈的个人兴趣,而不像布什……布什甚至连报纸都不看。”———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跨大西洋中心常务主任威廉·德罗兹迪亚克对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两位“劲敌”发表的观点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根本的不同:克里注…  相似文献   

7.
财经剪贴     
女强人施瓦布出任美国贸易代表美国参议院6月8日批准由美国副贸易代表苏珊·施瓦布担任新的美国贸易代表职务。施瓦布此后发表声明称,她将继续推进布什政府的贸易目标,即“为美国的产品和服务开辟新的市场以及严格执行贸易法规”。她还表示,愿意继续前任未完成的事业,推进“自由和公平贸易”。她允诺将与国会议员密切协商,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美国农民、工人、企业和服务业者的利益”。现年51岁的施瓦布已在美国公共服务部门工作了30年。去年11月,施瓦布被任命为美国副贸易代表。今年4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名她接替罗布·波特曼出任美国贸易代表…  相似文献   

8.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是谁任命的阿巴斯?不是我任命的”,“我和他的关系一般”。———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在接受《中东报》记者采访时表露了自己与阿巴斯总理的矛盾。的确,在中东和平“路线图”颁布以后,这新老两派的政治斗争日益公开化、尖锐化。“劳驾总统开车,没有比这更荣耀的了”。———小泉首相对最近访美受到布什总统特殊的礼遇感到受宠若惊。也是,既能在布什位于得州的牧场下榻,又能得到布什亲自驾车导游。受到如此礼遇,难怪他满意地表示,此次访问标志着日美关系进入了自美国人贝利150多年前踏上日本国土以来的“最好时期”…  相似文献   

9.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布什端着的那盘火鸡是“假货”!是他为了应付媒体拍照,随手从身边的快餐车上‘捡’起的一个装饰品而已。”———布什总统在感恩节(11月27日)秘访驻巴格达美军时被美军士兵簇拥的照片正在美国广为流传,但不想被《华盛顿邮报》披露为“做秀”。其实,布什此次巴格达两个半小时的闪电之行就是白宫精心安排一场“做秀”,以此来为驻伊美军打气,同时为其国内选举加分。一份新的民意测验表明在突访驻伊美军后,布什总统的支持率立刻“大幅上升”。“这其实是一种轮流工作。首先,比尔专注于事业,现在就轮到我了。比尔支持我,他是我的最佳顾…  相似文献   

10.
从深层次上说,政治、经济归根到底都是一种文化现象。所以,观察这次伊拉克战争,除了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国家利益着眼之外,还应考虑到这背后的两种不同的宗教文化之间的冲突。但是,这种冲突不是发生在两种宗教文化的整体上,而是发生在它们各自的最落后的层面上。布什所依托的“普世主义”是基督教文化的落后层面———狭隘的优越感。布什把自己当成一个福音布道者,在布什的心目中,萨达姆就是使一切都变得更糟的魔鬼化身。萨达姆所依托的“普世主义”是伊斯兰教文化的落后层面———复兴阿拉伯帝国、重圆“大巴比伦之梦”。萨达姆想打…  相似文献   

11.
通过“倡议”谋求建立“泛美自由贸易区”,保住美国在拉美后院的传统利益,同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势力抗衡。6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向拉美国家的使节和美国工商界代表发表讲话,提出了一项对拉美的新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总统布什来上海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人们在浦东国际机场看到了他的座驾是一款加长卡迪拉克。卡迪拉克为布什制造的新车,在2001年1月20日布什就任时被送到白宫,执行第一项官方使命——总统就职阅兵。这是第一辆配有卡迪拉克新徽标“花环和顶冠”的Cadillac车。新款豪华轿车外观类似2001款Deville型车,但内在独一无二。布什的卡迪拉克使用手工黑色漆抛光,尸寸比一般生产的  相似文献   

13.
追风人物     
口无遮拦美国传教士最爱“乱放炮”帕特·罗伯逊是美国“基督教联盟”创始人,他号称是布什总统的铁杆支持者,却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大嘴”,频频“放炮”,把自己的阵营搞得鸡犬不宁,弄得狼狈不堪的布什不得不忙着和他划清界限。8月22日,罗伯逊在他主持的电视节目“700俱乐部”中公开表示,政府应该派特工暗杀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这比发动一场战争划算得多。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白宫忙出来辟谣:“这是毫无根据的事。罗伯逊是平民,其观点不代表美国政策。”但委驻美大使阿尔瓦雷斯则不依不饶:“他可不是普通公民,而是布什最坚定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14.
“佩罗旋风”重新刮起,虽不能将佩罗送入白宫,但它会鼓起布什还是克林顿的风帆呢?正当布什和克林顿为角逐美国总统职位进行最后激战之时,曾突然宣布参加竞选而后又突然退出的得克萨斯州亿方富翁、独  相似文献   

15.
新事 新言     
《世界知识》2008,(8):11-11
“普京和布什选择了让克里姆林宫和白宫的关系陷入暧昧状态。而不愿让围绕未来北约扩大和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的冲突作为二人关系的结束。”  相似文献   

16.
切尼在布什战时内阁成员中,切尼比其他同僚更有影响力,布什的许多政策都是在他的指导下进行。在倒萨问题上,切尼与布什立场一致。一名白宫官员说:“对布什而言,萨达姆是个魔鬼,曾企图暗杀他父亲老布什,所以布什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对切尼而言,他深信,萨达姆威胁着美国的安全。”在去年8月,切尼做出了措辞强硬的发言,声称对伊拉克不采取行动的危险比采取行动的危险大得多。他还说,美国会跳过联合国,单独对伊行动。有人讽刺道,“不是布什,而是切尼再向美国军队发出进攻命令。”拉姆斯菲尔德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可谓是美国…  相似文献   

17.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普京和布什选择了让克里姆林宫和白宫的关系陷入暧昧状态,而不愿让围绕未来北约扩大和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的冲突作为二人关系的结束。"——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霍格兰如此概括道。在告别布加勒斯特的北约峰会后,布什和普京又在俄罗斯索契再度会面。媒体猜测,这将是普京和布什两人以总统身份举行的最后一次会晤,在他们总统任期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18.
伊朗被美国纳入“邪恶轴心”后,德黑兰公布一项民意调查,其中35%的人认为是犹太人对白宫施压所致,36%的人认为是布什欲转移国内矛盾,17%的人认为是美国出于对9.11后中东新形势的评估,甚至还有12%的人认为在于伊朗外交政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19.
后布什时代的对外战略走向取决于伊拉克局势、反恐战争以及美国国内政治动向。小布什在白宫的任期还剩下最后的一年多。作为连任的美国总统,他已不可能再参加下一任美国总统的竞选。从历史的经验看,连任总统的最后一两年往往会成为执政的"垃圾时间",如今的布什恐怕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我认为布什是自20年代以来最为腐败的一个美国总统”,“他不是个合法总统”,“我期望着这个政府被推翻,就像我当时希望萨达姆的政府被推翻一样。”———令美国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谩骂布什的言语竟是出自伦敦市长利文斯通之口。“如果不赶紧采取行动,希拉里·克林顿将会一路上升,直至华盛顿权力的顶点。那时,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新的、更加自由的‘克林顿时代’。”———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班子在《洛杉矶时报》上呼吁阻止希拉里参加2004年总统大选。这位前第一夫人现已成为民主党的“头等筹款高手”、“头等理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