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犍为县土地整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四川省犍为县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对该地区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的土地整理效益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土地整理给农民带来的效益.结果表明,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项目区耕地面积得到增加,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得到了提高,说明土地整理大大地提高了项目区的综合效益,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为: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特性、土地整理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以及土地整理后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土地整理项目工程会对土壤质量、水文环境、生物多样性、农田小气候等产生影响;未利用土地的开发、交通用地的增加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一化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动物生态行为,同时会提高区域整体的环境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利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为达到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 ,作者论述了开展农村土地整理的必要性以及重大意义。然后文章介绍了我国当前农地整理的主要内容 ,以及以农田、道路、沟渠、林网为主要内容的农地综合规划设计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加快城市土地整理 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对农地整理较多 ,而对城市土地整理却重视不足 .加快城市土地整理 ,有利于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针对我国城市用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有关城市土地整理的具体措施 ,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  相似文献   

5.
基于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分析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热带台地地区的海南省屯昌县南吕镇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 探讨基于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分析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技术。首先, 利用ArcGIS 和FRAGSTAS 软件, 计算项目区景观尺度和斑块尺度的景观格局指数, 分析项目区的景观格局情况; 然后, 采用农用地分等因素组合的方法, 分析项目区耕地利用的限制性, 以项目区农用地分等单元为基本评价单元, 分析评价单元的分等因素组合类型以及不同组合类型对农用地质量的限制强度, 以此明确评价单元整治的难易程度和整治重点; 最后, 在对项目区进行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项目区的规划设计, 包括空间布局和生态设计两部分, 空间布局主要是确定整治项目区土地利用格局, 包括确定各类用地的空间位置和数量比例关系以及各种地类及整治工程的位置, 生态设计是对项目区内的用地类型和整治工程进行生态化设计, 包括对田块、道路、沟渠等提出适合热带台地地区气候和地貌特点的生态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热带台地地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实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选取固碳制氧、土壤肥力保持、表土生成、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5项因子,以山东省淄博市窑峪流域与花林流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开发整理前后自然环境系统输出的无偿能值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两个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效益为正值,但由于大面积开发未利用土地,导致植物种类面积的减少,造成O2的释放、CO2的吸收及生物多样性的能值减少.分析认为,土地开发整理必须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与与周围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虑,减少开发,增加整理,注意维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从生态结构、生态功能、生态环境3个方面构建了水资源平衡指数、多样性指数、光温利用率等16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前后的人为干扰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评价,为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浏阳市金刚镇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其宏观社会经济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金刚镇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优势、劣势,对金刚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给予了科学定位.在此基础上,依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及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规程,对金刚镇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调整制定了具体方案,并确定了耕地保护目标、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和布局、农村居民点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用地布局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质量等级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通过选择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典型土地整理项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补充耕地普遍属于"良好"等级,但不同坡度级之间耕地质量有明显差异,土地质量随坡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耕地保护工作是国家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工作的核心之一。国务院从严格土地管理的要求出发,对建立完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制度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通过对建设项目占用和补充耕地情况进行质量评价,分析其用地规模,对比耕地占用、补充情况,了解项目补充的耕地是否满足要求,是否落实国家对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的政策。达到保护耕地,保护粮食安全,指导项目合理选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耕地占补平衡对区域生态安全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物元分析法构建耕地占补平衡的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判模型,并以芜湖市为例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1年,芜湖市生态安全水平较为平稳,安全级别经历了由临界安全→不安全→临界安全的变化过程.总体来看,芜湖市生态安全形势仍不乐观.芜湖市需要继续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农地整理项目实施力度,避免过多开发滩涂、苇地等未利用地;同时要充分重视补充耕地过程中相关工程的实施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采取生态环境保育型的土地整理方式和技术,提升芜湖市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和GIS方法,对吉林省中部城市群1990—2017年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处理,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城市群范围内LUCC进行计算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研究区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土地逐年减少,城乡居民用地逐年增加,草地和水域面积变化不明显,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需要注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形成稳定发展的城市群生态空间系统.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整理是解决耕地分割细碎、水利设施短缺、质量较低和农田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有效措施。分析了祁县农村土地整理工作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从政策宣传、法规完善、建设规划、组织实施、工程质量、验收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在土地整理建设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马欢  李艳军  梅再美 《科技信息》2011,(3):I0379-I0379,I0355
目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土地管理中的热门话题,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则是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罗甸县为例,分析了研究区用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利用熵权物元可拓模型评价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状况及其影响程度.研究方法:应用熵权物元可拓模型评价进行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结果:老河口市孟楼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属于"较好"级.研究结论:将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应用于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切实可行,可以克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可直观地反映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是实现我国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但作为区域整治活动,土地整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地对其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为了尽量减少土地整理的负面影响,积极的生态补偿做法是必要的.以西安市蓝田县某村落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研究了生态补偿措施和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渠道设计中,需要考虑耕层保护,边坡平台建设等问题.以石头为原料的渠道、灌渠和排水渠道,由于其采用了泥石碴路的方法,道路和渠道可以显著减少土地整理过程中的负面生态效应.因此,结合DEA算法能够较好的对绿色农业生态补偿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增加了DEA算法对管理现实世界问题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何钊  罗志端  邓丽玲 《科技资讯》2013,(32):33-33,35
加强度弃采矿用地调查,对增加耕地有效面积,缓解耕地资源紧缺的矛盾,调整优化土地结构与布局,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废弃采矿用地调查,建立废弃采矿用地调查数据库,从利用潜力、适宜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8.
根据信息熵理论和生态足迹理论,对2009-2012年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土地利用与土地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年间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的相对增加,牧草地和林地的面积相对减少,信息熵值呈波浪型的变化过程.说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在不断增加,需加强生态保护,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项目内业自动化系统的探讨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德夫  别业仁  刘琦 《科技资讯》2010,(26):118-118
土地开发整理的前期最重要的工作是测绘项目区的现状地形图(DWG格式),然后进行土地利用分类面积统计,标注项目区边界的经纬度,分类填充各种地类,根据湖北省土地整理项目申报系统的要求,还得生成固定格式的项目边界的界址点坐标,通过软件的二次开发,全面实现了上述过程的自动化,通过一个实例阐述了土地整理项目内业自动化系统进行内业处理的优越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苇子沟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农民增收潜力等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 并对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表明: 通过土地整理, 可使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了优化, 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 生产成本降低,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该项研究对新农村建设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