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个英国人正在酝酿着一个惊世骇俗的计划:在未来数天之内,他们将穿上宇航服,乘坐一个和帝国大厦一样高的气球,飞到地球大气层的边缘。如果成功的话,安迪·埃尔森和柯林·普雷索特——这个疯狂计划的主角将打破有人驾驶的热气球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这两位老兄将使用的这个气球可谓是个巨无霸,体积和一幢摩天大楼相似,可以灵活操纵。他们计划能飞到离地面40. 23千米的高空。8月18日英国《镜报》对此中细节进行了详细披露。  相似文献   

2.
当美国、英国和瑞士人驾驶气球试图在北半球从西到东环绕地球飞行时。一时由澳大利亚人领导的勇猛的飞行队计划在南半球他们竞争对手的头顶上做正好相反方向的飞行。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来自美国和俄罗斯的两名飞行员乘坐氦气球从日本出发,历时近一周成功飞越太平洋,于1月31日安全降落在墨西哥海岸。此举打破了气球载人飞行最长时间和最远距离两项世界纪录。据美联社报道,美国飞行员布拉德利与俄罗斯伙伴迪克耶夫1月25日从日本佐贺乘坐氦气球出发,横跨太平洋,至1月29日下午他们已经飞行超过5260英里,打破24年前气球载人飞行5209英里的最远世界纪录。1月30日早上,他们又刷新1978年人类第一次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基于稳定性理论的系留气球性能飞行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并结合某型系留气球的性能飞行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有效获得系留气球的性能参数,为中小型系留气球的性能评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美国富翁、著名冒险家史蒂夫·福塞特驾驶“自由精神”号热气球,历时14天飞越了三万多公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单人乘热气球完成环球航行的人,他的名字因此被载入世界气球航行史史册。  相似文献   

6.
史蒂夫·弗西特想尽力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当第一个坐气球环绕地球转而不着陆飞行的人。“气球环绕地球飞行是至今世上未做过的最大探险之一”,这是芝加哥生意人、冒险家弗西特所说的,“假使我成功了,在航空史上我将赢得一席之地。”弗西特一个人坐在他的“独神二号”气球里,将面对难以对付的大自然的危险:不测风云的大风,云山雾绕的高山,大气层里高寒的气温。同时,还要面对技术上的问题:在确定燃料还未用完时绘制出最快的航线,以及面对3个气球队的竞争,他们来自英国、瑞士和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太空去生活、去开发资源,甚至去作战,正在逐步变成现实。18世纪,法国人制成了气球,从此,人类真的可以离开地面了。1783年9月19日,一名叫蒙特哥欠佛的人,操纵着一只巨大的热气球,在巴黎上空冉冉升起,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更有趣的是,这位气球运动的爱好者,还随手带上了一只鸡和一只  相似文献   

8.
国外     
<正>土耳其热气球事故49人受伤含15名中国游客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卡帕多基亚的格雷梅地区数个热气球于3月14日早上起飞,但飞行途中遭遇强风,其中多个热气球被迫紧急降落。3个热气球在着陆时与地面发生强烈撞击,造成49人受伤。据中国驻土耳  相似文献   

9.
视界     
位于法国和瑞士边界的克吕兹小镇,每年都举办热气球节。在皑皑的阿尔卑斯山的雪坡上,色彩斑斓的气球正轻盈地升起,被白色世界映衬得煞是美丽。而浮游在半空中的人,为周围世界的静谧所陶醉。[雪霁]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博览》2012,(16):78
正奢华与兴奋俯瞰草原动物的机会虽然昂贵却不可错过。在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有一个比较昂贵的自费项目值得体验,那就是乘坐热气球俯瞰草原动物。虽然价格要450美元一次,但在大迁徙季节还是需要提前预订,否则还不一定能够排得上。5点多天还没亮热气球公司就会派车前往不同酒店接客人前往热气球出发点。到达之后看到开阔的草原上已经有不少工作人员在给一个个颜色鲜艳的热气球点火充气。一个热气球点火充气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十几号工人帮忙,还要一个经验丰富的热气球飞行员根据情况点火。看着这么一个个巨型的热气球横卧在草地上,想想1个小时之后我们就会由它们带着俯瞰整个马赛马拉大草原,感觉很是新奇。差不多6点刚过,我们就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躺坐"到热气球乘客筐里。飞行员点火,没几下,热气球升空了!大家一片欢呼。腾空之后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光线还一般,但是看草原感觉已经非常不错了,本来一条条行  相似文献   

11.
盲人村(一)     
<正>马小天和牛一山形影不离,是学校里有名的"小探险家"。峡谷地穴、深山老林……他们到过不少地方。这次,经家长同意,马小天和牛一山乘坐热气球飞上了天空。他们激动不已,可那个容纳他们的吊篮太小,他们不敢做太大的动作,只能坐着或站着,开心地笑着。热气球上升得并不快,他们没感到耳边有空气在流动,但还是伸出手努力感知一下。慢慢地,热气球旁边有燕子飞翔了,他们离云彩越来越近了。牛一山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问:"马小天,热气球能穿过云彩吗?"  相似文献   

12.
动手做一做     
在一只空酸奶杯底穿一个孔,把一段线穿进去,然后在里面用半根火柴横着把它固定住。线上抹上蜂蜡(用蜡烛即可)。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去摩擦它,它就会发出吱嘎吱嘎和嗡嗡的响声。发粘的蜡在手指抽动中摩擦。这个压力差别传递到了杯底,杯底像薄膜一样发生震荡,并在空气中产生声波。缓慢摩擦,声波亦缓慢低沉。快速摩擦,声波即会短暂间歇,从而发出高音。酸奶杯发声把气球吹鼓,打结封住开口处,然后在你的毛衣上摩擦片刻。把它们送上天花板,它们就可以在上面停留几个小时。通过摩擦,气球带上了静电,也就是说,它接受了毛衣上微小的负电子。带电的气球贴…  相似文献   

13.
姜琬  舒恪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4):293-297,306
系留气球的留空时间主要由日平均氦气泄露量决定;但由于氦气泄露量的影响因素众多,且探测手段有限,目前尚未发现能直接准确测得工作环境下球体实际氦气泄露量的有效方法。因此无法对留空时间进行准确评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间接的系留气球留空时间分析方法。采用了全析因试验设计,通过计算各种工况下满足留空时间指标的日平均氦气泄露量上限,再采取各种措施使球体日平均氦气泄露量不超过该上限值,从而使该项指标符合战术技术要求,回避了直接求解氦气实际日平均泄露量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净静浮力的变化实际上是由日平均氦气泄露质量决定的;且当留空时间一定时,日平均氦气泄露质量只在某取值附近的小范围内波动,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小;只要能保证日平均氦气泄露质量≯6.314 54 kg/m3,则可以满足在任意的工作海拔高度、温度、风速、湿度和压差下某型系留气球都能达到21 d的留空时间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南极上空的迷雾   1995年1月27日,美国物理学家马瑞安&#183;麦克林和同事观察到南极洲上空的那些不断旋转的灰白色的烟雾.最初,他们认为这些只是普通的沙暴,但是这些灰白色的烟雾并没有随着时问的进程而改变形状,也没有移动.研究人员决定认真研究这种现象.他们发射了一个气象气球,气球上装备了测定风速、温度和大气湿度的仪器.然而,一经发射,这个气球就急速地上升,很快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15.
当美国研究人员正在纳米级金属族中寻找超导的迹象时,他们意识到在实验室中进行的试验已经打破了常规的规则。当他们把铌族元素放置在20K的低温下时,这些通常情况下属性正常的物质表现出奇异的特征,它们失去了可预测的金属属性而开始表现出非金属的属性,失去了它们被期望的特性按照乔治亚工业大学研究小组的说法,他们可以证明这种现象确实可以产生,但目前对这些令人吃惊的行为属性还没有完全可以接受的解释。低温下金属族的这种活动性值得进行研究,并可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来帮助提高我们对超导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晓应 《今日科技》2009,(10):49-51
前不久,瑞士冒险家贝特朗·皮卡尔在瑞士苏黎世附近的迪本多夫军用机场向数百位来宾展示一款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号”,它利用机翼上的光电池,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飞机昼夜飞行提供动力。即使在远途飞行过程中,太阳能飞机也不会产生任何二氧化碳。贝特朗·皮卡尔希望驾驶这台飞机完成全球旅行,续写10年前乘热气球不间断环球飞行的壮举,并让公众看到新能源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浮空器相对于固定翼无人机和四旋翼无人机等一些常规的飞行平台,具备续航时间长或飞行高度高的显著优点,高空超压气球和低空系留气球已经成为应急通信领域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以系留气球和高空超压气球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为例,梳理了浮空器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浮空器在应急通信中应用的显著优势,指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展望了未来浮空器在应急通信行业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详细分析零压气球几何外形、内外热环境和受力等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零压气球几何、热力学和运动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对零压气球上升-驻空-下降全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得到零压气球飞行高度、蒙皮及内部气体(氦气)平均温度、氦气质量、气球体积以及气球飞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气球充氦量以及放飞时间对气球飞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球在上升过程中,氦气存在严重的"超冷"现象,而在驻空和下降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超热"现象。由于"超冷",气球上升速度曲线呈"W"型变化;中午过后,随着太阳辐射的减弱,气球开始下降,直至降到地面。此外,充氦量及放飞时间直接影响到上升过程中氦气温度和飞行速度,对气球驻空高度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9.
天南地北     
潜水鸟过去科学家们一直认为,鸟类最多只能下潜到10米深的水中。罗马尼亚的水下考察工作者不久前推翻了这个论点。他们乘坐深海潜艇在北极地区进行考察时,在80米的水深处发现了一种叫做阿比的鸟。这种鸟每逢寒冷的季节,当鱼类和浮游生物藏在较深的水中时,它们便下潜到深水里觅食。·叙勇·宇宙保险西方国家的商人真是生财有道。当人们目前还在探讨有无飞行到火星上的可能时,一些商人就已开始出售到火星上旅行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世界》2004,(12):12-12
美国时间11月16日下午,美国宇航局(NASA)利用先进的发动机技术进行了一项无人驾驶超音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试验,结果打破了世界飞行的最快纪录,其在太平洋上的飞行时速接近11265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