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省早稻抛秧大面积为塑盘湿育,具有省工省力多穗高产的特点。但秧苗素质较差穗型偏小,增产潜力不如多穗大穗的旱育秧栽培。而旱育秧栽培,化工化力,难以大面积推广。为此,我们试验旱育抛秧,使旱育与抛秧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既多穗、大穗而高产又省工省力高效。现将我们试验和研究报导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于1998年在鄞县茅山镇进行。供试品种早籼加育293,试验为绿肥田早稻抛秧。设肥地旱育、塑盘旱育、塑盘湿育3个处理,以常规塑盘湿育抛秧为对照。试验采用大区比较,面积0.5亩,3次重复,随机排列。前作绿肥为紫云英,试…  相似文献   

2.
高产大花生新品种花育16号 (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普通型大花生品种,生育期130天左右,株型直立,株高40cm左右,结果集中,百果重210g左右,百仁重100g左右,出米率75%左右,抗旱耐涝性强,较抗根茎腐病和病毒病,适应性广。花育16号平均含油量52.89%,含蛋白质  相似文献   

3.
“龙坪一号”是湖北省广济县龙坪公社农科所贫农社员朱大海同志于1966年从“矮陆早”中选出来的。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各地试种,表现抗渍耐涝能抗病,耐肥穗大产量高。最高的1.4亩,单产达1070斤,突破了千斤大关。“龙坪一号”的特点:分蘖强,一般单个分蘖在20根左右,最多可达25根;穗子大,最多可达180粒,最少在120粒,平均150粒左右;适应性广,早插能高产,迟插能丰收。可以翻秋早晚连作;出米多,谷粒长椭圆形,着粒密,不易掉粒,但好脱粒。出米率可达70%以  相似文献   

4.
矮稈糯“矮秆糯”是浙江农科院用中糯“台中糯”与晚粳“矮粳1号”杂交育成的中熟晚糯品种。1970年定型,197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据36个点统计,平均亩产684.11斤,比目前推广糯稻良种京引—15平均增产14.72%。在高肥地区种植,一般亩产700斤以上,在一般施肥水平地区种植,亩产600斤左右。杭州市郊大农公社先锋一队试种2.4亩,平均亩产853斤。全生育期119~140天,平均128天。株型紧凑,叶片上举,剑叶较长,叶环紧包着穗颈节,多数穗头在叶下,穗弯弓形,穗长15厘米。每穗55粒,着粒较稀,颖壳有绒毛。千粒重28克左右。分蘖力中等,株高70厘米,秆粗、耐肥、抗倒。后期灌浆速度快,较耐寒。感光  相似文献   

5.
秦麦3号小麦新品种是用东方红3号作母本,昌农921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在水地栽培条件下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6.74%,在旱地栽培条件下增产22.6%。具有高产、稳产、抗寒、耐旱、抗白粉病、抗条锈病、抗倒伏、抗穗发芽、品质优良及适应各种水肥条件种植等特点。并根据本区生态和生产条件,总结出该品种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期间指出:“一定要研究出早熟高产的品种来。”最近在视察东北三省时又指示:“粮食品种要选育早熟高产的,光早熟不高产也不行。”华主席的指示,不仅为东北也为全国选育新品种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要树雄心,立壮志,为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作出新贡献。从我省农业生产发展上急需解决早熟高产的作物新品种的实际出发,我们于1974年开始,采用辐射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即用快中子照射早籼“大粒溪丰”作父本,与早熟品种“红梅早”杂交,从子二代起,根据选种的目标,对株型,穗型和粒型进行定向选择,仅用二年半的时间就基本定型,并定名为“红丰早”。1976年早造进行小区品比,晚造翻秋繁种,今年早造在本省增城,从化、新丰、南海郁南等县进行试种,试种结果一般表现良好,比当地早熟及中熟当家品种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现将试种情况及该品种的种性摘要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7.
以自然日照为对照,在塑料大棚内对比观察了4个不同光反应型水稻品种在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对短日照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早粳晚熟品种、中粳中熟品种在3~4叶龄短日照处理20~30d开始对短日照有反应,主茎叶龄6~7叶时植株对日照长度最敏感,抽穗时间(由播种期到抽穗期的时间)较对照减少约26天;晚熟品种对日照长度反应的时期晚。不同品种的主茎叶片数、株高与抽穗时间成正相关,且达极显著水平,但籼稻品种的相关系数最小。短日照对早粳晚熟品种辽5和中粳中熟品种冀粳8号的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很大:在7叶龄5~10d的短日照处理条件下,辽5的穗粒数和结实率与对照相差最小;冀粳8号最适宜的短日处理分别为7叶龄10h短日照处理5~10d,中粳晚熟品种冀糯1号在7叶龄15d的短日照处理条件下,短日照对其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小;6叶龄20d短日照处理对籼稻品种南农大的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高产大穗型冬小麦新品系875067 该品系是山东省农科院以824177为母本,16—11—100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直立,越冬性好,茎杆粗壮,高抗倒伏,分蘖力中等,属中早熟品种,株高90厘米,重穗型品种.单穗重高,穗呈纺锤多,长芒、白壳、白粒、角度,高抗条诱,对当前流行的一些生理小种免疫.较抗白粉病.穗粒数40,千粒重  相似文献   

9.
“立新一号”是六棱裸大麦,1970年从江苏省东台县引进。经我区三年的试种,表现早熟、耐肥、高产。在一般的栽培条件下,亩产300~400多斤,比“757”增产。适于水田新三熟制地区栽培。“立新一号”株高70~75厘米左右,茎秆粗壮,分蘖力强,不易折秆和倒伏;叶宽而挺,叶色深绿,抽穗整齐,着粒紧密,每穗35~40粒左右,在高肥条件下达50~60粒;粒浅黄色千粒重22~24克左右。全生育期170天左右,11月初播种,于次年4月下旬成熟。  相似文献   

10.
在旱地地膜覆盖栽培环境下,对冬小麦新育成品种的增产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旱地地膜覆盖小麦生态型是重穗型;产量三因素中对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用是穗粒数>千粒重>穗数。提出了培育地膜覆盖小麦种质的育种目标是稳定的成穗率,多粒数,高粒重,具备根穗比值大,叶片功能期长,抗逆适应性强等性状。地膜覆盖栽培配套品种的最佳产量结构模式是穗数360~405万·hm-2,穗粒数45~50粒,千粒重40~45g。  相似文献   

11.
多棱大麦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14个多棱大麦材料的8个相关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成熟前时间、小区穗数、抽穗前时间、千粒重、穗粒数、单株穗数、幼苗习性。在多棱大麦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中,应在适当的穗粒数和千粒重基础上主攻单位面积的穗数,选育(选用)多穗大穗型品种,并兼顾其它有利生物学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迟三熟早稻亩产五百公斤的综合配套技术。主要技术措施是:(1)选用大穗型中熟高产良种。“嘉育293”和“浙733”均可选用。穗粒兼顾型的“嘉育293”更易现实稳产、高产。(2)适期播种,稀播壮秧。亩播种用量为25公斤左右。播种期可比原来的4月18日提前4~5天。(3)采用控氮增磷钾的施肥策略。亩施纯氮11~13公斤,过磷酸钙20~25公斤,氯化钾8~10公斤为宜。(4)加强水浆管理:做到前期浅灌促分蘖,提早搁田控分蘖,中期湿润灌溉促根、壮秆,后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  相似文献   

13.
为给青海省现有小麦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信息,对61份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穗长平均为10.8 m、千粒重平均为37.9 g、穗粒重平均为2.2 g、稀穗(平均10 cm19.4个)的高杆(平均株高104.6 cm)中熟(平均生育期112.0 d)品种。主成分分析显示的4个主成分(产量因子、穗密度因子、粒数因子、粒重因子)的特征向量累积贡献率达89.37%,可作为亲本选择的依据。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聚为高产类和密穗类两类,其遗传距离的远近与育种单位和育成地点无必然联系,而引进品种和含有较多地方品种遗传信息的品种与当地育成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较远。总体看来,青海省春小麦育种经历了起步、密穗育种、高产育种和品质育种四个阶段,使品种逐步由密穗型向高产型演化,再由高产型向优质型演化,其中,1994年是高产育种的顶峰时期,2001年以后进入品质育种期。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连作晚稻抛栽产量,是抛栽技术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宁波市大多用特早熟晚粳甫粳38、丙对一3对等品种作连晚抛秧,这类品种稳型小,分美力强,往往前期生长过旺,成穗率低,不易高产。甫粳18号中熟晚粳,具有穗粒兼顾,穗型偏大的特点,一般比宁波市当家中熟晚粳宁67多14粒,比特早熟晚粳甫粳38多19粒,产量潜力大。用于抛秧,适当增加基本苗,易获得较高产量。据lop年调查,宁波市江北区庄桥镇Zhm的宁甫粳18每667m2产460kg;4.3hm2宁67均产420kg/667m2;0.68hm2特早熟晚粳甬粳38为408kg/667m2,用雨粳18作抛秧比宁67增9.5%,比…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我校近两年选育的7个早杂新组合在我省作早稻栽培的可能性及应用价值。威优242—2比威优49早4~5d,单产与威优49相近,日产量比威优49高,稻米品质优良,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可望在我省作中熟早稻栽培。汕优242—2比威优49早3d,产量比威优49略高,且成熟时落色好;对稻瘟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威优49,稻米品质优良,可在我省作中迟熟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科技成果纵横》2004,(2):51-51
年度及等级:2001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1J-1-01)主要完成单位: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主要完成人:李玉福、李德华、邵国军、洪光男、张秀茹、顾义明、邱福林、韩勇、李跃东、祁亢、刘连晋项目简介:辽粳294品种是辽宁省稻作所于1987年选用优质、矮秆、早熟的79~227为母本,用高产的理想株型品种辽粳326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7代系统选育而成。辽粳294株高105cm,穗为半松散型,穗长16~18cm。每穗成粒80~90粒,不实率8%左右,千粒重24.5g,颖壳黄白,有极稀短芒。生育期160天左右,属早粳中晚熟品种。国家水稻育种攻关“特性鉴定与评价”及省内…  相似文献   

17.
《科技成果纵横》2005,(4):59-60
该品种是常规粳型早稻新品种,已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水平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生育期120天,高91.6cm,穗长20cm,平均每穗总粒数86粒,千粒重30.4g,糙米率81.8%,整精米率62.8%.直链淀粉含量15%,胶稠度90mm,抗胡麻叶斑病,抗穗茎瘟病,适应性广,适于黄淮海地区(豫、鲁西南、秦岭以南,晋南,皖中北,苏北等地)的早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扬麦158是春性较强的大穗大粒型高产小麦品种,运用小麦高产群体质量优化调控技术,能充分发挥该品种高产潜力。在里下河地区400公斤产量结构,常年有效穗26-28万,每穗实粒38-42粒,千料重40克以上。为实现叶蘖重一系列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其优化调控技术为:在箱降前后适期早播;群体起点降到8-12万;增加有机和磷钾肥用量,亩施纯氮17公斤左右,拔节肥和穗肥分别亩施尿素5-7.5公斤和7.5-10公斤  相似文献   

19.
以金山27为试材,以普通农户栽培为对照,研究高产栽培下春玉米农艺性状及冠层结构.结果表明,高产春玉米产量极显著的高于普通农户栽培,有效穗数极显著高于普通农户栽培,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较普通农户低,千粒重未达显著水平.高产春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均小于普通农户,粒深和秃尖高于普通农户栽培.高产春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都高于普通农户栽培,茎粗、双穗率和空杆率小于普通农户栽培,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LAI全生育期都大于普通农户,在峰值时差异最大,且棒三叶以下叶片的LAI差异最大,尤以乳熟期明显.高产栽培春玉米LOV在吐丝期和乳熟期均大于普通农户,乳熟期棒三叶以上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棉花高产栽培中,“懒棉花”的发展相当迅速。按常规种植,一般情况下,春棉、油茬棉仍比常规棉每亩增收皮棉10~15公斤,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受到广大棉农的普遍好评。“懒棉花”并不懒,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简化栽培技术,其要点如下: 一、选用好配套品种 懒棉花栽培中选用的是一个高产、优质、中熟品种,即配套1号、2号两个系列。其特点是:单株生长势强,2~3个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