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胡剑凌  徐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36(12):1774-1777,1784
设计了一种多带线性预测编码(MBLPC)语音压缩算法,该算法结合正弦编码和线性预测编码的优点,对语音信号的包络谱用线性预测编码方法进行估计.而对激励谱用多带方式进行处理.改进了特征参数的提取和量化方法,包括基于谐振结构的基音检测算法、基于谐振结构的线性预测分析以及包络谱参数的线性预测多层分裂码本矢量量化.非正式主观测试表明,在1.8kb/s编码速率下,由MBLPC算法所重建语音的平均意见分为3.0,而清晰度指标约为91%.  相似文献   

2.
作者着重对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规则脉冲激励长时预测(RPE-LTP)语音编码方案中的RPE编码部分进行了研究。为了降低编码比特率,提出了一种每子帧10个激励脉冲的新方案。对它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12kbit/s的编码率下,这种方案满足GSM建议06.10,即对单个正弦波的帧信噪比要求。又用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代替RPE-LTP方案中的自适应脉冲编码调制  相似文献   

3.
针对非完全嵌入编码的图像压缩算法难以实现精确的码率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码率预测和压缩后率失真优化的高精度自适应码率控制的图像压缩(HTJ2K-RPRD)算法。首先,根据二维离散小波变换高频子带数据的高斯分布特性,计算量化前高频子带数据的信息熵得到最小平均比特数,用最小平均比特数来估计量化编码后高频子带数据的码率预测值;接着,采用与JPEG2000标准压缩质量相当但复杂度比其低的HTJ2K标准进行图像压缩,根据HTJ2K标准中清理通道的编码特点,粗略计算二维离散小波变换低频子带数据在码流中嵌入的平均比特数,用嵌入的平均比特数来估计编码后低频子带数据的码率预测值;然后,统计所有编码后子带数据的码率预测值来估计基础截断位平面;最后,从基础截断位平面编码产生多个编码通道,对产生的编码通道进行率失真优化以实现自适应码率控制的图像压缩。实验结果表明:HTJ2K-RPRD算法在自适应码率控制的情况下可实现带宽受限压缩系统的定码率压缩,且复杂度更低;在不同位深和像素大小的图像上的压缩码率控制精度可达99.997%。  相似文献   

4.
图象的小波变换具有空-频同时局域化的性质,矢量量化编码能获得较高的压缩率,我们对原始图象经三轮小波分解形成10个子带,对最低低频分子的子带采用标量量化,而对其余子带采用矢量量化编码。通过编码后的数据,能够重建原图,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波形变换域浊音语音的一种分帧自适应编码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波形变换编码算法中,影响语音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浊音语音编码进产生的量化误差。本在Mozer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波形变换域分帧自适应编码新算法。采用这种算法用近代的单片数字信号处理器对编译码容易到实时处理,而短时量化信噪比的平均值可达6dB。  相似文献   

6.
主要阐述了语音编码技术及其发展 ,较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应用最多的两大语音编码方向 :线性预测编码 (LPC)和子带编码 (SBC) .文章还具体的介绍了语音编码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典型应用 .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语音波形的帧间差分编码算法,文中对帧间差分编码所遇到的帧匹配、过渡帧处理和量化器设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文末给出了汉语普通话几个常见单元音量化信噪比的测试结果。实验表明:采用四比特帧间差分编码,当信号采样频率为8kHz时,其短时量化信噪比的平均值超过29dB,利用归一化新波形的对称性、半周期取零技术和基音重复,预测误差用4比特量化时,可在数码率2k~4kbps情况下得到优质重建语音。  相似文献   

8.
在低比特率语音编码方法中,改进的多带激励编码方法可得到低噪声和稳健性强的重建语音,但运算量很大,作在改进的多带激励编码研究中,将矢量量化方法引入频谱幅度的量化,不仅降低了运算量而且降低了编码比特率,使得在1.35 ̄1.8kbit/s的编码比特率下的重建语音,与4.8kbit/s编码比特率下(按自激励声码器编码方法)重建的语音质量相比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高质量低速率语音编码,提出了高效线性预测Gauss混合模型(Gaussianmixturemodel,GMM)线谱频率参数量化算法(LP-GMM-LSFQA)。线谱频率(linearspectralfrequency,LSF)参数先去均值,经过一阶线性预测,得到残差信号,将残差用协方差矩阵为对角阵GMM量化算法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反量化后参数自适应更新GMM的加权系数和均值,进一步提出了预测自适应GMM-LSF量化算法(LP-AGMM-LSFQA)。实验表明LP-GMM-LSFQA在20b/帧时量化性能超过预测分裂矢量量化22b/帧时的量化性能,节约2b/帧;LP-AGMM-LSFQA量化性能优于LP-GMM-LSFQA。  相似文献   

10.
高动态图像亮度变化范围较大,当前编码方法采用DCT技术描述高动态图像信号的变换,无法准确描述图像细节、频率突变的高动态图像信号,导致编码后图像的极亮和极暗区域可视性低、细节不丰富。提出一种新的用于高动态图像的自适应编码方法,分析了高动态图像编码过程,通过小波变换实现高动态图像信号描述形式的自适应变换,对高动态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获取不同尺度的高动态图像信息,得到子带图像;对各子带图像的小波系数进行量化,以达到提高图像码率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选用Log Luv(TIFF)编码方法,对高动态图像信息数据间的统计相关性进行滤除,完成高动态图像的自适应编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对高动态图像进行编码后,得到的图像质量较高;且在编码效率较低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编码性能明显优于预测编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数字语音编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语音编码的理论基础,阐述了语音编码的评价指标、主要技术及应用,探讨了语音编码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笔画的汉字编码输入法,将汉字的所有笔画按特征分为8类,以简单的规则形成汉字的简易编码,易学易记;在此基础上增加少量几个高频部件形成高效编码,大大地降低了重码率;同时提出容错编码,使有错误笔顺习惯的人都能正确输入汉字;最后,对实现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网络编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编码是近年来网络通信领域研究的重要热点,其在提高网络数据吞吐量及数据传输可靠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受到网络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从网络编码的研究进展及网络编码的分类方面论述网络编码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结合对网络编码研究进展的分析,详细分析了网络编码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及解决网络编码问题可能采取的方法,以此取得对网络编码研究的一些有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一种嵌入式小波四叉树帧间编码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嵌入式小波四叉树帧间编码算法。算法对于运动补偿余量误差帧首先进行小波变换,并选取适当的阈值,用重要图表示大于该阈值的重要系数。根据残差帧小波系数的统计特性,用四叉树方法编码重要图,并对重要系数作位面编码,生成嵌入式码流。实验表明,与EZW,ZTE等算法相比较,该算法编码效率高,复现图像质量好。  相似文献   

15.
VoIP中的语音编码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语音编码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对几种常用语音编码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6.
自适应哈夫曼编码由于其良好的实时性,特别适合于通信系统等对速度要求高的场合.为此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哈夫曼编码算法,它利用符号到达前后构造哈夫曼树的相似性,仅更新少量节点即可完成编码过程.与原有的V算法相比,有效降低了编码复杂度,占用存储资源较少,易于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17.
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及其国际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本文论述了现存的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并将其方法分为两大类,即经典压缩编码方法和现代压缩编码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并着重论述现代编码方法和图像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空频编码算法:时域循环延迟法,即利用OFDM时域帧信号的循环延迟实现空频编码.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空频编码算法不仅能获得完全分集增益(包括空间分集和信道多径分集),而且还具有与发送天线数量无关、计算量小和实现容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小波零树编码和分形编码各自的优点与不足,结合自身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分类的混合图像编码算法。该方法把图像分割后的块分为3类,对不同类型的块分别采用分形算法或零树编码的改进算法SPIHT算法编码;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这两种算法相比,混合编码算法的重构图像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语音压缩编码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语音压缩编码的新进展,并且着重介绍低码率语音编码在新近几年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