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共服务均等化对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海生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7):18-19,33
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已成为当下中国必须认真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弄清导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进而找出解决方法。本文通过论证认为,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是导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衡的重要原因。而要解决国民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我们就应该从数量上和种类上保证低收入阶层的实际公共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并使得这些公共服务供给能接近低收入群体,使他们能真正利用到这些公共服务,从而缩小他们与高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整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国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是从增速上看,国民收入的增幅远远低于GDP的增长速度,收入分配出现了向政府和企业集中的情况,居民收入比重在分配中进一步减少,启动内需的制约情况十分明显。山西的收入差距和分配问题也十分突出,通过分析现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收入分配的比例关系,是涉及民生、拉动消费、启动内需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制定收入分配政策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呈现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总份额中日趋减少,政府再分配乏力和第三次分配力量微弱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因制度不健全而产生的灰色收入干扰国民收入的正常分配;再分配领域,制度不健全造成国民收入的逆向再分配,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公正。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即,坚持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解决劳资利益失衡的问题;统一城乡就业制度,增加居民收入;加强土地制度建设,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健全税收制度;建立公平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要着力建设和谐社会,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在弄清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原因的基础上,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入手,提高农民及其他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相似文献   

6.
刘刚 《科技信息》2011,(4):82-82,8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关键与核心之一是使社会公平和分配合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一些问题,不合理的收入差距严重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有必要从和谐社会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工作,思考如何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公平,促进广大人民和谐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7.
国民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是指国民收入在各部门或经济主体之间的分布情况。一地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是否合理会对该地区的投资消费比例、居民收入差距、地区协调发展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实现国民收入在各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是兼顾效率与公平、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时间顺序为轨迹,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通过研究影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变革的政策、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因素,综合梳理从建国以来到现在的国民收入分配历史背景和政策变迁,并结合当下我国的实际国情,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居民收入的比重偏低,深层原因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不牢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加强人大对财政预算的有效监督,确保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比重的提高,才能建立扩大内需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国民收入分配受到冲击。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应用将会影响企业内部初次分配中劳动和资本要素的份额。本研究基于技能偏向视角,通过2015~2019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的微观数据,克服宏观总量偏误,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职工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有助于提高职工劳动收入份额;就业技能结构在人工智能提高职工劳动收入份额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研究还发现:人工智能对职工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减效应,并且人工智能对出口企业的作用更明显。研究对适应智能社会的收入分配改革和教育培训制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津巴布韦曾因严重通货膨胀,国民收入一个月就"倍增"了2000倍,这样的倍增显然没有意义。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国民收入倍增"当然值得期待,而当下的收入分配改革也是民众最关心的事情。收入倍增的目标提出来后,民众当然非常关切,但怎样才能实现"国民收入倍增",恐怕很多人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12.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党的“十七大”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具有重要创新性的内容。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拓宽投资渠道、提供公平的政策环境,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通过改变成本规律,改变物质要素的替代关系和收入分配方式等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信息化通过创造新的商业形式,加大金融市场收入分配的功能和通过影响消费者的实际消费水平等途径来影响收入分配.而保证信息内容的客观性,社会成员获取信息的公正性和加强对信息化所造成的收入差距的调节,则可缩小信息化对收入分配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的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文章通过运用C—D生产函数,对1990年与200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反映出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所得的比重不断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资源禀赋不同,造成的要素报酬不同;另一方面则与我国的产业结构相关,随着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策略已经不适合现代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劳动者的素质无法通过工资报酬呈现,劳动的贡献率逐年下降,造成了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从国民收入分配角度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认为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降和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没有得到补偿是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覆盖面更广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加大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国民收入分配角度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认为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降和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没有得到补偿是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覆盖面更广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加大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中国经济新旧体制的冲突,突出表现在国有企业效益下降,亏损增加。资本不足是国有企业问题存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资本与企业效益存在正相关关系,充足资本对于提高企业效益。促进国企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充足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是:政府财政让出一部分收入作为国家对企业的资本投入;变卖闲置资产的残值收入用于扩充企业的资本;把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变为相互持股。充足资本要有制度保证:严格的验资制度;科学的最低资  相似文献   

18.
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中,有几个宏观问题是带关键性的。第一个是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和收入分配的均等问题;第二个是投资(investment)和储蓄(saving)的问题;第三是对外贸易问题。这三个问题看来好象是互不相干的,实际上有很密切的联系。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多半是注意如何迅速地增加国民收入,很少注意到收入的分配问题,从而出现了“增长率的竞赛”,看谁能够尽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参与收入分配的形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指出了人力资本参与收入分配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工资和福利、利润分享、斯坎伦计划、年薪制、人力资本人股和股票期权等人力资本参与收入分配的形式,并给出了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新古典框架内分析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人力资本对工资收入分配的影响,将收入分配嵌入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中.把劳动市场分为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两个劳动市场,其中技术工人需要人力资本投资, 且工人为实现个体最大收入选择进行或不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假设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折旧率分别为"1"和"0"并求解社会福利最大化问题.研究发现,经济在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的均衡增长途径上依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平等,且分配不平等程度是常数.均衡时经济中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等于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对于有能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成为技术工人的个体来讲,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是无差异的.这部分人可能根据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相对工资的波动以及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相对收益率的波动在两个劳动市场之间流动.这种流动既会使经济偏离Solow均衡增长路径,也会把经济拉回Solow路径,同时还会把分配不平等保持在一定限度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