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浅论植物修复技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清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污染现状,简要介绍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并从植物萃取技术、植物挥发技术、植物固化技术3方面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在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的应用,且进一步提出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重金属Cd污染也日益严重,为了减轻Cd污染带来的危害,众多研究人员进行了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并提出工程修复措施、化学治理措施、农业生态修复措施和生物修复措施等技术,本文比较了各种修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发现生物修复中的植物修复技术因其环保、经济等特点备受推崇.并重点阐述了C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植物提取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使用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成本高,对环境扰动大,而利用植物修复的效果较为明显,易于操作。对植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从超富集植物、受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状态及添加螯合剂提高植物修复效率等方面重点阐述了植物提取作用,最后简述了植物提取在矿区的应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情况受到广泛关注,该状况在国内外都很严重。植物修复技术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用自然生长植物或遗传工程培育植物来修复重金属土壤环境的技术,它是通过植物系统及根际微生物群落来移去、挥发或稳定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可盈利、对土壤环境扰动小等优点。本文主要介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4种植物修复技术,论述国内外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现状,重点涉及植物提取和稳定2方面。超积累植物由于其生理特性适合规模性应用,而与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等修复方式结合能更好地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植物修复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介绍了超富集植物的研究进展和转基因植物的培育现状,分析了植物修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超积累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之一,超积累植物能超量吸收和积累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其体内重金属含量是一般植物的100倍以上,超积累植物修复是植物修复技术的关键。介绍了超积累植物的概念、特征、物种资源和开发现状,探讨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水生植物修复污染水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修复作为一种低投资、高产出、环境效益好的方法,已被证明是一项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水污染处理新技术,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介绍了植物修复的净化效果,机理以及水生植物的种类,并对植物修复技术在培育优良植物的前景方面以及在将来污水处理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概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概念、特点,综述了近年国内植物修复主要研究进展,探讨了植物修复技术目前尚存在的某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鉴于日益突出的滨海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及生物修复技术的优越性,对滨海湿地的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从有机污染及重金属污染方面阐述了生物修复的两大技术应用:微生物修复及植物修复,然后提出最佳的修复技术——植物-微生物联合生物修复,最后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对滨海湿地的修复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讨论了植物修复技术中超累积植物的筛选条件,重点对已较为成熟可应用于富营养化N,P类有机物的植物修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给出了目前湖泊富营养化的一般治理过程,同时对持续性有机物(POPs)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提高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能力的3种方式:使用添加物、根际环境改善和环境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以美人蕉、草坪草、牛筋草为试材,进行了植物修复污泥重金属污染的盆栽试验,对植物修复后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及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植物修复后污泥农业利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直接施用污泥增加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容易导致土壤污染,而植物修复后污泥中的铜、锌、铅、镉、铬、镍等重金属的含量大大降低,符合污泥农用的国家标准;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不同植物对复合污染底泥的修复效果,采用室外盆栽试验,比较了不同植物修复方式、互作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植物-菌根真菌以及植物-菌根真菌-土著细菌联合修复方式,能够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促进植物生长并吸收底泥中污染物;(2)玉米和黑麦草互作过程中,玉米-菌根真菌联合修复方式修复效果较好。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互作过程中,黑麦草-菌根真菌修复方式的效果较好;(3)低温对酶活性影响较大。研究结论有助于确定复合污染底泥的最佳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污染水体和土壤的重金属种类以及重金属的来源,分析了重金属对植物的根系、叶片生理功能、种子萌发、光合作用、酶活性等产生的影响,并从植物提取、植物稳定、根际过滤、植物挥发等方面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方式及其机理。提出了植物修复技术的不足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传统的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治理技术具有技术要求和经济成本高,严重破坏土壤结构等缺点,不适于低浓度、大范围污染土壤的治理及应用.与之相比较,植物修复以其修复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独特的优势正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并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性课题.就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危害、植物修复的原理与优缺点及其研究展望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5.
 在污泥有机肥长期农用土壤上种植伴矿景天,与常规的玉米-小麦-胡萝卜轮作处理比较,田间试验探讨了连续植物修复效率和污泥有机肥长期施用导致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上农产品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长期污泥农用土壤上农作物和超积累植物生长良好,与未施用污泥肥料处理相比,继续施用条件下“玉米-小麦-胡萝卜”轮作作物中Zn、Cd 浓度有所上升,且小麦、胡萝卜中Cd 浓度均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种植Zn、Cd 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吸取修复处理下土壤中重金属浓度显著降低,土壤全量Cd 下降56.0%;继续施用污泥条件下土壤全量Cd 下降仍可达48.4%。证明在施用污泥条件下,种植伴矿景天和农作物,能够实现污泥安全处置、促进农作物生长和污染重金属高效吸取修复的3 重目标。  相似文献   

16.
蚯蚓对植物修复永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土壤动物在植物修复永久性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蚯蚓对紫花苜蓿修复土壤菲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试验浓度(20.05~322.06 mg.kg-1)范围内,蚯蚓活动促进了菲污染土壤中修复植物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添加蚯蚓70 d后,种植紫花苜蓿土壤中菲的去除率高达58.60%~81.82%,其平均去除率(73.42%)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系统(64.02%)提高9.40%,比无植物对照组(22.57%)提高50.85%.各种生物、非生物修复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菲去除的平均贡献率(44.09%)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37.97%)提高6.12%.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菲污染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