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由于箭竹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和作为大熊猫主食竹的保护生物学意义,大熊猫主食竹生态学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迄今为止,有关箭竹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箭竹群落地上部分的研究,而有关土壤生态条件对箭竹群落的生长、演替和开花影响的研究报道还相当少见.因此,建议在未来的箭竹生态学研究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土壤养分库及其有效性与箭竹群落生长和演替之间的互动过程;(2)通过控制实验检验"箭竹开花机理的养分假说";(3)箭竹群落土壤生态过程.  相似文献   

2.
川西箭竹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箭竹是大熊猫的主食竹,主要分布在亚高山地带,是亚高山森林下层重要的优势层片。对箭竹生态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种群结构、生长、更新、生物生产力、繁殖特性及其在亚高山森林系统水土保持、养分平衡等生态功能发挥中的作用等几方面。而有关箭竹层片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动态过程和机理、箭竹种群生活史动态格局、开花机理、人为干扰下箭竹群落及森林群落更新的过程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建议加强箭竹层片在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养分循环动态过程中的作用,箭竹克隆生长过程与森林群落更新过程的互动机理、箭竹种群生活史过程中养分源库动态、人为干扰下箭竹克隆种群更新过程与森林更新过程互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学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熊猫主食竹是大熊猫生存繁衍的基础,同时也是大熊猫栖息地林下最为优势的层片,深刻影响着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功能的发挥。目前,各专家学者围绕大熊猫主食竹的生物量生产、制约大熊猫主食竹生物量生产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的养分循环、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的克隆生长与群落更新、大熊猫主食竹开花机理假说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结果还具有许多不确定性,这对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学过程的深入了解还非常不够,同时也很难满足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需要。因此,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强不同环境条件下大熊猫主食竹生物量生产以及养分循环的动态研究、大熊猫主食竹克隆生长与群落更新互动过程的研究以及大熊猫主食竹开花机理的控制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叶林林窗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窗干扰是森林群落中经常发生的重要的小规模干扰,它不仅是自然森林群落演替的驱动要素,也在森林的结构、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当前森林生态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对林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窗特征,林窗的影响与作用以及林窗模型等方面。目前,西南亚高山针叶林林窗的研究还处于对林窗形成、特征和林窗内苗木更新的描述性阶段。因此,林窗更新与动态,林窗微环境(包括小气候、土壤、微地貌等),对林窗动态的模拟以及林窗与森林经营的关系等是未来亚高山针叶林林窗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复杂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通道,直接参与地图一生物圈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此,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研究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目前在这个研究领域的共识是: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了解首先是基于对系统组分过程结构和动态的理解,而生态系统多功能的持续性机制在于确保组成系统的各组分过程结构的维持和良好的协调。在森林群落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植物、生态学过程是能流传输(transfer)和分配(partitioning)过程,碳、养分和水循环过程,生态位的相对稳定和分化过程以及植物的生长,死亡和更新过程。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是我国西部目前唯一保存良好的天然森林。除了它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地位外,从生态系统本身以及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上,地处高寒环境下的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有其独特之处:相对简单的层次结构和种丰富度,清晰的更新和演替规律,有意义的地质、气候和区系历史,巨大的土壤冷冻碳库,更加分化的结构和功能类型,复杂的地形、地貌组合以及生态位的多样性等。这些特征一方面给系统生态过程研究带来许多挑战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为研究植被动态过程以及植被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森林凋落物与土壤质量的互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凋落物与土壤的相互关系研究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凋落物质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较大。本文阐述了凋落物质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从土壤生物学性质、理化性质等方面概述了土壤质量对凋落物分解所起的作用,并就凋落物和土壤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评述,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目前暗针叶林采伐迹地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及水土流失情况的研究现状,指出其存在:(1)重点轻面,对生态恢复过程研究不多;(2)重植被调查,而对土壤环境变化研究较少;(3)对迹地生态环境变化机理研究不多等问题,提出迹地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与生态恢复过程相结合,应展开对采伐迹地影响最大的生态环境因子的地下0.4m和地上1.5m的立体空间层次的综合长期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8.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群落的工作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藓类植物是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层片,它们在“大气-植被-土壤”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参与和森林生态系统中碳、氮和水等重要过程并间接影响植物的更新过程。本文从藓类层片类型、生长、水文、指示作用以及干扰响应等几个方面回顾了当前国内外森林藓类研究的进展,文章也概括了我们近几年在川西地区的针叶林群落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生态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土壤生态过程是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过程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也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重点。土壤生态过程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目前。有关土壤生态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生物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等方面。但迄今为止,有关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生态过程的研究还处于空白。因此,建议在开展川西针叶林生态过程研究时,应加强以下研究领域的工作: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重要性及其对土壤过程的影响、土壤与植被的互动、土壤生态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土壤生态过程中土壤酶系统分异以及土壤过程与针叶林生态系统地上过程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的生态学问题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中国西南地区的亚高山针叶林是该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主体,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文对亚高山针叶林进行了界定,简要介绍了中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类型,讨论了亚高山针叶林退化演替途径及其恢复与重建等生态学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有关亚高山针叶林的快速恢复等对策与加强相关生态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下生态学过程是指陆地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结构、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它与地上过程高度关联,是全面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和适应机理的关键.气候变暖和降水变化是气候变化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对地下生态学过程各个方面的影响复杂且重要,然而目前在这方面的综述文章并不多见.本文综述了气候变暖和降水变化对土壤碳收支、氮循环、土壤生物以及植物细根的周转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瓶颈,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期望促进气候变化背景下地下生态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植物保护的基本理念,介绍了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论述了有机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全面分析了有机农业植物保护对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涉及:人、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综合治理和操作规范等。  相似文献   

13.
以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受到了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已经有大量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研究报道和综述性文章,涉及分子、生理生态、种群和群落生态以及区域和全球尺度等微观和宏观领域的研究内容,因而要想对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本文只简要评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对升高CO2浓度和温度响应研究中的诸如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森林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对升高CO2浓度和温度的响应、植被变化与全球碳循环的互动以及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系等几个热点问题。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区为我国的第二大林区,地处高山峡谷地带,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带。相对简单的植物群落结构、较低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巨大的冷冻土壤碳库、不同演替阶段和功能的植物群落组合以及分布于林线附近的邻接效应等为研究针叶林系统对升高CO2浓度和温度的响应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实验室。针叶林生产力、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以及土壤碳氮过程等对升高CO2浓度和温度的响应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针叶林系统的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人们对城郊的开发强度也越来越大。人类的活动使城郊地区的景观、环境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农业、乡镇企业发展、旅游业、养殖加工业、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现状出发,简略阐述了盲目、过度开发对城郊生态系统产生的危害。并从植物的生活型选择、耐受性定律、生态位原理、植物的他感作用、群落时空格局构建、边缘效应、演替作用、物质循环再生、生态效率以及生物操纵等多角度论述了城郊开发中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生态学原理。  相似文献   

15.
The significance of mycorrhizas for protective ecosystem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ummary On the basis of the reviews presented in this issue, the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ycorrhizal symbioses is discussed. Mycorrhizas may have some importan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mineral nutrients during the productive phase of ecosystems in early stages of succession, but their main role is played during the protective phase of ecosystems in the final stages of succession when most resources are incorporated into biomass. In these successional stages, mycorrhizas short-circuit nutrient cycles by directly reacquiring nutrients in organic form from plant (and fungal) litter, and they may reallocate resources between different plant individuals, preventing loss of resources from the entire ecosystem.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Interactive effects between acid deposition and the rest of the environment are the key to further understanding. Although this article deals only with plant growth in relation to the chemical state of the soil and not with aerial effects, it is still possible to illustrate a number of interactions and patterns of response among both vascular and non-vascular components of vegetation. Evidence is examined with regard to plant age, pre-treatment and the nature of nutrient supply. It includes consideration of both effects of soil on plants and of plants on soil, notes both antagonisms and symbioses, and draws attention to inducible defence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