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隧洞布置处地质情况复杂,隧洞开挖过程出现坍塌的现象。本文阐述通过采用超前支护,及固结灌浆施工技术措施,加固了隧洞周边围岩,使进口隧洞开挖顺利穿过软弱岩层段,避免开挖中山体发生坍塌。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依据水利水电工程中隧洞施工测量的特点,介绍了用全站仪进行隧洞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及隧洞掘进时的测量方法,并阐述了贯通误差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王艳 《科技信息》2007,(10):84-84
本文适用于大断面水工隧洞底板混凝土施工。大型水利工程普遍存在泄洪、溢洪隧洞工程,因水工隧洞长期泄洪、冲刷,对隧洞混凝土要求较高,本文针对隧洞底板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4.
闫晓满 《科技资讯》2013,(17):46-47
结合梅州水库输水隧洞加固工程实例,对ICG湿式包钢型无机灌浆料在输水隧洞加固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简要说明了ICG湿式包钢型无机灌浆料的技术特点、指标及配制方法,并重点阐述了ICG湿式包钢型无机灌浆料在梅州水库输水隧洞加固工程中的施工工艺,为类似工程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5.
赵国栋 《科技信息》2013,(3):454-454,468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软弱围岩隧洞施工特征及容易产生安全问题地段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预防软弱围岩隧洞施工安全问题的相关技术,期望使施工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缅甸太平江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施工实例,探讨了引水隧洞混凝土衬砌施工技术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潍坊市引渠入白夏家沟隧洞施工为例,介绍了隧洞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工艺和方法.采用本文介绍的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隧洞的过水能力不足问题,同时确保工程安全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夏华利 《科技信息》2011,(11):I0365-I0365,I0386
通过光面爆破技术在泰顺县三插溪一级电站发电输水隧洞工程中的施工应用,重点介绍了引水隧洞光面爆破的工艺流程和参数选取,并取得了良好的开挖效果,可供在类似工程中推广普及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盘道岭隧洞是引大入秦工程的咽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为确保隧洞安全运行,分析认为对隧洞进行长期监测是十分必要的。提出了监测断面布置方案、监测计划与预期目标,为隧洞的后续补强加固处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冲击回波法是主要的无损检测手段之一。目前对于水利水电钢管压力隧洞的脱空检测研究不多。文章应用现有技术和设备对钢管压力隧洞脱空检测进行应用研究,通过预制与被检对象结构相似(钢板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的结构,并对该结构进行脱空测试,确定模型脱空阈值,并利用确定的阈值对结构进行脱空检测,测试结果表明,冲击回波法能够有效的对钢管压力隧洞的脱空进行检测。最后综合分析水工相关规程中的测试方法及流程,进行汇总整理并结合对钢管压力隧洞脱空检测技术,形成了一整套针对钢管压力隧洞钢衬脱空的检测方案,为有效检测钢管压力隧洞脱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堆积体自稳能力差,受力即破碎成散颗粒,隧道穿越粉煤灰场区时失稳围岩对施工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以盐坪坝连拱隧道为依托,根据粉煤灰力学性质对比选用了塑性-硬化本构,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不同开挖错距进行数值模拟,设置中导洞上下台阶以及左右洞开挖错距工况分别为5m、10m和15m,研究不同开挖错距对粉煤灰堆积地层中双连拱隧道的围岩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导洞台阶开挖错距不宜超过10m,15m错距相比10m错距应力最大值增长了36.82%,左右洞采用小开挖错距可以有效减少中导洞拱顶位移;中导洞开挖完成后左右洞拱顶竖向位移已达到其总沉降量约50%,左洞拱顶沉降位移与开挖错距近似线性增长,后行洞开挖过程中对先行洞造成的影响较大;主洞采用不同开挖错距时应力积聚分布在不同位置,开挖错距大于10m后结构受力增幅快速增长,15m错距相比10m错距应力最大值增长了17.28%。可见主洞开挖错距不宜超过10m。  相似文献   

12.
隧道开挖过程中存在应力释放问题,所以正确模拟围岩荷载释放率是数值分析的关键.以往研究者模拟围岩释放率采用经验法或者二维模拟分析,而隧道开挖是空间问题.因而对于复杂应力状态条件下的隧道开挖会造成很大的误差.因此,本文根据围岩参数三维数值模拟隧道全断面开挖确定荷载释放率.与部分以往研究结果不同,拱底出现隆起,释放率出现负值.  相似文献   

13.
隧道爆破开挖过程中的超欠挖问题是隧道工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大超挖问题严重影响了隧道工程的造价投资及安全使用。本文以某隧道工程为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隧道埋深和超挖厚度对围岩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围岩最小等效应力出现在拱顶位置,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拱脚位置。隧道拱顶位置的变形量最大,拱脚位置的变形量最小。相同超挖厚度对应的等效应力值随隧道埋深的增加而增大;相同位置围岩的变形量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另外,超挖厚度对围岩的力学响应影响较小,隧道埋深对围岩等效应力的影响较大。本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公路、铁路建设的大力发展,山岭隧道洞口段、冲沟段、沟谷等地段的超浅埋问题严重威胁着隧道施工及运营期的安全。本文以某超浅埋山岭隧道为分析对象,采用了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手段,对超浅埋隧道在开挖条件下围岩的变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隧道埋深小于2倍隧道直径时,埋深越浅隧道开挖后拱顶下沉位移量越大;超浅埋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变形急增阶段、变形缓慢阶段和变形平稳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围岩产生的变形最大,是隧道开挖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一个阶段。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实际监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模拟结果的累积变形值略大于实际监测结果,这是因为监测工序晚于开挖工序。因此,掌握超浅埋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规律,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开挖支护措施对隧道的安全十分重要。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工程实例开展的,其研究成果对同类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基坑开挖和顶管施工共同作用下下卧隧道结构的响应规律,以西安兴善寺东街雨水管道工程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实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采用明挖法和顶管法两种不同施工方式施工时下卧隧道变形规律,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基坑开挖和顶管施工共同作用时下卧隧道隆起量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下卧隧道沿纵向5倍基坑开挖宽度内结构的隆起变形受基坑开挖影响较大,且基坑开挖卸荷使下卧隧道结构发生不均匀变形。左隧道拱顶最大隆起量为4.13 mm,拱腰最大收敛值约为0.55 mm,结构易发生扭转变形;右隧道拱顶最大隆起量约为3.19 mm,拱腰最大收敛值约为0.24 mm,结构易发生竖向拉伸变形。采用顶管法施工可以减少下卧隧道的变形量,实测数据表明顶管施工会使下卧隧道产生横向收敛,最大为1.7 mm,实际工程中应注意控制既有隧道结构的横向变形。基坑开挖和顶管施工共同作用时,各因素对左右隧道的影响程度不同,左隧道的隆起量主要受基坑开挖卸荷作用影响,右隧道的隆起量主要受顶管施工的顶推作用和开挖卸荷作用影响。同时应注意各因素之间不一定是相互独立的,需要考虑因素组合对下卧隧道隆起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断面盾构隧道施工技术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大龙 《江西科学》2008,26(6):938-941
随着大断面、超大断面盾构隧道的建设,盾构隧道施工过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结合南京长江隧道泥水平衡式盾构施工,针对大断面盾构隧道施工中的切口水压、盾构掘进速度、同步注浆等施工参数的设定和衬砌管片上浮问题,分析了各种问题的原因、影响因素、导致的危害,并给出了一些相应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坑开挖会导致下卧隧道产生明显上浮,采用竖井工法开挖基坑可有效的控制下卧隧道的上浮。以深圳地铁11号线区间某深基坑为例,采用考虑小应变刚度特性的硬化土模型,建立隧道与基坑共同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不同控制措施对隧道的保护效果,并研究竖井开挖基坑过程中下卧隧道的上浮规律。结果表明:竖井工法开挖基坑可以较好的控制隧道上浮,开挖过程中隧道的上浮值与卸载率呈现线性关系;坑底加固对抑制基坑底部土体上浮有较明显的效果;在开挖深度较低情况下,隧道上浮与开挖深度呈线性关系,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开始向非线性关系转化;若竖井工法开挖不能满足控制要求,可考虑增加坑底加固方式控制下卧隧道上浮。  相似文献   

18.
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寸滩小净距隧道开挖为工程依托,在隧道施工爆破过程中对邻近隧道进行爆破振动监测.应用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对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确定爆破应力波在泥质砂岩中的传播衰减规律,控制不同间距情况下的最大段起爆药量,指导后续施工过程,保证邻近隧道振动速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其研究对指导隧道工程施工爆破和保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正习高速公路隧道浅埋段开挖过程中坍塌冒顶事件进行分析,提出冒顶处治措施,并建立隧道风化残积深度处于拱顶以及拱顶以下1 m的数值模型,进行无超前支护不同开挖步距的变形特征数值试验,试验表明无超前支护情况下即使采用上下台阶法对隧道进行开挖0.6 m,拱顶的围岩变形最大仍达到3.578、4.789 mm,隧道拱顶残积体对隧道开挖后续支护作业产生较大安全风险。在风化残积深度处于拱顶以下1 m时,原设计小导管纵向间距由2.4 m调整为0.6 m后,开挖0.6 m的拱顶最大变形由2.348 mm降低至1.747 mm,结合现场坍塌冒顶事件,为确保后续隧道浅埋土岩复合段落施工安全,提出了冒顶防治措施并在隧道开挖施工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坑开挖引起下部地铁隧道变形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上跨地铁隧道的基坑工程为背景,文章运用MIDAS GTS软件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基坑施工进行全过程动态模拟,计算结果与工程监测数据基本吻合;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影响运营隧道变形的关键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基坑开挖不可避免地引起坑底土体发生变位,带动土体中的隧道产生位移;探讨了减少基坑开挖对紧邻地铁隧道影响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