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老年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现状和特点。在门诊或(和)往院呼吸道感染病人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患咽试、痰或/和血标本,并密切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示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儿童及少年组(〈17岁)患28例,占69.9%;成人组(18 ̄59岁)患61例,占19.6%;老年组(≥60岁)患33例,占10。6%。老年组病例以男性为主,平均发病年龄67.3±5.2岁,多发生于冬季,表现以咳嗽  相似文献   

2.
贺志莉  李依萍  张进 《甘肃科技》2011,27(15):114-115
支原体肺炎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关于支原体感染的报道日益增加,且有局部流行的趋势,它不但是引起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而且可引起全身器官的病变,故有关支原体菌在人类的致病地位已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现将解放军第一医院近2年收治的154例患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分析婴幼儿哮喘发病情况,探讨婴幼儿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75例婴幼儿哮喘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并与45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35例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 婴幼儿哮喘患儿MP-IgM检测阳性率达到25.3%,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婴幼儿哮喘中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我院门诊于2001年6月-2002年7月采用注射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MP)感染5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单核细胞数增高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相关性,为MP肺炎早期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符合肺炎诊断标准住院患者513例,根据外周血单核细胞数分为外周血单核细胞增高组和外周血单核细胞正常组,采用金标法检测MP抗体(IgG、IgM),统计各组阳性病例数.在外周血...  相似文献   

6.
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伴肺外并发症病历21例,其中并发消化道症状5例,皮疹及胸膜炎各4例,神经系统损害3例,心血管损害、关节伴肌肉损害各2例,血液系统损害1例。本病肺部体征多不典型,可伴有肺外各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多样化,若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对可疑病例应提检胸部X线及支原体PCR等有关实验室检查,及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老年病人呼吸道感染的特点及病原菌情况,同时掌握药物敏感度的变化,避免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而造成耐药菌株增加,有利于快速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儿童沙眼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 .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 843例患有泌尿和生殖道各种感染的儿童进行两种病原体抗体IgG ,IgM检测 .结果有 6 6例儿童抗体呈阳性反应 ,占总检人数的 7.9% (6 6 /834) ,其中女性检出 49例 ,男性检出 17例 ,年龄以 4~ 9岁感染率较高 ,两者合占 41/6 6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沙眼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引起各种疾病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  相似文献   

9.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32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32例MP感染患儿中,48例有肺外并发症,发生率为36.4%主要为支原体所致心肌炎、脑炎、过敏性紫癜、川崎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结论: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造成漏诊、误诊.应及时检测血MP-IgM.治疗除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外,还应注意综合治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丙球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以肺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间质性肺炎。在临床易感于慢性肺部炎症病人,基于此原因本研究使用烟熏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方法建立慢性肺部炎症合并肺炎支原体肺炎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本研究采用Realtime PCR、HE和Masson染色方法观察小鼠感染前后肺部肺炎支原体浓度、肺组织病变状况和肺组织胶原纤维生成情况。结果烟熏并感染组小鼠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达到93%,肺泡腔塌陷,肺组织呈片状致密结构,内充斥大量红细胞,胶原纤维增多呈片状蓝染。结论通过实验可知烟熏并感染组小鼠肺内支原体浓度增高、肺组织病变情况严重,胶原纤维生成增多,预示慢性肺部炎症合并肺炎支原体间质性肺炎模型建立成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和总结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生素敏感性的分布情况。方法 :对 2 8例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采用纸片法 (Kirby- Bauer)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 :2 8例患者均有基础肺部疾病 ,其中以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 ,脑部 X线表现为双肺淡薄、斑片状阻影。药敏试验表明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耐药率增加。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患有各种基础疾病 ,尤其是肺部疾病患者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耐药率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探讨金莲花4种制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作用机制.运用多个数据库建立金莲花系列制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表明金莲花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化学成分为槲皮素、刺槐素及β-谷甾醇,靶点为MAPK1、AKT1、TP53、TNF、IL6、STAT1、TGFB1、IFNG、NFKBIA、CXCL8、MYC、CASP8、IL10及CASP3,通路为癌症因子、乙型肝炎、NTF、肺结核、癌症蛋白聚糖、恰加斯病、弓形虫病、单纯疱疹感染、甲型流感及利什曼病信号通路.起治疗作用的最可能靶标和通路为TNF、MAPK1靶点和癌症因子通路.研究表明,金莲花4种制剂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起到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银翘散治疗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银翘散对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采用银翘散煎剂,并以病毒唑加抗病毒口服液作对照,治疗102例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银翘散治疗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高、疗效快.  相似文献   

14.
统计了4组(上感组、支哮组、肺炎组、心衰组)共27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及30例正常的血清心肌酶谱(AST,LDH,CK),运用基于区间值模糊集的聚类方法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心肌酶大致正常,大多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心肌酶谱升高,但不显著,多数肺炎或心衰患儿的心肌酶谱明显升高.提示呼吸道感染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治疗中应注意保护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2006年6月-2007年12月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52例均做血、尿、大便常规,血清MP-IGM检测及胸部X线照片检查;予以红霉素15mg-30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21d,或用阿奇霉素10mg/(kg·d),每日1次,连用7-10d;症状控制后使用阿奇霉素口服序贯疗法,即阿奇霉素10mg(/kg·d)口服,每日1次,连用3d,停药4d,疗程14-21d.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年龄、季节不恒定,52例中出入院符合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者30例,符合率为58%;治愈51例.结论对于疑似患者及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无效者,及时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查;红霉素、阿奇霉素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本地区支原体在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MYCOPLASMA IST2)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检测试剂盒,对2 a来955例临床生殖道标本进行培养和鉴定,同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UU及Mh感染率为40.4%.女性感染率50.6%,男性感染率24.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支原体对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氧氟杀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9.22%,99.00%,92.00%,81.10%,79.80%,71.24%,70.47%,36.79%,18.65%.结论临床支原体感染已成为泌尿生殖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合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对老年人血脂的疗效。方法 :用微粒化非诺贝特 2 0 0 mg,每晚一次 ,共用 8周。结果 :治疗 4周后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分别降至 2 0 .5 %和 6 0 .4% (P<0 .0 1) ,治疗 8周后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上升 33.3% (P<0 .0 5 )。结论 :微粒化非诺贝特是老年高脂血症的有效降脂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支原体的检测及药敏情况来分析患者耐药程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支原体(Uu/Mh)分离培养药敏试剂盒对不同患者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0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支原体感染92例,标本阳性率为36.8%,其中解脲支原体(Uu)75例,阳性率为81.5%;人型支原体(Mh)3例,阳性率为3.2%;混合感染(Uu+Mh)14例,阳性率为15.3%;药敏结果显示:支原体对12种抗生素中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美满霉素和四环素的平均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3.02±7.15)%、(90.19±10.83)%、(86.03±14.30)%、(82.76±17.89)%,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司巴沙星的敏感性较低;耐药性最强的抗生素是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结论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美满霉素和四环素可作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经验性选用的抗菌药物;支原体的培养及药敏试验可以掌握支原体的流行状况及耐药程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PCR检验技术,对吉林地区部分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高危人群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分离鉴定,以探讨MG感染在STD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吉林地区NGU高危人群受检者141例,宫颈或尿道口内拭子分泌物标本用PCR技术进行DNA扩增,并与对照组65例进行比较,结果141例标本MG-DNA扩增出26例,阳性率为18.4%,正常对照组65例MG-DNA扩增出3例,阳性率为4.62%(3/65),差异显著(x2=5.933,P=0.014 9<0.05).结论1)吉林地区STD高危人群有较高的MG感染率,是NGU的病因之一2)PCR技术具有敏感、快速、特异性强特点,可以用来研究MG感染现状,流行情况及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