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物质交流载体的运输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而承担着重要使命的铁路运输,它的建设和发展势在必行,本文就铁路整体道床道岔施工技术,施工工艺以及道岔施工方面、安全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以济南铁路局管内辛泰线燕家庄站内2号道岔全抛施工为例,是国内首次既有线道岔清筛作业,利用道岔清筛机对既有线道岔进行道床全抛的的施工工艺,在封锁天窗为180 min的条件下对施工中主要工序及控制要点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施工方法,经现场施工检验,效果良好,可为相关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铰接式岔枕受力与振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枕下道床支承的非线性特性和联结铰的特殊结构,建立整组道岔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比较了列车过岔时铰接式与普通长岔枕的受力及动态响应.结果表明:与普通轨道结构相比,铰接式岔枕轨道结构整体刚度较低且变化均匀,改善了道岔区综合受力环境;岔枕疲劳强度较高;改变了普通岔枕的振动曲线,极大程度地降低了高速列车过岔时未行车股道岔枕末端对于道床的冲击,延长了道床养护维修周期.  相似文献   

4.
考虑岔枕下道床的非线性支承和联结铰结构,建立了三维弹性铰链单元数值模拟方法和整组道岔落轴冲击有限元模型,比较分析了时域与频域内铰接式与普通长岔枕道岔结构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与普通岔枕相比,铰接式岔枕轨道结构的整体刚度较低,缓和了轮轨冲击,改善了道岔区的综合受力环境;改变了普通岔枕的动态特性,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高速列车过岔时未行车股道岔枕末端对道床的拍击,减少了道砟粉化,延长了道床养护维修周期;道岔区采用高弹性扣件,可与铰接岔枕组合成优良的弹性基础,优化高速道岔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5.
张大矛 《科技信息》2010,(18):I0297-I0298
一、工程概况 近年来,铁道整体道床因其整体性强、稳定性好、养护维修方便和工作量小而广泛应用于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及国家铁路的隧道和桥上。但采用整体道床作为道岔的轨下基础,主要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铁路提速及运能运量的增加,道岔这个线路设备的薄弱环节已日渐成为影响铁路提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加之道岔日常维修很难从根本上整治因长年运营的既有线道岔道床板结、脏污等问题。因此进行道岔破底清筛是现阶段改变既有线道岔技术状态的有效办法之一。CQS550道岔清筛机的使用,实现了对道岔线路维修施工的机械化作业,使道岔线路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列车运行更加平稳、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7.
李彦春 《甘肃科技》2013,(22):143-144,159
整体道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从整体道床的基底处理、基表设置、混凝土浇筑等方面对整体道床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同时对整体道床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缝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裂缝等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了控制裂缝的方法,对整体道床的施工及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岔是实现列车转线的关键设备,是铁路轨道的三大薄弱环节之一,定期进行捣固养护作业是保障列车安全运营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针对道岔捣固作业主要依赖实践经验,缺乏理论依据。为研究捣固作业对道岔区有砟道床力学特性的影响,首先,基于DEM-MBD耦合算法,建立CDC-16捣固车捣固装置-钢轨-轨枕-有砟道床仿真模型,实现道岔区捣固作业的有效模拟;其次,开展现场横向阻力试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分析捣固作业前后道床阻力特性、轨枕竖向位移及道床支承刚度的变化规律,探讨捣固作业次数对有砟道床质量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捣固作业后道床横向阻力降低32.40%,纵向阻力降低28.13%,支承刚度降低86.23%;捣固作业不会改变枕侧、枕底和枕端3部分对纵横向阻力的贡献排序,但对枕侧区域的分担比影响最大;随着捣固次数增加,在一定范围内道床纵横向阻力和支承刚度提升较明显。综合考虑有砟道床质量状态、力学特性以及大机作业效率,建议对道岔区尖轨位置捣固作业以2~3次为宜。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板式无砟道岔系统视为梁-实体-实体组合结构体系,通过Ansys软件建立板式无砟道岔道床的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ADAMS/Rail软件进行岔区结构不平顺仿真,计算了列车过岔的动力响应;选取合适的计算参数,计算分析了转辙器区和辙叉区道床板及底座板的受力变形,为板式无砟道岔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范富国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1):292-293,F0004
简要介绍了南京地铁工程所采用的短轨枕长轨排整体道床施工方法,重点对施工中的5项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实践证明采用短轨枕长轨排整体道床施工技术,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又节省时间和费用,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郑春海 《太原科技》2015,(2):104-106
文章介绍了42号道岔在隧道内轨枕铺设、道岔安装及道床施工工艺,提出在隧道空间受限和物流不便的条件下,进行长轨枕快速布设和道岔精确组装定位的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地铁施工中的轨道工程施工为背景,对采用橡胶隔振垫进行道床减振的整体道床施工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此文较为详细地探究了隧道进口端弹性整体道床从其支承块预制到道床铺设的一系列施工技术,为今后类似施工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我单位从2012年12月进入广州地铁线路委外维修以后,发现广州地铁二、八号线道岔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广州地铁二、八号线采用整体道床9号单开道岔,经过运营多年后,陆续出现了轨枕螺栓失效、滑床板伤损等各种病害情况,必须对其进行专项整治,通过专项整治,已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成渝线线碎石道床木枕道岔的现场情况,探究道岔尖轨不密贴病害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整治措施,对工务部门线路维修养护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施工技术日趋成熟,高速铁路道床多采用整体道床形式,整体道床对沉降变形尤其是不均匀沉降特别敏感,而我国西南地区多为山区,地质复杂,岩溶路基比例较大,地表多溶沟、溶槽等岩溶现象,岩溶强烈发育。因此高速铁路路基岩熔的整治能否满足要求成了后续路基施工及不均匀沉降控制的关键问题。基于此,通过沪昆客专路基岩溶注浆工艺的研究,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有限元方法,采用与无缝道岔较接近的力学模型,全面考虑轨枕、扣件和道床阻力的作用,对无缝道岔各个部分的受力和位移规律进行了分析.编制了计算程序,并对一种道岔结构进行了计算,和试验结果比较吻合.为在我国铺设无缝道岔提供了理论和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吴炜 《甘肃科技》2009,25(12):134-136
鄂尔多斯市乌审西街下穿铁路2孔16m框架桥采用顶进施工穿越既有包神线及道岔区,为保证既有线列车在框架顶进施工中安全运营,需对既有线及道岔区进行线路加固。设计采用工便梁及型钢形成纵横梁体系,使之与线路设备形成整体,确保框架桥施工中线路与道岔稳定。重点介绍道岔区线路加固设计及措施,解决了较大跨度框架桥穿越既有铁路道岔区的线路加固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保成 《甘肃科技》2008,24(5):100-102
文章结合青藏铁路西格段关角山隧道出口段病害整治的工程实践,对该地段整体道床更换为砼宽枕道床工程,从施工总体施工方案选择,轨枕板铺设工艺,整道维修等方面对施工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对具体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无砟轨道的发展起步较晚,隧道结构内应用整体道床铺设无砟轨道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经验都比较欠缺,随着无砟轨道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长、特长隧道内无砟轨道的运用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中道床病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以实际隧道工程内整体道床病害整治为例,分析了隧道内道床病害产生的原因,结合病害特点制定了病害整治的原则,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整治措施,对道床下沉病害采用了压注新型双组份聚氨酯膨胀材料,通过调整注浆材料体积膨胀量控制道床抬升高度,经通车运营检验,整治措施效果良好,可为隧道内整体道床的同类病害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