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混合型农药缓释微胶囊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防治生活周期长的天牛为害,以氰戊菊酯-马拉硫磷、敌敌畏-马拉硫磷两组混合农药为主剂,用内部界面聚合法加工研究成长效缓释微胶囊剂并对其进行释放速率、悬浮率,热贮存分解率等理化性质的测定及有关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微胶囊农药新剂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介绍了农药的发展趋势及农药新剂型微胶囊剂的特点 .并详细介绍了界面聚合法、锐孔 -凝固浴法和复合凝聚法 3种制备农药微胶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微胶囊剂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凝聚法和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微胶囊,并对微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包封率和粒径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期间 ,采用灭幼脲 3号微胶囊与其它农药微胶囊的混合制剂防治松褐天牛成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以灭幼脲 3号微胶囊加安高杀Ⅳ号微胶囊(杂环类 )防治效果最佳 ,无论是速效 ,还是 1 0天、2 0天 ,30天后的持续药效均达 1 0 0 %。灭幼脲 3号微胶囊加安高杀Ⅰ号微胶囊 (拟除虫菊酯类 ) ,灭幼脲 3号微胶囊加安高杀Ⅲ号微胶囊(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复配 )防治的效果也较好 ,但 30天后的持效有所降低。灭幼脲 3号微胶囊加安高杀Ⅱ号微胶囊 (有机磷类 )的防治效果稍差。而单纯使用灭幼脲 3号微胶囊防治松褐天牛成虫的药效比不上混合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触破式微胶囊加工工艺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凝聚相法和界面聚合法为基础,选用明胶—阿拉伯树胶和聚胺酯壁作为囊壁材料加工了不同厚度的氰戊菊脂—倍硫磷微胶囊剂,并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和松墨天牛进行初步的触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7.5%的聚胺脂微胶囊剂在自然条件下一个月无自破现象。在相同有效浓度下,囊壁相对比重6%的明胶-阿拉伯树胶微胶囊剂和15%的聚胺酯微胶囊剂对越冬代松毛虫的校正死亡率达95%以上,初步试验表明这类材料制成的微胶囊剂用于防治林业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防治天牛类害虫具有很好的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6.
采用预乳化-乳液聚合法制备了3种农药微胶囊制剂:20%(质量分数)毒死蜱微胶囊、2.5%(质量分数)氯氟氰菊酯微胶囊和1.8%(质量分数)阿维菌素微胶囊;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3种微胶囊的粒径均小于1.2μm,且分散均匀;3种制剂的热贮、冷贮稳定性符合农药行业要求;制剂中不含苯及其衍生物助剂,无刺激性气味,可降低对人、畜的接触毒性,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药新剂型。  相似文献   

7.
寇寅客 《科技信息》2011,(16):217-217,219
农药微胶囊剂(microcapsules MC)是利用微胶囊技术把固体、液体农药等活性物质包覆在囊壁材料中形成的微小囊状制剂[1]。所谓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把分散的固体、液体或气体包覆使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2]。其中成膜材料叫壁材,被包覆物叫芯材,微胶囊粒径一般在l~800微米[3]。该技术通过密闭的或半透性的壁膜将目的物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从而达到保护和稳定芯材、  相似文献   

8.
绿色食品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而与之密切相关的绿色农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绿色农药已经形成了系列成熟的品种,包括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新型作用方式等有机合成农药以及他感化合物和信息素类农药;在绿色农药剂型方面也取得了许多突破,形成了以水为基质的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水剂以及其他种衣剂、水分散粒剂、微胶囊剂等环境友好的绿色化新剂型;农药助剂的绿色化方面,主要是微生物表面活性剂为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的绿色表面活性剂,已开始在农药领域进行研究和应用、同时,对我国绿色农药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油烟剂,以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百菌清为主剂,0 ̄#、100 ̄#、1210 ̄#为主要载体,并加入适量助剂研制的杀虫、杀菌油烟剂,其理化性能符合技术质量要求。白鼠急性毒性表明;溴氰菊酯油烟剂是微毒农药制剂,百菌清油烟剂是低毒农药制剂,符合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成果推介     
项目简介:农药微胶囊剂是通过高分子赋形剂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农药包裹成微小球状颗粒,再通过一定的制剂加工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农药剂型。在作用环境中有控制地将农药缓慢释放出来,其特点:(1)可以控制光、热、空气及微生物的降解,农药缓慢释放出有效剂量,大大延长特效期,减少用药量,省工省药;(2)降  相似文献   

11.
With an aim to reduce leaching of water-soluble vitamins, the leaching properties of five kinds of microparticulate forms of vitamin B1 a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dynamic system. These microparticles include: alginate and alginate-CMC microcapsules prepared by emulsion coacervation process (ECP), alginate and gelatin microcapsules prepared by spray-drying process (SDP), and alginate microbound. The results show these five microparticulate forms of VB1 can reduce leaching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crystalline form VB1, and the leaching rates at different intervals, diameters and encapsulation efficiencies (EE)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all kinds of microparticles (ANOVA, P<0.05). The leaching properties of the five microparticles are in accord with Higuchi equation. Based on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the half loss time (T50) is determined.In conclusion, the alginate-CMC microencapsule is a potential tool to reduce leaching of water-soluble vitamins.  相似文献   

12.
石油醚发泡剂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助剂,把它制成微胶囊形式不仅可解决它在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易挥发损失,污染大气环境,存在火灾隐患的问题,而且可用于生产有特殊性能的低密度微泡泡沫塑料.研究中发现用两种不同化学工艺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做壁材可制得石油醚微胶囊并取得较满意效果,用脲醛树酯和丙烯腈-偏二氯乙烯共聚物为壁材制成的微胶囊都有良好的气密性和发泡性,它们在制备过程中又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选取双环戊二烯(DCPD)作为芯材,采用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为壁材,对其进行微胶囊化包裹。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光学一摄影显微镜、微机差热天平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表面形貌、热性能和化学结构等进行了表征。讨论了芯材投料量、乳化剂用量以及乳化速率对微胶囊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和囊芯含量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工艺参数得到控制,其囊芯含量最高约90wt.%,体积平均粒径为50~70μm。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规格的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维素钠制备了各种微囊.研究了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分子量及溶液浓度对微囊形成和特性的影响.确定了微囊制备的最佳参数,并发现壳聚糖的分子量在一定范围内对微囊通透性无影响而脱乙酰度显著地影响微囊通透性.降低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可明显增加微囊的通透性,而不影响微囊机械强度.这种微囊制备方法简便、通透性可调,在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固定化及药物缓释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用M,M,P,q,n等分子参数表征链烷烃的分子大小、取代参量和相邻取代基的相互作用,并以其为独立变量,通过回归方法建立模型预测链烷烃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85种链烷烃的沸点、标准生成焓、标准熵、标准自由能以及1-9个碳原子链烷烃的气化焓、摩尔体积、摩尔折光度的预测表明该模型的原理简单、方法实用.为预测链烷烃物理化学性质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对高水充填材料的烧结和水化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与分析,阐明了高水充填材料的主要热力学性质以及所表现出的强度,稠度和风化等物理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多金属氧酸盐是一类具有独特结构和优良物理化学性质的无机化合物,其结构组成多样,同时具有酸性和氧化性,可作为酸型、氧化型或双功能型催化剂,目前对其结构发展的研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8.
提出采用低起泡性的OP-10/AEO非离子复合乳化体系解决微胶囊制备过程中乳化缺陷问题。以改性环氧树脂E-51为芯材修复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脲醛树脂自修复微胶囊。采用光学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分别对形成过程、化学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利用Gauss拟合研究粒径分布,并探讨了乳化剂体系选择、乳化剂用量、芯壁比、搅拌速率等因素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能有效改善乳化剂起泡效果,用量为5.0%,芯壁比为0.8∶1,搅拌速率为1 200 r/min,微胶囊包封率达到80%,粒径分布相对集中,具备良好的室温贮存性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为囊芯,密胺树脂为高分子囊壁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微胶囊.利用激光粒径分布仪、光学显微镜、微机差热天平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研究了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表面形态、热性能和化学结构.讨论了乳化剂用量、搅拌速度以及芯材与壁材的投料质量比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微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