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采用盘形砂轮范成法磨削加工球齿轮,由盘形砂轮数学模型得到球齿轮的数学模型,进而得到一对球齿轮的啮合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齿面接触分析,通过解非线性方程组,求解出两齿面瞬时接触点的位置.对球齿轮齿面的接触点轨迹进行了分析研究:球齿轮上每个齿的齿形都不相同,因此两球齿轮在空间啮合的接触轨迹是很复杂和多样的.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球齿轮机构的传动理论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精确磨削单包络TI蜗杆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I蜗杆传动由渐开面斜齿轮和其包络的环面蜗杆组成. TI蜗杆传动推广应用的关键制造技术是要解决蜗杆齿面的精确磨削问题. 依据齿轮啮合理论, 对渐开面单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齿面方程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精确磨削渐开面单包络TI蜗杆的砂轮轴截面廓形, 阐明了砂轮磨削TI蜗杆的位置和运动关系, 获得了精确磨削渐开面单包络TI蜗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能量法与切片理论,提出了一种非对称直齿轮副啮合特性及振动特性分析模型.该模型将延长啮合、非线性赫兹接触、齿基刚度修正以及轮齿修形考虑在内,能较为准确地分析非对称直齿轮副的啮合特性.通过将解析方法得到的时变啮合刚度和接触应力与有限元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得知:两种方法得到的啮合刚度和接触应力吻合很好,并且解析方法的计算效率远远高于有限元方法;随着工作侧压力角的增大,齿面接触应力和齿轮副重合度减小,啮合刚度增大.在啮合特性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非对称直齿轮副动力学模型.通过振动特性分析可知:随着工作侧压力角的增大,振动幅值增大,系统的固有频率略微降低.本文解析模型可以为非对称直齿轮副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LS-DYNA的直齿轮动力学与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直齿轮进行动力学接触仿真分析中的关键技术;计算了齿轮副在啮合过程中齿面接触应力、应变的变化及分布情况;找出了齿轮接触最薄弱的部位并提出了修改建议。这对提高轮齿的接触强度和齿轮传递运动的平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共轭啮合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微分几何和齿轮啮合原理,由针齿及给定的运动,建立了少齿差行星传动的啮合方程及齿廓的通用方程;推导了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啮合线、重合度和啮合端点的计算公式;详细研究了针轮与行星轮为正、负一齿差、二齿差、三齿差等典型少齿差行星传动的共轭啮合理论.提出了形成内摆线和外摆线的通用方法——包络法.同时,给出了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并讨论了啮合线和重合度.研究结果对于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设计,加工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其他少齿差行星传动的啮合理论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导出了一般化的角修形条件,解释了角修形的物理意义;提出啮合分析的法截面法,该方法可以用来计算奇异啮合点附近共轭齿面偶的法向距离;运用该方法,通过分析法截线,指明角修形传动蜗杆螺旋面、蜗轮齿面名义原接触区、新接触区三者沿传动副瞬时接触线奇点轨迹相互交叉,说明三者虽然相互密切,但程度不同;阐明角修形切去蜗轮齿面二次接触区,并且使得蜗杆工作长度变短的机理.在角修正型二包传动啮合理论的指导下,对角修形双圆环面二包传动的啮合特性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发现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环面蜗杆传动装置.  相似文献   

7.
在考虑齿侧间隙、时变刚度和啮合误差的情况下,利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直齿齿轮副拍击振动数学模型。采用四阶变步长Runge.Kutta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研究了内外激励对系统拍击状态、周期响应的影响,以及拍击状态、周期响应与拍击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内部激励会导致齿轮拍击状态改变和发生倍周期响应,外部激励较小时对齿轮拍击状态影响较小,但会导致系统发生拟周期和倍周期响应。拍击状态对拍击强度影响很大,倍周期响应会降低拍击强度,拟周期响应对拍击强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齿轮是应用广泛的关键基础件,采用三维拓扑修形是控制齿轮性能的一个普遍趋势,现有的齿轮测量技术在获取齿面三维拓扑信息方面已逐渐成熟并得到应用.但目前各类齿轮精度评价体系普遍使用基于小样本及极值法获取的各项齿轮精度指标作为评价依据,这种方式对完整评价修形齿轮的质量及工艺分析存在诸多缺陷.基于全信息的齿轮精度评价体系则以齿轮全信息为样本,使用以统计分析方法获取的更有代表性的齿轮精度新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基于全信息的齿轮精度评价体系包括用于表达齿轮全信息的3D数学模型,基于3D模型定义的新指标,以及基于选取的新指标构建的新评价指标系统.基于全信息的齿轮精度评价体系可以克服现有齿轮精度评价体系的缺陷.新体系可充分利用测量数据,对测量误差不敏感,能真实完整地反映齿轮性能,有利于对被测齿轮作出更加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有利于进行工艺系统稳定性和加工能力的分析和改善.首先介绍齿面误差的3D表达方法;然后基于齿面误差的3D表达提出了特征数据集的定义方法和基于统计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并选取指标建立了新的齿轮精度评价指标系统.最后用仿真试验和实测试验说明新评价体系的原理和识别误差规律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系统,建立了3种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仿真计算模型,即:基于"切片式"齿轮啮合刚度解析计算方法的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SIMPACK 225号力元建立的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的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3种模型在高速和低速工况下计算获得的啮合力和动态传递误差.研究结果显示:高、低速工况下,3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吻合良好.基于"切片式"齿轮啮合刚度解析计算方法的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获得的动态传递误差与基于有限元法的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因此,综合考虑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基于"切片式"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解析计算方法可更好地应用于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两线接触曲面间的几何学特性,由刀具包络曲面分别沿刀触点轨迹线和特征线与设计曲面和刀具曲面线接触这一基本条件,提出了回转刀具扫掠包络面的局部重建原理.建立了由单个刀位重建刀具包络面局部三阶近似曲面的数学模型,刻画了刀具曲面、刀具包络面与设计曲面在刀触点领域内的三阶微分关系,为提出自由曲面三阶切触加工新方法奠定了几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掘进机实际外负载难以获取及其载荷特性难以正确把握的现状,提出了利用接触动力学、岩石力学和有限元法等理论和方法构建在显示动力学分析程序LS-DYNA环境下基于H-J-C本构模型的截齿与岩石的接触动力学模型数值模拟平台;利用该平台对掘进机镐形截齿的横摆破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截齿受到的三向阻力曲线;通过载荷特性分析,验证了所得载荷曲线的准确性,并获得了某工况下截齿载荷的主要频率结构;分析了截齿的碎岩机理,发现岩石的破碎是与截齿直接接触的岩石的拉压应力和其周边的剪切应力集中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面铣削过程中的噪声大致上可以分为空转噪声和切削噪声, 空转噪声主要由铣刀气动噪声组成. 基于Ffowcs Williams-Hawkings 方程建立高速面铣刀气动噪声数学模型, 进行高速面铣刀空转噪声测试, 噪声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模拟刀具参数(齿数、齿距)及测试观察点位置变化的情况下面铣刀气动噪声的变化情况, 研究表明面铣刀气动噪声具有方向性,结合频谱分析, 发现不等距面铣刀旋转频率的峰值移到高频部分, 大大降低面铣刀旋转频率处噪声, 可为低噪声铣刀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球体内PCM接触熔解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个更能准确地描述相变材料在球内接触熔解时两相界面形状的数理模型,并求解得到了液膜厚度分布及相变熔解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与实验对比表明,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整个接触熔解过程。  相似文献   

14.
接触热阻预测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接触热阻的理论预测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综述,针对其物理数学模型和模拟方法,及相关的表面几何形貌评价、微观力学变形分析和换热数学建模等方面.通过系统地分析和评述,提出了为实现接触热阻准确预测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也利于人们对接触换热及其交叉学科问题的科学理解和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5.
秦川  鞠平  吴峰  刘磊 《中国科学(E辑)》2013,(11):1289-1298
电力系统中许多控制器的参数众多,所提出的可区分性是指在参数的优化整定过程中,能否唯一确定某个参数,也即最优解的唯一性.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获得优化目标与控制器参数之间的解析关系,这时要靠解析方法分析可区分性就非常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轨迹灵敏度的可区分性数值分析方法,揭示了控制器参数的可区分性与轨迹灵敏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通过分析参数灵敏度的大小得到影响控制器性能的主导参数,通过分析灵敏度曲线的相位确定不可区分的控制器参数.以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器为背景进行应用研究,算例结果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镁合金AZ31焊接温度场的红外测量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非致冷焦面红外热像仪研究、测量了镁合金AZ31钨极氩弧焊的焊接温度场, 并通过红外测温数据对焊接温度场数学模型的计算参量进行了校正. 在此前提下,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弥补了弧光干扰区域的温度场缺失, 得到了整体焊接温度场. 温度场分析结果为焊后微观组织状态研究提供了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方法在Si衬底上制备了ZnO单晶体薄膜,并在不同温度下生长了Ag膜作为肖特基电极,研究了Ag与ZnO的接触特性.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I-V测试方法对样品的晶体质量、结构和电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ZnO薄膜具有高度的c轴择优取向,Ag膜随生长温度的不同的晶体质量有较大差异.样品在室温下的I-V测试结果表明Ag电极的生长温度对Ag/ZnO接触性能有重要影响.在150℃和200℃生长的Ag电极实现了Ag与ZnO的肖特基接触,电极生长温度低于150℃和高于200℃的样品Ag与ZnO均为欧姆接触.经过分析,肖特基接触的形成依赖于在Ag与ZnO接触界面处形成的p型反型层.  相似文献   

18.
樊火  郑宏 《中国科学(E辑)》2013,(12):1338-1345
单一裂隙渗流规律的研究是岩体裂隙网络渗流规律及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研究的基础和关键.由分形插值算法重构天然粗糙裂隙面,用LatticeBoltzmann方法的MRT—LBM模型,在岩石粗糙裂隙表面微观结构的层次上,对两种具有不同垂直比例因子的粗糙裂隙面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优势渗流路径长度后,预估了渗透率.针对难以找到优势渗流路径的天然裂隙网络,在数值试验的背景下,提出了一个新的预估渗透率的截面渗透率加权法.该算法不具体针对某条优势路径或某些较优势路径,而是考虑每个截面对阻碍流体通过的贡献.接着对两组基于图像处理的天然裂隙网络进行了数值模拟,预估了各自的渗透率并再现了偏流现象,发现优势渗流路径在演化初期已具雏形,以后逐渐被强化.此外,使用该方法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渗流网络中的局部流体流动细节,局部分支路径回流和局部漩涡可能同时存在.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为后期的跨尺度渗流模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蔡氏混沌振荡电路,设计了一个含有两个忆阻器的五阶混沌电路,建立了其无量纲数学模型.利用常规的动力学分析方法,进行了该电路平衡点集的稳定性分析,得到了忆阻器初始状态所对应的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区域分布,并研讨了该电路依赖于电路参数与忆阻器初始状态的复杂动力学行为.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忆阻混沌电路具有一个位于忆阻器内部状态变量所构成平面上的平衡点集,平衡点集的稳定性取决于电路参数与两个忆阻器的初始状态,由此产生了状态转移和瞬态超混沌等非线性动力学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实验和数学模型两方面,系统研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炉排-循环床复合垃圾焚烧炉内干燥、燃烧过程.利用马弗炉模拟垃圾在固定炉排干燥床上的干燥情况,研究了垃圾种类、垃圾厚度、温度等对干燥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水性强的垃圾比吸水性弱的垃圾难干燥;温度越高干燥越迅速,垃圾层厚度越小越易干燥.干燥炉排上的热解实验表明,温度越高CO/C转化率越低,干燥床内的温度影响流化床密相区的温度分布.建立了炉排.循环床复合垃圾焚烧炉的燃烧过程的数学模型,主要包括物料分布模型、挥发分释放模型、炭颗粒燃烧模型等.用本文提出的模型对实际运行的垃圾焚烧炉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工业测试数据比较,表明炉膛内的压力分布、物料浓度分布与工业测试结果吻合良好,O2,CO2,CO浓度分布特征在趋势上与工业测试数据吻合.模型所用到的经验参数根据实验或者工业数据确定,具有半经验特性,模型可帮助分析、指导焚烧炉的设计与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