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防止敏感数据泄露是网络服务商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网络的逐渐发展,该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数据防泄漏方法通常通过关键词搜索实现,虚警率高、整体性能低下。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地址解析协议(ARP)攻击后网络数据防泄漏方法。通过动态指纹检测对ARP攻击后存在网络隐患的敏感数据进行初步检测,通过概率检测降低计算开销和内存。针对指纹比对,在随机选择的一组整数上对字符串进行检测,将检测点和Bloom滤波器关联,给出通过概率检测进行网络数据泄露检测的详细过程,从而防止ARP攻击后网络数据泄露。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精度高,而且整体性能强。  相似文献   

2.
k-匿名方法能简单和有效地防止隐私数据泄露。由于敏感数据分布具有不均匀性,k-匿名方法不能有效满足视图发布者的最大隐私泄漏率要求。针对此问题,给出了隐私信息泄漏测量公式和信息保留度公式,并提出一种满足最大隐私泄漏率要求的匿名方法,该方法不仅对准标识符属性进行泛化,还对敏感属性进行了必要泛化。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满足视图发布者的最大隐私泄露率要求。  相似文献   

3.
DCPSO-FNN是一种基于发散-收敛PSO(DCPSO)优化模糊神经网络(FNN)的管道泄漏检测与估计方法。该方法采用广义概率积、广义概率和模糊算子代替普通神经网络中的传递函数,并用DCPSO算法对该模糊神经网络的权值进行优化。本文对DCPSO-FNN进行了网络裁剪,并将裁剪后的网络应用于管道泄漏检测与估计中。通过实际管道泄漏数据对裁剪后的网络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裁剪后的DCPSO-FNN比裁剪前有更高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Intemet的日益普及,网络应用的蓬勃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备受关注。校园网网络中的主机可能会受到非法入侵者的攻击,网络中的敏感数据有可能泄露或被修改,保证网络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方面具有其重要意义。通过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组技术对校园网网络进行搭建,通过物理、数据等方面的设计对网络安全进行完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数字指纹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防止数字媒体未经授权再次分发的方法.然而,当对手收集到足够多的拷贝后,就能减弱甚至消除指纹,导致跟踪器可能无法再检测到任何实际参与合谋的人.在面向社交网络的多媒体内容分发系统中,能容纳的用户多达上千万甚至上亿,同一社区中的大量用户可聚集更多的指纹拷贝来进行共谋攻击.参与共谋的人数越多,共谋拷贝中残留的单个用户的指纹信息越少.如果不解决社交网络环境下大规模用户的共谋行为,必将造成内容所有者的隐私泄露,整个多媒体行业也会因此遭受重大损失.为了减少大多数用户参与共谋攻击后所造成的损失,提出面向社交网络的去同步指纹技术,通过在指纹媒体拷贝之间引入去同步差异性,来威慑共谋攻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去同步指纹技术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Web技术的飞速发展,JavaScript的使用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在追求快速及时响应的Web应用中,这也导致了众多安全问题的产生。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码改写的JavaScript动态污点跟踪方法JSTA,通过JavaScript代码的改写,让改写后的代码在执行过程中对敏感数据进行污点标记和跟踪,可及时发现敏感数据泄露行为并给出告警。与以往的研究不同的是,JSTA是独立于JavaScript引擎实现的,可以适用于多种浏览器。测试结果表明,JSTA可有效地跟踪敏感数据并检测敏感数据泄露行为。  相似文献   

7.
针对轨迹数据发布中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可用性问题,结合统计学的概念,提出一种基于扰动的轨迹数据隐藏发布方法.首先定义一种隐私泄露检测机制,当该检测机制发现攻击者依赖所掌握部分轨迹能以较大概率推测出某隐私节点时,基于统计方法,寻找出现频率最低的同类隐私节点,若存在且用其替换有隐私泄露风险的隐私节点后不会出现新的隐私泄露,则执行替换操作;否则在拥有该隐私节点的所有轨迹中,选择最佳的那条轨迹,将该隐私节点移除.这样,就能降低隐私节点的隐私泄露概率,保证发布后的轨迹数据满足用户的隐私需求.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避免基于部分轨迹推测剩余隐私节点的攻击,有效保持原有轨迹数据中不同种类节点间连接关系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许多隐私保护技术主要针对静态社交网络.然而,由于数据连续发布,动态社交网络也存在隐私泄露问题.为了防范敌人的攻击,引入一种新的动态隐私保护方法,称为动态kw重结构多样性匿名法kw-SDA.该方法通过对个体分组保护,将连续发布数据时结点/社区身份的泄露概率限制为1/k.然后,提出一种可以实现动态kw-SDA算法的可拓展启发式算法.该算法可根据前w-1次发布的数据对图形进行匿名化处理,使图形改动最小化.此外,通过引入CS表,该算法可以逐渐汇总连续数据发布时的结点信息,避免了匿名化处理时扫描发布的所有数据.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保护网络的大部分特征,又能有效保护隐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猫群优化算法的Clos网络分布式调度方法,解决传统的抵抗泄露攻击的Clos网络分布式调度中普遍存在的调度完成总时间较长、能量消耗较大、平均带宽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方法 引用分布式网络攻击检测算法求出Clos网络中数据包的信任值,并通过对阈值的设定构建基于抵抗泄露攻击的Clos网络分布式调度模型.利用猫群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取Clos网络分布式最优调度方案,实现Clos网络分布式调度.结果 与结论该方法调度完成总时间较短、能量消耗较小、平均带宽利用率较高,在抵抗泄露攻击的Clos网络分布式调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
移动终端网络数据规模大,采用传统方法对海量数据隐私泄露进行检测时,无法保证网络中所有查询结果均参与运算,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此,提出一种新的移动终端网络海量数据隐私泄露检测方法。把设计系统安装于移动运营商核心网,构建检测系统模型。将半格看作数据分析方式,通过半格元素对移动终端网络数据信息进行描述。采集程序中和变量使用相关的信息,对数据在基本块间传输与修改过程进行研究,实现对所有移动终端网络数据的分析。令全部查询结果参与运算。前向遍历基本块中的函数,依据函数类别,按基本块内污点规则对污点数据与漂白污点数据施行更新。获取转移函数,将转移函数应用于格值,得到隐私泄露数据。依据T-D法建立隐私泄露检测模型,对其进行优化,获取K-匿名隐私泄露检测模型。通过K-Q法对其进行求解,实现移动终端网络海量数据隐私泄露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方法,检测准确性较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ARP病毒已成为影响校园网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ARP协议以及ARP病毒的攻击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校园网防治ARP病毒的策略和方法,可较为有效的防治ARP欺骗病毒.  相似文献   

12.
ARP欺骗攻击类型及防御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ARP原理以及欺骗网关攻击、仿冒网关攻击、“中间人”攻击和泛洪攻击4种常见的ARP欺骗攻击类型,结合电子政务网ARP防御的应用实例,提出一种采用DHCP服务器和交换机的DHCPRelayAgent、DHCPSnooping功能进行防御ARP欺骗攻击的方案。该方案能够防止接入终端任何ARP欺骗攻击,可以有效解决ARP欺骗攻击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LTE-5G网络防御算法需要预设先决条件,且在多维攻击环境下难以实现防御行为自收敛等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攻防博弈机制的LTE-5G网络防御算法。首先,对攻击行为进行大数据建模,综合考虑攻击行为数学分布特性,即DDos攻击特性,并精确匹配DDos攻击带宽,实现对攻击危害行为的确定性分析,提高网络主动防御性能,达到对攻击行为预分析的目的;随后,考虑到传统算法的网络收敛概率评估较差的问题,采取Q分析方式进行随机博弈,构建了Q博弈-单向数据攻击模型,成功获取单向数据攻击集合,并进行了攻击行为持续期间的纳什均衡,改善算法的网络防御效果。仿真实验证明:与当前LTE-5G网络中广泛使用的次高频载波指纹网络过滤防御算法(Secondary High Frequency Carrier Fingerprint Network Filtering Defense Algorithm,SHFCF-FD算法)、带宽峰值匹配过滤防御算法(Bandwidth Peak Matching Filtering Defense Algorithm,BPMFD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具有更大的抗攻击带宽强与网络传输带宽,以及更低的裁决错误率低与信道误码率,具有很强的实际部署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传统网络资源行为检测方法无法准确确定资源行为的符号观测,导致检测效果较差,整体检测严重受 限。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公共资源滥用行为检测方法。构建隐马尔科夫模型,通过数据 分析,确定当前观测符号序列,利用Windows 操作系统信息为蓝本进行行为检测。建立敏感文件信息集,并使 其分布在系统敏感文件夹中。在此基础上确定当前隐马尔科夫模型参数。计算对应序列概率差值,根据当前 公共资源网络信息安全要求,设定实际阈值,确定资源滥用行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监测方法真实有效, 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交换网络ARP协议欺骗的监听技术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P协议的漏洞进行网络监听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之一.文章首先阐述了交换网络下的网络监听技术现状,深入分析了AR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存在漏洞;其次,利用WINPCAP数据包捕获机制,给出了一个基于ARP协议欺骗以及恢复的实验模型;最后提出了防范ARP欺骗的几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入侵者对电力光网中的某一目标进行攻击时,需沿某攻击路径才可成功入侵目标节点;但随着目标电力光网结点数量的逐渐增加,生成的攻击路径将呈指数级增长,导致路径冗余,影响生成路径的整体性能。为此,提出一种新的电力光网攻击路径生成和可视化展示方法,介绍了原子攻击、攻击图和攻击路径的定义。对攻击路径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入侵可行性模型,将入侵者对攻击路径的选择问题变成入侵可行性计算问题。当POS集合含有电力光网攻击图所有有向边时,通过遍历POS集合元素生成电力光网的攻击路径。对电力光网攻击路径的生成过程进行展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存在冗余现象,且生成的攻击路径效果佳、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7.
校园网络ARP协议欺骗的检测与防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网络作为网络的典型应用,处于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然而,利用TCP/IP协议安全漏洞进行欺骗攻击是目前校园网络中经常出现的攻击方法。攻击者通过对主机的ARP欺骗,以达到对被攻击者的限制。本文通过ARP协议原理分析及工具软件检测,对ARP协议欺骗揭示,并给出相应的防御方法。网络维护实践证实了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吴许俊 《科技信息》2009,(19):45-46
ARP协议对网络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概要介绍ARP协议、ARP协议的工作原理、ARP攻击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几种常见ARP攻击的类型。提出ARP攻击的解决方法。并对校园网提出了构建全方位ARP攻击防御体系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HMM和自组织映射的网络入侵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入侵多样化的发展,传统的防火墙、数据加密等防御方法已经很难保证系统和网络资源的安全,为此,设计了基于隐形马尔科夫模型HMM和自组织映射SOM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首先建立了自组织映射-HMM的双层入侵检测模型,采用样本数据训练SOM网,然后将测试数据输入SOM模型获得观察序列对应的攻击类别的后验概率,将此后验概率用于训练HMM模型获得概率初始分布和状态转移概率等各参数.最后,通过比较测试数据在各模型下发生概率的大小来获取对应的攻击类别.仿真实验表明本研究方法能有效实现网络入侵检测,较经典的HMM方法以及改进的神经网络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报率,同时具有较少的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20.
网络信息不断增加和攻击手段日益复杂,给网络安全领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挑战.为了改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和决策集合理论融合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通过对规则信息、攻击信息、边界信息的准确界定完成检测过程.选取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基于遗传算法的入侵检测方法、基于传统支持向量机的入侵检测方法作为对比算法,在K-Cup测试数据集下展开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召回率、精确率、查准率和更低的误检率,其性能明显优于其他3种方法,可应用于入侵检测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