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以来,家风文化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精神财富。优良的家风文化代代相传,深入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心。颜氏家风是一代一代子孙传承累积起来的言传身教,具有极大的示范意义。自春秋以来,颜氏家族世代繁衍,历代名人辈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颜氏后人凭借家庭教育训诫的方式,养成和传递了敦厚品格、社会意识和责任担当,颜氏家风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总的来说,颜氏家风文化具有修德、乐学和尚仁等特点,在全社会重视优良家风建设的氛围中,颜氏家风文化对于新时代优良家风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在一定程度上启迪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家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建设优良家风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优良家风文化有利于塑造个人道德意识与现代公民人格意识,推进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建设,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优良家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推动新时代优良家风文化建设,必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奠定家风文化传承的基石;加强良好家风文化宣传,增强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熟悉和认同;将家风教育贯穿到终身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家风教育融入生活,培育和提供直接的思想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3.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8,(6):102-106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家风的建设,把家风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点。开国领袖毛泽东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影响,以及自己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逐渐的形成了自己重视亲情、学以致用、艰苦朴素、严以律己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独特家风。大学生党员是广大青年中的精英,作为学生他们肩负着刻苦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使命,作为共产党员他们承担着维护党性、先锋带头的政治任务。学习和践行毛泽东家风对于当今大学生党员提升自身修养,建设家风具有重大的参考意见,广大大学生党员要注重自家优良家风的传承,努力做优良家风的表率。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20,(3):92-95
齐鲁优良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表现,是一种向上向善的文化力量,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我们要通过丰富学习内容、注重各种形式、利用网络阵地、依托校园文化、加强社会实践等方面,使齐鲁优良家风得以传承弘扬,做到"成风化人",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5.
《潍坊学院学报》2017,(3):97-98
随着党中央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家风的传承也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家风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家风为切入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在家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家风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烟台市莱山区西解甲庄李氏家族在明清时期是一个繁荣的科举世家,这个家族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家风优良,耕读传家,崇德尚义。其孝义、廉政等家族传统文化和修身养性、积善积德、重教尚文、廉洁自律等家风文化源远流长,长盛不衰。多年以来,该家族上慈下孝,恩爱和睦,人才辈出。研究西解甲庄村李氏家族的发展与历史传承,发扬其忠孝两全、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具有积极的现代价值,对全国农村的村庄发展都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弘扬和传承红色家风,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传承红色家风的精神气脉,是全面从严治党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甘祖昌将军"老实做人、勤恳做事、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红色家风内涵丰富,彰显了坚定理想信念、为党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彰显了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清廉本色。在当代,传承甘祖昌红色家风对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忠诚担当的高尚品格,对培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传统到当代,家庭始终是乡村的基本单位。而家风作为家庭文化的集中体现,既可以展现出个人的精神状态和道德观念,同是也成为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优良家风建设对于促进新农村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突出表现在加强村民道德建设、构建新农村和谐家庭以及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3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在这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对于人的道德教育、伦理规范的养成方面的内容尤为丰富。历朝历代,大到国家君王,小至平民之家,无不重视自身以及子孙后代对伦理规范的学习和养成。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风家训中蕴含的教育思想、传承至今的孝悌文化、诚信观念一直影响深远,这些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挖掘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家风、家训、家文化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氏族安身立命,持家治业的一种教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家训、家文化寄托着一种理想和精神的追求,透露出的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情怀和境界,是中国人的精神价值体系。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家风、家训、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文明建设和五好家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家风作为传统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是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和信仰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传统家风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世代传承,是在当今时代互相激励、抱团取暖的精神薪火。传统家风建设对传统家风的现代诠释和价值提升,对塑造健全人格,对协调家庭内部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修身文化对历代士人人格的塑造有着巨大影响。今天,将儒家修身文化引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给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该充分融入传统的家风,不断优化大学生的德育素养,全面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材。优良家风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石,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应该全面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基于此,深入挖掘优良家风的潜在资源,探索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向来重视孝悌,这和国人重视儒家思想关系密切。作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蒲松龄对孝悌尤为重视,其代表作《聊斋志异》中充分展现了他对悌道的推重与弘扬。为了教育世人重视悌道、弘扬悌道,蒲松龄塑造了多种行悌的人物,对于悌与不悌的因果报应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其重视悌道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历史上儒家对孝悌的重视,有清一代特别是顺治、康熙二位帝王对孝悌的大力提倡,以及现实中蒲松龄本人的孝悌情结。  相似文献   

15.
本书以江南地区家风家训的传承、发展、创新为研究重点,通过全面收集江南地区的家风家训文献,对江南地区家风家训的形成、发展、特点及新时代的创新进行全面的讨论,并对家风家训与江南区域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如何正确看待新时代的家风家训和家族活动提出相应的看法,并就下一步如何推进长三角地区传承优良家风活动提出一定的建议和措施,其中既有全局性的论述,又注重个案分析,在具体研究中,除了以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外,充分借鉴人类学与社会学的分析手段,力求结合个案研究和量化分析,文本解读与调查走访,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理论与实践,将江南地区家风家训的变迁置于整体与个案互动的场景式呈现之中.  相似文献   

16.
"和谐"自古以来都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极为丰富,特别是儒家的和谐思想最具代表性,其"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观,以"重义、崇仁、讲诚信"为核心的人际和谐观,及"修身内省"的身心和谐观对当前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潍坊学院学报》2019,(2):114-117
在当前国家极为重视优良家风教育以及部分高校学生干部出现问题的背景下,优良家风融入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是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教育的重要途径,还可以辐射带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优良家风融入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要提高思想认识,完善体制,营造重视家风的校园环境,要优化高校学生干部优良家风教育的内容设计与形式创新,要重视家庭在家风教育方面起到的作用,密切家校联系,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孝"是儒家伦理哲学的理论起点,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包括生命意识、知性精神和道德观念三大要素。"孝"的文化内涵与儒家经典《周易》的"精义"、"利用"、"崇德"三者统一,和《大学》所倡导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身原则是一脉相承的。目前对"孝"文化的研究,弘扬其德性内涵固然重要,挖掘其生命意识和知性内涵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论在广告专业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晓玲 《甘肃科技》2009,25(10):167-168
通过对广告专业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继承仁爱孝悌的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入理解和实践以诚做人、以信立世的处事准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德标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进而提高广告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相似文献   

20.
"孝"是儒家伦理哲学的理论起点,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包括生命意识、知性精神和道德观念三大要素."孝"的文化内涵与儒家经典<周易>的"精义"、"利用"、"崇德"三者统一,和<大学>所倡导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身原则是一脉相承的.目前对"孝"文化的研究,弘扬其德性内涵固然重要,挖掘其生命意识和知性内涵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