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链接     
《知识就是力量》2004,(5):78-78
碘盐与健康○杨学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是一个广阔的冲积平原,其面积约为500万公顷,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顶端。在以前的自然状态下,泛洪平原生态系统由苔草、芦苇沼泽、湿草草甸、牛轭湖、河边灌柳及杨桦林组成。两个保护区(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省级自然保护区,东面和西面)坐落于三江平原内。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位于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区内为平坦状高原,最高海拔3697米,最低海拔3422米,气候寒冷…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07,(9):27
据悉,一艘名为"詹姆斯·库克号"的英国科考船将扬帆远行,进行其处女航,开启科学家所称的"地球之窗".此次科考任务是受到了法国科幻作家朱尔斯·凡尔纳探索精神的鼓舞."詹姆斯·库克号"将航行6周时间,到达大西洋海脊,对海底一个裂开的大洞展开测量.多年以来,这个神秘之洞的形成原因一直让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他们试图解开这一地带的地壳消失之谜,同时对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地层--地幔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3.
风沙断楼兰     
楼兰在哪里?它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口、罗布泊洼地西北角,一个风沙肆虐的沙漠地带.在汉武帝时期,这里还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为它是进入沙漠前的一个"补给站".但是,公元3世纪后,楼兰就从地图上消失了,成为遥远和荒凉的代名词.唐代的王昌龄曾有诗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实,他也不知道楼...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们发现,在引发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地震震中附近的海洋里,有一个几乎不存在生命的水下"死亡地带".  相似文献   

5.
藏獒是藏族人民饲养的护卫犬,它的品种极为古老,可以追溯到200多万年前喜马拉雅巨型古犬的后代,藏语称藏獒为"切".这种藏獒曾是横行青藏高原的野兽,以后被驯化,与人类相伴已有6000多年了.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是东亚海陆气相互作用最敏感的地区之一.青藏高原大气水分循环结构特征不仅反映了西风气流与"大三角扇形"影响域季风水汽流的相互作用特征,而且凸现出该区域为全球能量、水汽的交换关键区,构成"亚洲水塔"形成的重要背景;隆升的高原地形和强大的表面辐射加热形成了局地上升对流和高耸入对流层中部中空"热源柱".研究揭示出此"热力驱动"下青藏高原高、低层互为反环流类似台风的自激反馈机制,其提供了"亚洲水塔"水汽"汇流"与抽吸动力效应."亚洲水塔"热源驱动机制有助于"世界屋脊"大气"热岛"、"湿岛"的形成和维持,使暖湿气流从低纬海洋向高原输送、汇聚.针对"世界屋脊"高原对流频繁、云降水异常特征,揭示出"世界屋脊"空气低密度条件对高原对流云的触发效应.分析表明,低纬热带海洋成为"亚洲水塔"大气水分循环的重要水汽源区,水汽源区可跨越赤道追踪到南半球.提出了青藏高原"热力驱动"下大气水分循环结构类似全球性大气"水塔"的观点,青藏高原特殊的跨半球大气水分循环构建出"亚洲水塔"和其周边地区独特的大气-水文功能体系.给出了西风与季风协同作用背景下青藏高原为核心区的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亚洲水塔"大气水分循环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7.
青海高原东部晚第四纪自然环境演化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保田 《科学通报》1989,34(7):534-534
青海高原东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处于中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地带、自然环境具有显著的过渡性质,对气候变化反映十分敏感。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青海高原东部个别地段单个自然环境要素的演化上,缺乏区域性综合研究。我们通过野外调查,样品分析和总结以前的研究成果,认为青海高原东部在晚第四纪经历了如下环境演变阶段。  相似文献   

8.
孙顺才 《科学通报》1986,31(7):537-537
一、湖泊形态特征及自然概况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它位于坦荡的太湖平原上,其北为长江河口段及锡澄虞高亢平原区,南为杭嘉湖平原,西为宜溧山地、茅山山地以及洮、滆湖冲积湖积平原,东为上海地区的冈身地带及海积平原区。太湖则位于这平原中部湖荡众多的低洼地区,湖泊面积为2427.8平方公里,除去湖中岛屿面积外,湖泊实际水面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太湖南北长68.5公里,  相似文献   

9.
横过西昆仑造山带与塔里木盆地结合带的深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横过西昆仑造山带与塔里木盆地结合地带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出青藏高原西北缘山-盆结合地带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的精细结构,发现了青藏高原西北缘岩石圈向北俯冲,并与向南俯冲的塔里木岩石圈在西昆仑山下相碰撞的证据。这种大陆岩石圈相向俯冲碰撞图像,确定了西昆仑山与塔里木盆地岩石圈尺度的耦合关系,反映出陆内大陆-大陆的碰撞过程。  相似文献   

10.
胡东生 《自然杂志》1995,17(5):257-261
可可西里地体是随着青藏高原古地壳的运动而发展的,经历了由海成陆(C—J),由陆成湖(K—P)的变迁,现代湖泊则是第四纪初在高原面上形成的新生湖。可可西里地区湖泊也是伴随着青藏高原的整体隆起而演化的,经历了大湖期(Q_1),退萎期(Q_2),分离期(Q_3),干化期(Q_4);本区第四纪环境事件的演变在其内部地带与边缘地带具有不同的作用过程,湖泊效应与高原隆起事件以及冰川作用密切相关,与之相伴而生的古人类活动也是其环境演变的敏感指示器。综合研究其环境变迁还须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彻底揭开青藏高原地学之谜。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山西介休鑫峪沟左则沟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该矿的水文地质类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客观分析了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并从基层养护清理、沥青砼摊铺、压实、接缝处理及机械配备等方面阐述了保证路面平整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结构施工中的强制性条文方面的规定进行了总结,并对钢结构的工厂制作质量控制进行了重点阐述,提出钢结构的现场安装质量控制是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以实际生产为例,介绍热风炉废气温度影响的因素,及如何提高热风炉废气温度的方法和其他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原平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农机化技术推广、试验示范、树立样板典型、信息服务、投诉监督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的道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持续发展,为全省农机化向更健康、更层次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本单位的网络管理和维护日趋繁杂的前提下,我们迫切地需要用计算机来管理计算机,提高网络管理水平,使信息更安全、更稳定、更快捷地传递.本文主要就单位计算机核心服务器的搭建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单位网络建设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文章概括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绿化施工管理现状,并深入地探讨了绿化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等城市园林绿化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蔡天新 《科学》2007,59(3):50-53
在一个小国家里诞生一位科学巨匠,这在世界史上并不多见。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欧拉(L.Euler)便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位,虽然他成年以后一直生活在两座遥远的异国城市:彼得堡和柏林,他的肖像画却出现在瑞士法郎上,与英镑上的牛顿(I.Newton)一起成为至今仍流通欧洲的纸币上仅有的两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张力减径机的几种传动方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20.
仝建丽 《科学之友》2007,(10B):51-52
文章介绍了张力减径机的几种传动方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